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①一时剪去发辨者非常踊跃,由军政府部人员先行剪去。第一日即剪三千余人。几日以来无辨者已居十分之八,亦可见民心之向背矣。
——《全浙公报》1911年11月18日
②(绍兴萧山县)旧绅士如汤在容、王熙亮等竟勾结民事长邹镕(即旧知县)及劣绅王廷谦等四五人……益敢主张不剪辫。
——《汉民日报》1911年12月3日
③辫发之制,始自满奴,膝尾之讥,著于万国,嗟我汉民,以衣冠文明之胄,从彼夷狄之俗……今幸天不亡汉,民国成立,驱彼异族,还我河山,拯同胞干水火,造共和之幸福。凡我汉族,自应一律剪去辨发,以雪前此之耻辱面表,示我民国独立之精神。
——《申报》1912年1月1日
④(嘉兴新埭镇自治总董高子鹤执行强制剪辫令)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辨为号召,愈聚愈众。欲得高君及各绅士而置诸死地。某绅士已逃避一空,仅得捣毁高君家宅及戴高诸绅家宅,共计六家捣毁。
——《汉民日报》1912年3月6日
⑤不容发辫者久矣,虽防护周全,终难免军人之眼目,于是有盘结头顶者,有乘坐肩与者,有垂糊胸前者,有藏辫头领内者,种种方法终难保全,一经揭露,快剪立下,被剪者垂头丧气,不敢伸张,甚至涕泪交流,放声大哭。
——《申报》1912年6月4日
材料一:明朝隆庆开海后,虽然中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复苏,但当时中国海船的吨位、性能、船队规模及海上航程等,较之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均有明显的衰退趋势。清代造船材料普遍长期供应紧张,明朝月港民间商船造价为一千余两,到清代康雍年间则涨到二三千两,大型商船要七八千两以上。另外,中国是文学之国,其文献之丰富达到惊人的程度,然而遗留下来的关于舟船的绘画、雕刻等形象资料却非常之少。
——摘编自席龙飞《中国造船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的全套设备和主要原料均来自法国,并先后聘请来自欧洲的洋匠52人,主要是为造船厂提供技术指导。到1875年的近10年间,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多是木壳小轮船。1889年,排水2100吨的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在福州船政局建成。此后福州船政局、江南造船厂等近代船企,虽然经乱世而未亡,但也生存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船舶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引进其成套器材进行装备制造,建造了一些护卫艇、鱼雷潜艇等装备。苏联中断援助后,广大造船企业自力更生。1970年,中国实现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导弹快艇等舰艇的全面国产化。1982年5月,原六机部被撤销,其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部的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组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2017年4月,排水6.5万吨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朝“海洋强国”又迈出重要一步。
——摘编自中国船舶报《新中国成立70年船舶工业发展纪实》等
20世纪重要的世界性危机
时间 |
危机 |
概况 |
1914—1919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加速了欧洲霸权衰落的进程。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 |
1918—1920年 |
西班牙大流感 |
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超过超过5亿人感染,2500万人死亡。突如其来的大流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也开启了欧美国家全民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讨论与尝试 |
1929—1933年 |
经济大萧条 |
由美国股市崩溃开始,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盛行一时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德、日、意等国甚至走上法西斯集权道路 |
1939—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英国、法国等传统强国失去了对于世界格局的支配权。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利用自身的实力,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美国规则”成为世界的规则 |
1962年 |
古巴导弹危机 |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该次危机险些引发双方之间的直接冲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危机才告平息 |
1973年 |
第一次石油危机 |
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性危机”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一: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稍具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搜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名公臣卿皆由此选"。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一
材料二:到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