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 24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 niè  )   狺( juān )   长( qí  )  驰(chěn  ) B . 发( quán)   品( yàng )   芜( qīng) 古( zhǒng) C . 得过( ái )   背(  náng )  忧(   yì ) 味( shān ) D . 树( qī  )    痉挛(  jìng )   颠( zhì ) 麦(  jié   )
  • 2. 下列词语的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犀利 鉴诫 破釜沉舟 鸦雀无声 B . 劳碌 暮霭 毋庸赘言 寥寥无几 C . 搪突 煽动 流连忘返 面授机意 D . 挑剔 惋惜 苦思暝想 莞尔而笑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B . 年春节前夕,这起轰动一时的福建省首例违法发放贷款案,终于尘埃落定 C . 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 . 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B .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 . 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 .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 5. (2022高二下·连城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偻:脊背弯曲 B . 而鸡豚     遂:成、养好 C . 以蕃        实:果实 D . 尔植     勖:勉励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舟遥遥轻飏   策扶老流憩 B . 感慨系矣   胡为乎遑遑欲何 C . 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因舍 D . 当其欣所遇   遂见用小邑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一项是( ) ①非臣陨首所能报 ②虽大风浪不能也 ③垣墙周庭 ④所以目骋怀 ⑤辟四窗 ⑥亲戚之情话 ⑦ 余佩之陆离 ⑧手巾掩口啼 ⑨臣少伪朝
    A . ①③⑤/②⑥⑦/⑧⑨/④ B . ②⑥⑧/①⑤⑦/③⑨/④ C . ①⑤⑧/②④⑦/③⑨/⑥ D . ①⑤⑧/③④⑦/②⑨/⑥
  • 8.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年岁之不吾与

    A .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 .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 . 乐夫天命复奚疑 D . 将有事于西畴
  • 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 B .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C . 《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D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就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 10. 下列关于外国小说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繁星集》《飞鸟集》等。 B .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奥地利的普鲁斯特,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其作品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 C . 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桥边的老人》更多的是在“讲述”故事而不是“显示”故事,将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D .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娜塔莎是其《战争与和平》中最光辉的人物之一,她从一个稚气的女孩到成熟的妇人的成长过程,可谓是小说“贴着人物写”的范例。
  • 11.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 . 小说的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现代小说比较喜欢使用有限视角来讲故事。 B . 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功能有: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 C . 小说塑造人物时需要“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D . 小说中的场景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事件是场景的核心。
  • 12.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 . 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 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 . 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 . 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D . 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二、古诗文阅读(共 4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将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 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铡碎的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B .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C .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D .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 . 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 . 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文官之称。 D .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雎忍辱负重,坚忍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齐屈打几乎致死,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 . 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装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下车逃跑,又逃过一劫。 C . 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 . 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太守,造成恶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②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 14. 阅读下面诗歌,化敌为友。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1】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 .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2) 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
      A .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 . 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 .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 D .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 .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 (3)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2. (2) 《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
    3.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4)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5. (5) 事不目见耳闻,
    6. (6) ,亦崎岖而经丘。
    7. (7) ,晚有儿息。
    8.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9. (9) ,樽酒家贫只旧醅。
三、现代文阅读(共 26分)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为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与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 (1) 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 . 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C . 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D . 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B . 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C . 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巧妙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 D . 《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 B .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C . 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D . 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 17. (2022高二下·连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双龙银元

    练建安

    “报告,打土豪时,我们藏了银元。”

    “在哪里?”

    “汀江边的一个树洞里。”

    “多少?”

    “800块。”

    “好!迅速取回来。”

    说话的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张主席和小排长。小排长姓王,原是上杭县大队的,队伍被打散后,辗转找到了红九团。

    主力红军长征后,敌军集中了9个师的兵力“清剿”闽西地方红军。

    “中央军”外,数粤军最为狡诈。其兵员,多为当地人,吃苦耐劳,擅爬山,一旦被咬住,就穷追不止,很难甩脱。前月,红九团遭遇粤军主力,遂边打边撤,隐入莽莽苍苍的金丰大山里。

    部队断粮快半个月了,靠山吃山,野菜野果冬笋,没油没盐的,眼睛都吃花啦。

    有了银元,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多年以后,红九团的老同志说,这个钱啊,是可以买东西吃的。

    小排长和侦察队的李禄贵立即出发,历经艰险,到达目的地,精确地取出了银元。

    半夜,他们在李家村土地庙前接头户家搞饭吃。油灯下,他们将麻袋中的800块银元平均分装两个布袋。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得轻快一些。

    “咦,都有两条龙啊。”小排长读过几年私塾,识字。他看到,这些银元,清一色。正面铸满汉文“光绪元宝”,两旁饰蝙蝠纹,上书“广东省造”,下书“库平重壹两”。背面正中有圆状篆书“寿”字,外围饰双龙戏珠纹。他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龙银元”啊。

    村口犬吠大作。“有情况!”禄贵吹灭油灯。各自一手提起布袋,一手持驳壳枪,前后钻入了后龙山。

    第二天傍晚,他们回来了。张主席很高兴,拥抱着小排长,说:“好同志啊,好同志!”

    叫来司务长,张主席将布袋交给了他,命令道,800块银元,入账,立即组织人员下山采购。

    张主席留下小排长和禄贵吃水煮冬笋。山上有木炭,不发烟。小铁锅里,噗噜噜地冒着热气。

     “张主席!张主席!”司务长匆匆赶来,欲言又止。张主席说,什么事?大呼小叫的?

    司务长说,银元少了一块,是799块!

    张主席双眉上扬即收,笑了,说,就按799块入账。又说,冬笋,同志们都有吧?司务长说,都有,都有。张主席说,有点盐巴就香啰。司务长同志,下山后,记得多搞点盐巴。要抓紧办,去吧。

    司务长走后,小排长和禄贵一样,急红了脸,都数了三遍啊,明明是800块啊,咋就少了一块呢?

    张主席说,丢了就算啦,不要再提了。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西安事变”后,红八、九团等部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江南战场上,新四军越战越强,小王排长成为独立团团长。在一次掩护友军阻击鬼子的战斗中,王团长负重伤。友军中将副军长来野战医院慰问,送了一批营养品和“两条”银元。

    养伤很无聊。这天上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入窗口。王团长瞄到床边的“两条”银元,来了雅兴,拆开,一块块看,吹气,揍在耳边听嗡嗡声。突然,他眼睛一亮,他瞧见了一块银元上的“双龙戏珠”。巧了,一堆银元,尽是“袁大头”,就这块特别。他兴奋地高声叫,警卫员!警卫员!

    警卫员闻声而至。

    “这块银元,送到张司令员那里去。就说是友军慰问我的。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

    “讲。”

    警卫员准确地复述了一遍。

    “好。去吧。”

    警卫员接过银元,转身出门。

    “回来!”

    “首长,请指示。”王团长努努嘴,说,回来后,把这些都送到团里去,一块也不留。说完,翻转身,困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排长成了耄耋老人。老人战功卓著,是首批授衔的开国将军。退下来后,组织上安排他住在省城半山“将军楼”内。他习惯早起,绕院子散步,高唱革命歌曲,然后静坐在藤制太师椅上,喝茶,晒太阳。公务员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他。

    这天,王老做完系列“早课”,静坐读报。秘书悄悄过来说,一位老战友的孙子从家乡来了,见不见?王老连声说,见,见哪。

    那位老战友正是李禄贵。金丰战斗中,禄贵双腿中弹,留在当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没跟上队伍。前些年落实政策,经王老等证明,定为“失散老红军”。

    禄贵的这个孙子叫荣发,在省军区当过兵,退伍前有来往,王老认得他。荣发一进院门,王老就叫,阿发,你来啦?

    荣发很激动,说,首长好。

    王老问,禄贵,身体还好吧?

    荣发眼圈红了,他,他……

    王老沉默片刻,摆摆手,唉,咱们红九团的神枪手噢。

    荣发定定神,掏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卧着一块“双龙银元”。

    荣发说,爷爷念叨,一定要还给组织。请首长您转交。

    王老挺起身子,眼神锐利,问,怎么回事?

    荣发说,上个月吧,台风刮倒了俺村土地庙前的老宅子。房东整地,石头缝里找到的。

    “噢。你爷爷要回来的?”

    “是的,首长。”

    “好同志啊,好同志!”

    要来便用笺,王老写了一张收条。接着,端详银元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指示他一定要办好上交手续。

    秘书明白,“双龙银元”引来购买者蜂拥而至,竞价超50万元。为了却老人的最后愿望,禄贵家卖掉了老房子。这些,他不能对王老说。

    荣发回去了,王老闭目养神。秘书看到,柔和的秋阳下,他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详写了双龙银元正面和背面的铸文、饰纹,暗示其价值,也体现王排长的见识。 B . 银元少了一块,张主席却没有追查,他深知这些银元来之不易,更信任战友的人品。 C . 禄贵双腿中弹,留在金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其目的是寻找丢失的那块双龙银元。 D . 小说结尾写王将军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是因为他和战友终于完成了心愿。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细节描写颇具表现力。如“端详银元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既流露出王老的感动,也表明他对完成战友遗愿的郑重。 B . 小说善用短句,且多处单句成段,行文结构独特,不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推进情节发展,而且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直接。 C . 小说以“双龙银元”为线索组织材料,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双龙银元经过半个多世纪失而复得的情节也更集中紧凑。 D . 小说通过全知视角,突破时空限制,叙事自由灵活,有利于展现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方便读者了解双龙银元故事的来龙去脉。
    3. (3) 王团长拆开友军送的两条银元时,发现一块双龙银元,他“眼睛一亮”,并“兴奋地高声叫”,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小说末尾交代禄贵家人卖掉老房子购回丢失的双龙银元这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写作(共 60 分)
  •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节日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已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