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道明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24·安源模拟)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图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 东汉、前秦、隋朝 B . 蜀、西晋、隋朝 C . 东汉、西晋、唐朝 D . 蜀、前秦、唐朝
  • 2. (2022七下·东莞月考)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⑤开通运河 B .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C .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 3.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初实行中书、门下两省联合议政,即为政事堂的设置。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时首席宰相每隔十天轮流执笔,德宗时改为每日一人轮流执笔。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减轻宰相负担 B . 提高行政效率 C . 巩固君主专制 D . 实行部门牵制
  • 4.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 . 唐朝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苏轼等 C . 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 .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 5.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朝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欧阳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2七下·柳江月考)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7. (2022七下·仁化期中) 2020年,当中国人民正在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中国人民收到了一批来自日本的捐助物资,上面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助者说:“1300年前,日本有群人携带着这样的诗句去了中国,1300年后的今天,他们想把与古人相通的情感寄托在一副副口罩中。”请问,1300年前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从日本来到中国唐朝的这群人被称为(   )
    A . 留学生 B . 留学僧 C . 使者 D . 遣唐使
  • 8.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开元、天宝年间,大量的外国人及周围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了“胡化”的苗头,……唐朝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华,这体现出唐代(   )
    A . 保守封闭,自力更生 B .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 . 奢靡腐化,享乐成风 D . 重文轻武,革除旧弊
  • 9.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朝以前,人们对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则是“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诗歌文学逐渐凋零 B . 统治者重文轻武 C .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 统治者重武轻文
  • 10. (2022七下·东莞月考) 下图两位人物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11. (2022七下·电白期末) 大伟所在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民族关系”,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恰当的(   )
    A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B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C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 12. (2024七下·古蔺月考)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3. (2024七下·富顺月考)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14.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 .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 15. (2022七下·东莞月考) 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 . 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 . 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 . 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
  • 16. (2022七下·东莞月考)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7.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对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体现了(    )
    A . 道家的“自然无为” B . 儒家的“仁政德治”      C .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 法家的“以法治国”
  • 18.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9. (2022七下·东莞期中)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 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 C .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 20. (2024七下·衡阳期中)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21. (2024七下·安庆期末)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2022七下·东莞月考)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座城市:“朱雀门大街纵贯南北,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半。东西两部各有周遭六百步的大商市,称东市和西市。全城的居住区共建一百零六坊,各坊间形成东西大街十四条,南北大街十一条。”这座城市是(  )
    A . 唐都城长安 B . 北宋都城开封 C . 元都城大都 D . 明都城北京
  • 23. (2022七下·东莞月考)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B .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C . 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D . 辛亥革命时期被废除
  • 24. (2023七下·高明月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时期
  • 25. (2023七下·榕城期中)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塘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A . 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 . 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 . 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 . 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 26. (2024七下·海口期中) 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怼”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据此可知(    )
    A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 盛极而衰是唐朝整体发展的大趋势 C . 张九龄罢相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 D . 善于纳谏与重用人才关系国家兴衰
  • 27. (2024七下·澄城期中)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根本目的是:(    )
    A .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B .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C . 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 D . 削弱武将的权力
  • 28. (2022七下·东莞月考) 以下历史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契丹银币

    契丹文铜镜

    西夏皇陵鸱吻

    女真改汉姓表

    A . 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B . 大动荡和大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29. (2022七下·开平月考)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30. (2022七下·佛山月考)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 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 . 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 . 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 . 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2022七下·东莞月考) 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 (3) 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32. (2022七下·东莞月考) 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太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因此唐太宗得到了各民族的共同拥戴,被尊称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后来他是怎么做的?

    3. (3)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叫什么?出现该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33. (2022七下·东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县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材料三: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1. (1) 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哪几个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 (2)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及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