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检测(A)试...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2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1·重庆模拟) 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急剧变革。殷人认为其有天下是“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西周成王则告诫诸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由此可知,殷周之变的内涵之一是(   )
    A . 走向贵族分封政治 B . 神权政治色彩消除 C . 敬天保民观念产生 D . 形成家国一体格局
  • 2. 有学者认为“天人合一”在董仲舒及其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其特征是具有反馈功能的天人相通而“感应”的有机整体的宇宙图式。他意在强调(    )
    A . 汉代儒学禁锢思想 B . 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C . 顺应自然生活理念 D .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3. 大雁塔既是唐代著名佛教建筑,又因为科举进士及第者将被题名于此而著称。“雁塔题名”这一现象表明(    )
    A . 唐朝政府重视佛教发展 B . 三教合流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C . 科举制助长了攀比之风 D . 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
  • 4. (2021高三上·嫩江期末) 据地方志记载,宋代湖州所辖乌程县震泽乡的南林村,又称南浔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聚落,随着当地草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渐完善而成长为经济镇市,"市井繁阜,商贾辐较”,到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其获得官方认可升级为镇。据此可知,南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时局发生剧烈的变迁 B .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C . 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 .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 5. 如图所示为洋务企业数目分布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在南方的优势较明显 B . 军事工业推动民用工业发展 C . 洋务企业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 D . 湖北省近代化发展水平最高
  • 6. (2021高三上·唐山开学考) 有学者在介绍近代中国某股社会思潮时评论道,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 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 情的批判。这反映出该股社会思潮(   )
    A . 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 . 旨在彻底打倒传统权威 C . 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D . 受唯物史观的巨大影响
  • 7. 如表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的土地买卖关系情况表(单位:亩)。这一情况表明(    )

    阶层

    卖土地数

    卖出百分比

    买土地数

    买入百分比

    工人

    4

    0.11

    29.80

    1.35

    雇农

    7.3

    0.2(弱)

    102.15

    4.63(强)

    贫农

    492.46

    13.4(强)

    669.89

    30.396

    中农

    765.0

    20.93(弱)

    1192.18

    54.1(弱)

    富农

    1061.33

    29.06(强)

    113.77

    5.16(强)

    地主

    1320.61

    36.13(强)

    35.25

    1.59

    小工商业者

    4.50

    0.12(强)

    60.70

    2.71(强)

    A . 农民封建租税负担沉重 B . 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 . 全面抗战路线已经形成 D . 中共开创了敌后抗战新局面
  • 8. 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对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来说(    )
    A .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 . 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完全平等 C . 要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互不影响、各行其道 D . 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 9. (2021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受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
    A . 保护了私有财产 B . 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 C . 混淆了法律责任 D . 完善了罗马法内容
  • 10. 英国作家乔叟(1340~1400)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取材于民间传记、口头文学和宗教文学,生动描述了一批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去朝圣的香客的外表、举止和精神面貌,有很大一部分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理性主义开始产生 B . 传统思想得到解放 C . 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D . 浪漫主义得以萌芽
  • 11. 美国国会于1791年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内容涉及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非经户主允许不得驻扎于民房;不得无理搜查与扣押人或物;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都由各州或人民保留;等等。这些修正案旨在(    )
    A . 理清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关系 B . 完善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C . 扩大美国民主制度的政治基础 D . 保障个人私权免受公权的侵害
  • 12. 如图源自一部世界史著作“第六章”内容的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章“第四节”内容阐述的主题是(    )

    A . 西欧独立自主倾向的日益加强 B . 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C .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 D . 两极格局瓦解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至明清,中国传统治理形成了“双轨政治”架构,包含“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和“自下而上的自治民主体制”。所谓“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县以下更多的是“无为政”和“长老政治”。而连接县以上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制”秩序与县以下以家族(宗族)为中心的“秩序”的,是乡绅阶层。

    ——摘编自秦晖《传统十论》、费孝通《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等

    材料二:民国年间,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间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等各种政权都先后推行了各种类型的乡村自治运动,都企图将乡村治权纳入国家管控中。因此,各种政府推行的乡村自治运动,尽管披上了一层现代民主政治的外衣,但有自治之名却无自治之实,名为自治实则官治,其目的不是为民众造福、维系乡村秩序,而是最大限度地从乡村索取资源。民间社会所认可的保护型乡村精英被官府安排的赢利型乡村恶棍取代。这些运动,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之道,使乡村治理陷入“专政劣治”的困境。

    ——摘编自肖如平《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

    材料三:1957年,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针。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领域,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政党制度方面,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之间,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张“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文集》第8卷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与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差异。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毛泽东“社会管理基本方针”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中国初期社会治理的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历史上社会治理活动的启示。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天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才逐渐成为这样的规模。它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长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农民在禁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另外,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在俄罗斯各州(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除外)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地主有权否定村社的决议,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结论?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 16.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较量后,最终阿以双方以平局收场。阿拉伯国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些成果,扭转了之前三次中东战争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战后埃及率先开启了与以色列的和谈,签署和平协议,成功收回西奈半岛。而叙利亚并没有收回戈兰高地,叙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时,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纷纷拿起石油武器,宣布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西方1973年石油危机。

    ——陈光文《中东乱局之谜》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
  •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拓跋焘(408一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