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1930 年各主要通商口岸机器进口额比例关系(%)
大连 | 天津 | 胶州 | 江口 | 上海 | 厦门 | 广州 | 其他口岸 | |
1921年 | 6.99 | 16.86 | 6.30 | 5.21 | 55.20 | 0.14 | 1.33 | 7.97 |
1930年 | 22.63 | 5.64 | 5.96 | 3.43 | 50.18 | 0.52 | 1.60 | 10.18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司法节 | 戏剧节 | 青年节 | 母亲节 | 教师节 | 医师节 |
1月11日 | 2月16日 | 3月29日 | 5月12日 | 8月27日 | 11月2日 |
这一做法 ( )
“蓝领” | 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 |
“白领” | 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 |
“灰领” | 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与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
“敞领” | 在家里通过使用与工作单位连接的计算机终端远距离工作 |
这体现出 ( )
材料一:明朝建立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还未建立。15 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 没有给世界留下中国有潜在性的、挑战性的印象。16 世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繁荣使明王朝在周期性规律的支配下逐渐失去行政有效性。17 世纪时,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并未使精英群体认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主要注意力。18 世纪,清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一成就强化了统治者的安全感,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忽略。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这种心理倾向,与西方的局部接触也就此中断。19 世纪中期,当中国与西方直接接触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已是历史的必然了。
——摘编自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二:“东西大分流”是指,东方与西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西方逐渐崛起(被称为“欧洲奇迹”),然后称霸世界,而东方却一蹶不振。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五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三条线索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 3000 年》等
1868年 | 1894年 | 1928年 | ||||
土货出口比重 | 洋货进口比重 | 土货出口比重 | 洋货进口比重 | 土货出口比重 | 洋货进口比重 | |
上海 | 57 | 71 | 46 | 58 | 37 | 45 |
广州 | 16 | 10 | 12 | 8 | 7 | 3 |
汉口 | 2 | 1 | 3 | 14 | 3 | 4 |
据《渔民村村史》记载,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这些被称为“水流柴”的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无意间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于是决定住在这里打鱼。近代以来,尽管这片土地与香港近在咫尺,但却异常贫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 20 世纪 50 年代,在政府的鼓励下,渔民们开始上岸盖草棚、辟鱼塘,开始定居生活,然而生活依然非常清苦。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渔民村的村民们开始展开小额贸易,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随后办起了来料加工厂。渔村逐渐富裕起来。
1992 年,随着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民村人一夜间变成了市民。原本的村集体企业也变成了股份制公司。由于外来人口增多,不少村民乱搭建住房用于出租,导致缺乏管理,村里卫生很差,污水横流,老鼠乱窜。
2001 年起,渔民村开始改建工作,新建了综合楼和小高层,成立了物业公司专门管理房屋出租。2008年后实行智能化社区管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本。
——摘编自凤翔《深圳人与深圳精神》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具体内涵。生成机制、历史主题和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切关宏旨的问题。
——摘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就材料主旨确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不偏离主旨,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