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5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48分)
  • 1.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夏商西周时期,礼与刑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由刑到法,由法到律,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朝时期,出现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典体系。这主要反映了(    )
    A . 礼主刑辅是古代法律存在的形式 B . 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C .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法律发展历程 D . 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 2.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
    A .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 .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3.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
    A . 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 . 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 . 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 . 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
  • 4.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   )
    A . 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 B .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C . 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D . 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
  • 5.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饮酪”一直是胡族典型的饮食习惯,汉族人鲜有饮酪者。十六国北朝时期,饮酪才慢慢在北方汉族社会生活中普及。这一变化表明( )
    A . 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B . 胡族饮食结构更科学 C . 南北经济联系扩大 D . 中原畜牧业发展迅速
  • 6.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    )
    A .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 B . 《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C . 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 D . “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
  • 7.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说明(    )
    A . 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 B . 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 . 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 D . 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 8.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 .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 . 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 . 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 .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 9.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1906年,清政府设大理院,专掌审判。此后三年,各地审检厅有所设立,但数量很少,全国新式司法官群体规模为数百人,他们多是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候补候选佐杂人员,这些人经速成“学习”改造而来,“熟谙新旧法律及于审判事理确有经验”。这反映出(    )
    A . 晚清政府决意推进政治近代化 B . 制度变革促进士人身份转型 C . 机构改革解决了人员待岗问题 D . 变法图强仍是当时时代潮流
  • 10.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清廷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 )
    A .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B . 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 C .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 D . 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
  • 11.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 .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 .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 .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
  • 12.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19世纪60、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掩护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悄然出现,但并没有得到清朝的许可与承认。随着对外战争的一再失败,清廷放松了对民间资本设厂的限制给了民族资本主义以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民党政权巩固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僵局。据此可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B . 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反映了权力与市场的互动 C . 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D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发展的空间
  • 13.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清政府早期对待条约“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    )
    A . 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B . 宗藩关系走向瓦解 C . 万国公法被各国接受 D .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 14. (2023·温州一模) 1941 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 )
    A . 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B . 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C . 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 . 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 15.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 .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 .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 .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D .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 16.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同时出现“周恩来”和“外交”两个词的使用频率情况。1954年使用频率达到最高,主要是因为周恩来(    )
    A . 与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D .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
  • 17. (2023高二下·伊美月考) 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
    A . 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B . 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C . 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 . 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 18.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 . 自然科学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B . 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 C . 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D . 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
  • 19.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
    A . 赫罗蒸汽机存在着技术缺陷 B . 人文主义学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C .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D .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 20.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燕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 . 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 . 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 . 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D . 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
  • 21.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1600-1800年英国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英国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主要得益于( )
    A . 新型农业机械的广泛采用 B . 新经营方式的促进作用 C . “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 D . 《谷物法》的推动作用
  • 22.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下表是1805—1842年英国城市和乡村刑事犯罪人数和案件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可知,这一时期(    )

    1805年

    1815年

    1825年

    1835年

    1842年

    刑事犯罪

    被捕人数

    英格兰和威尔士

    4605起

    7898起

    14 437起

    20731起

    31309起

    赫里福德郡

    (乡村地区)

    2109起

    3580起

    4405起

    5699起

    6032起

    侵财类案件所占比例 13.3% 34.6% 47.9% 59.4%

    67.3%

    A . 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的失范 B . 工业化造成道德水平滑坡 C . 贫富分化导致了经济犯罪 D . 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
  • 23.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
    A . 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 B . 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 . 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 D . 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 24.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这些表明(    )

    A . 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 . 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C . 二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D . 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2分)
  • 25.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 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 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 26.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1834年,英国国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救济,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被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接受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生自由要受到限制、失去政治权利。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制度的特点。
    2. (2) 英国的新济贫法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争论一直没有间断。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是“残忍的”,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是“有益的”。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27. (2022高二下·宣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呈现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