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概况 |
西周 |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
秦朝 |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申当,四曰喜为辔行,五曰恭敬多让”。 |
唐朝 |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
①标准化生产 ②提高生产销路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挖掘工人劳动潜质
①工业化带来城市环境恶化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确立 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向完善
材料一: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
请回答:
材料一:纵观历史,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由简单到复杂,由草创到成熟,历经了选贤任能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四种主导制度。中国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朝统治者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政治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使得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了成熟。但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而这种考生一旦考中便和考官结成很深的师生裙带关系。同时,科举考试内容单一,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使广大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走向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摘编自徐惠婷、陈一琳《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材料二:西方“文官”只限于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性任命的政府文职工作人员,是国家机关中从事日常行政工作的事务官。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如1870年英国枢密院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没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文官职务。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依照法律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西方将文官分为若干门类和等级,编制出各类职位的名称标准和级别,并以此为准绳,来处理文官的任用、工资、升职、转调范围、培训以及退休等问题。文官只对法律和法定的职权负责,对国家、对民众、对上司、对下属都是一种法定的关系,其在行使职权和执行国家公务时,都须有法律的依据,若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摘编自宋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请回答: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受到一些制约。如嫡长子继承制商周之际即已确立,多为秦以后的王朝所奉行。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故祖宗家法和先主故事成为当朝君主的不成文规范,谏官往往引之以为封驳皇帝诏旨的理论依据。儒家鼓吹“唯天子受命于天”,理想的君主是古圣先贤的化身和天意的代表。有德成了获得君权的必要前提,否则“天怒人怨”便可能失去君临天下的资格。除此之外,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摘编自孙秀民、楚双志《中国古代封建君权制约述略》
材料二:中古西欧,在原始军事民主制传统影响下,新兴的王权孱弱,法令制定、征税、外交与防卫事务、王位继承、要案审理等在贵族会议上提出咨询。7世纪中期,西哥特国王雷瑟斯温斯声称,国王与民众都应当服从法律,“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不能将其置身于法律的监管之外”。教会鼓吹王权神授,依据“灵魂得救”高于“肉体生活”的信条,主张教权高于俗权。封君封臣制以封君与封臣之间个人“约定”为基础,要求双方按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来行事,否则“约定”就自动解除。
——摘编自孟广林《中西封建君主制中的“法治”与“人治”》
请回答: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