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4哲学与文化 2....

更新时间:2023-02-21 浏览次数: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包括清洁、烹 饪、公益劳动等内容,“动手”指数很高。开设这门课,旨在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之所以强调“动手”,是因为( )

    ① 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② 认识源于实践并以实践为目的和归宿

    ③ 以实践为基础的正确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素质能得到提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 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立刻启动试剂盒研发工作,实验室内不眠不休,临床验证马不停蹄。历时一个月,两款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在2020年3月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许可上市。这一成功佐证了(   )

    ①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④
  • 4.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系列创新技术派上了大用场,这其中包括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团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工地,定位终端的投入使用,确保了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性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的无人设备,还能帮助减少人员接触,在重点防控区域内,集结了上百架无人机,它们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北斗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成功实践佐证了(   )

    ①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

    ③ 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

    ④ 科学实验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下列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近期,科学家们借助一些工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悬浮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这个天体的发现有助于揭示行星的形成,并解开了几十年来有关于这类行星藏身何处的谜团。这一天体的发现表明(   )
    A . 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B .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 .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7. 2022 年秋季开学以来,多地学校积极开发劳动课程,不仅有整理收纳、垃圾分类、制作美食、种植蔬果等接地气的内容,还有些学校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食堂分餐等,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管理、开展职业体验,等等。此举(   )

    ①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有利于推动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

    ③目的在于检验书本知识

    ④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 99%提高到 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来看,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④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9. 淀粉是小麦等粮食中最主要成分,目前主要通过农业种植来生产。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的科研攻关,突破众多外界条件限制,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最近又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这说明:(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②人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调整原有联系并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们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够根据需要改变事物固有的属性

    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制约创造新事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与材料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有(   )

    ①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唐)杜甫

    ②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

    ③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清)梁启超

    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吕氏春秋·义赏》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也有“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言论。这启示我们(      )

    ①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的

    ②正确改造客观世界要从传统生态伦理观出发

    ③人的实践活动不同,反映事物的本质也不同

    ④要学会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高二下·红河期末) 蔡伦发现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以蚕茧为原料,难以大量生产;麻纸粗劣,不利于书写。针对这些问题,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为原料,经过精心的研究制作,终于造出质量较高又适合书写的纸张。材料表明(    )

    ①认识对社会的变革起促进作用

    ②对书写材料的真理性认识是蔡伦造纸的出发点

    ③正确的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④正确把握和利用联系的多样性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下·白水期末)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主导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2022高二下·陕西期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多处用典。从这些用典中,我们既可以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又能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转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用典体现的哲理都相近的是(    )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④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⑤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⑥ D . ④⑤
  • 15. (2022高二下·白水期末)   2022年3月,“天琴一号”卫星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不过,“天琴一号”此次重力场测量的精度不算高,这个结果更大的意义在于走通了利用低轨卫星反演全球重力场的数据处理全流程技术,为我国后续的重力卫星计划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新的认识工具为认识的发展创造条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下·长安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从下图中古语我们可以领会到(    )

    ①立足整体才能统率部分     

    ②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

    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懂得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下·陕西期末)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下·遂宁期末)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临诸多的世界性难题,如海底隧道最长、隧道埋深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等。在向荷兰“取经”失败后,大桥岛隧工程团队决心自主研发港珠澳造桥、造岛技术。通过自我攻坚、反复论证,最终研究了一套具有自主研发专利的造岛技术,创造现代世界又一新的奇迹。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修建表明(   )

    ①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③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④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虽然元宇宙的诸多方面尚需多年才能成形,但AR和VR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主流,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等。Facebook IQ发布的名为《你好,未来AR/VR:虚实相连,体验无边界》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78%的受访者表示AR是一种与品牌互动的有趣方式,74%的人认为AR可以弥合线上与线下的鸿沟。这告诉我们AR/VR技术(   )

    ①为人们提供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

    ②延伸人类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③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获得新的认识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A . 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
  • 20. (2022高二下·南充期末) 美国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并非此前认为的高代谢葡萄糖的罪魁祸首,而是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存在较高葡萄糖高代谢水平。这一发现颠覆了过去百年来的肿瘤微环境中新陈代谢竞争的普遍观点,有助开发新的抗癌疗法和用于癌症诊断与检测成像新策略。这表明(   )

    ①只有成功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认识

    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获得了终极真理

    ③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认识的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高二下·博爱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期明确提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继续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

    暑期是大学生离校返乡的高峰,部分地区出现学生返乡集中隔离费用负担加重的现象; 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部分地区出现货车防疫通行过度管控的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地区防疫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等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首次明确提出疫情防控“九不准”。“九不准”是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

    从大学生暑期返乡到物流保通保畅,从急危重症患者就医到规范隔离管控时间,“九不准”回应了百姓防疫关切,为各地举措做出指引。

    1. (1) 落实“九不准”是如何体现实践直接现实性的?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谈谈落实“九不准”的必要性。
  • 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创造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如《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一样“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24. (2022高二下·昭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

    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它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即将成为一种历史。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25. (2022高二下·四川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舟腾起气如虹,浩瀚夜空飞天梦。

    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为了圆梦,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实践中探索着飞天之路。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经过科技工作者认真研究,改进技术工艺,完善了相关的航天系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

    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开展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再生式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航天事业由此进入新纪元。

    我们不会停止对太空的探索,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人将弘扬航天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航天力量,使更多人享受航天新发展带来的福祉。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取得成就的实践基础。
    2. (2) 班级召开“我为航天人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向航天人学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