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2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春秋·公羊传》记载:(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陈国也出现了“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的问题。民“解(懈)于公田”和“公田不治”成为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周王室的权威丧失殆尽 B . 战乱频繁导致民不聊生 C . 农民赋税负担异常沉重 D . 社会转型趋势较为明显
  • 2. 史学文献《战国策》中描述当时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蹴)鞠者。”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下图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东关村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蹋鞠图。上述史料可以说明( )

    A . 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B . 蹋鞠活动社会影响较为广泛 C . 球类运动源于汉代军事操练 D . 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 3. 尽管从唐朝初期到唐朝后期,科举入仕者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大士族一方面通过科举延续其政治;另一方面则通过恩荫等途径进入仕途,恩荫入仕的数量较科举入仕者数量更多。这表明唐代( )
    A . 中央统治力量有限 B . 贵族政治色彩较浓 C . 权贵升迁途径多元 D . 士族依然垄断政权
  • 4. 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中对元朝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元朝建立初期( )

    记载

    出处

    “至元年(1264年)……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

    明代宋濂《元史》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政府曾下令,“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至元十一年(1274年),在泽州有许多因为躲避战乱而没有回家的农民,当地长官主张将他们失去的土地归还之,认为“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明代宋濂《元史》

    A . 统治者重视流民问题治理 B . 政府严格限制土地买卖 C . 百姓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 D . 社会统治秩序渐趋稳定
  • 5. 某学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缺乏进行工业革命所必须的煤炭、铁等原材料

    二、进口商品大多与民生无关

    三、封建政府未给予足够重视,认为能够自给自足,对海外贸易依赖性较小

    该学者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

    A . 新的经济因素艰难发展的原因 B . 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 C . 科学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 D . 海禁政策出台的原因
  • 6.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时务报》经理汪康年认为:“礼教本也,富强末也,吾固知也。然医之疗疾,急则治标,且伸民权,亦非得己(已)。”由此可见,他( )
    A . 与洋务派政见相同 B . 赞同维新变法思想 C . 借助儒学宣传变法 D . 竭力维护社会现状
  • 7. 如图信息可用来说明( )

    ①清朝统治危机严重

    ②革命志士前赴后继

    ③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④同盟会的凝聚力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1928年至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除接管了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官办矿业和官僚投资的工矿业外,还创办了新的重工业企业和能源企业。同时,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的介入,还深入到轻工业、销售业和投机业等各个领域。这些做法旨在( )
    A . 积极应对日寇全面进攻 B . 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C . 巩固国民党统治的基础 D . “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
  • 9. (2022高三上·栖霞月考)   1954年2月,中国政府收到一份道邀请:美、苏、英、法四国准备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中国一同参加。西方三大国同意邀请新中国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    )
    A . 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 B . 同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 C . 新中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D . 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 10.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辞职,带领7名知青创办青年茶社,卖大腕茶。他还创办背年综合服务社,一年后发展为北京大栅栏贸易货栈,经营全国1000多种商品,员工发展到130多人。尹盛喜的创业活动( )
    A . 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 B . 利用了市场经济建立的契机 C . 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D . 丰富了乡镇企业振兴的经验
  • 1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对神谕、朕兆(征兆)等神明启示进行大量记载,但是在他的笔下,这种作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使表现了神的旨意,它也只是作为支持人类意志的一种意志。这表明他( )
    A . 力求揭示历史发展全貌 B . 将宗教观引入历史 C . 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D .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12. 十字军东征以后,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这形成阿拉伯文化西传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
    A . 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B . 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 . 影响欧洲思想解放 D . 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 13. (2022高一下·陕西月考) 据统计,在1901年的英国,面包、茶(添加了砂糖和牛奶),咖啡、马铃薯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用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经济和民生严重依赖殖民地   B . 居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心 C . 新科技直接改善了民众生活   D . 民众生活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 14. 1930年,美国作家创作漫画《胡佛应对危机》(如图所示)。画面中,胡佛化身为一位母亲,正手忙脚乱地照顾着一群哭闹不休的孩子(“干旱”“商业萧条”“关税问题”)。胡佛边忙碌边抱怨:“多么糟糕的工作!要安静下来实在太困难了!”该漫画旨在( )

    A . 剖析经济危机的社会根源 B . 批评胡佛的经济干预政策 C . 表达改革经济政策的诉求 D . 表明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 15. 1944~1985年,世界上共有96个国家获得了独立。“欧洲人在海外取得了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欧亚半岛上去了。”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①欧洲国家调整对外政策

    ②第三次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15年2月到6月,贵阳孔学堂与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合作,发起面向全球漫画艺术家征集“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活动。短短的四个月内,“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这反映出当前( )
    A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B . 世界文化的趋同化趋势加强 C . 儒学引领世界艺术发展价值走向 D .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二、材料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民间继承先秦传统,重新开办私学,并使之逐渐兴盛起来,当时有一些大师收徒传授经典,学生人数众多,为汉代官学教育提供了重要补充。汉武帝时期,在私学从事教学的儒学大师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品行出众,对忠君、孝亲、仁爱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身体力行,被誉为道德彬彬,在地方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儒家道德示范的楷模。汉代私学的教学内容重视社会礼仪规范传授,方法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儒家伦理道德。私学的学习会成为选官任职的重要基础,因此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提供教育资源,为将来“学而优则仕”奠定基础。

    ——摘编自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

    材料二:1982年颁布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首次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写入执政党的大会决议,这标志着“教育现代化”被正式提出。1983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提出将教育现代化推升至新高度。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系统地阐明了改革的两大主题,即管理体制变革与教育结构调整,这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体制和结构层面的支撑。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加大教育的开放力度、要敢于创新”,为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总体谋划。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宗明义地规划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流大学的建设并且吹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号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其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有力抓手。

    ——摘编自张伊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现代化:演进、特征与路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私学教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教育的演进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代营口盐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末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营口地区设置了二十个盐场,隶属奉天府尹,各盐场管理事宜由州、县负责。第二阶段,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一面招募商人领盐引纳税煎盐,同时发布谕旨,“(汉人和流民)有情愿煎盐发卖者,听取自由贸易”。第三阶段,康熙三十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这一百七十年中,“听民自由晒卖,自是奉天无课税者”。第四阶段,成丰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12年)。光绪三年(1877年),营口二道沟设立盖平盐厘局,规定每外运盐一石纳东钱二千四百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举办新政筹办学堂经费为名,每石盐又加收东钱一千二百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发布试办督销谕旨,各盐厘分局监督销售以达到规定税额,按照每斤盐加价东钱四文收缴课税。

    ——摘编自张秉宽《从萌芽到鼎盛—清代的营口盐业》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营口盐业政策的变化趋势。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营口盐业政策变化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拥挤的地窖和阁楼在(法国)里尔和鲁昂得到了复制,工业贫民窟的恶劣后果引起了医生、作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波德莱尔问道:“无论一个人属于哪个党派……看到这些体弱多病的人呼吸着工厂的尘土,吞食着棉絮,身体被白铅、水银……浸透,睡在虱蚤之中,人类最伟大和最基本的美德在那儿与最刚强难化的罪恶、出自教养院的污秽相互依偎,怎么可能不被触动呢?”

    ——摘编自[美]乔治·罗森著《公共卫生史》

    材料二:19世纪在铸造大口径磨光下水道和铁管方面的成就,使远距离供水成为可能,同时至少也能处理附近小河的污水……许多医务官能毫无困难地证明污秽拥挤和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与城市传染疾病之间的关系……比阿特丽斯和悉尼·韦布指出:19世纪是市政社会主义的世纪。大楼内每一项单独的改善都要求归集体所有并集体经营市政设施:自来水总管、蓄水池、导水管、抽水站、污水总管、污水处理厂、污物处理场。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对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认识的不同角度,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启示。
三、论述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章    历史上的“中国”诸问题

    一、历史上的“中国”

    二、关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讨论

    三、主体民族问题

    四、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

    五、历史上“中国”诸问题研究需要有新的发展

    第四章    民族关系主流问题研究

    一、平等相处、友好交往论

    二、对立、冲突和不平等论

    三、共同促进中国历史发展论

    ——摘编自李振宏《民族历史与现代观念: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