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

更新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10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下·南阳月考) 《后汉书》记载:汉初迁徙豪强“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然而,汉中期以后出身关中的大族,很多是汉初从东方迁徙而来的。由此可见,当时(   )
    A . 王国势力已根深蒂固 B . 地方豪强威胁到中央集权 C . 迁徙豪强的成效有限 D . 关中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原
  • 2. (2023·山阳一模) 公元前4世纪,梭伦既被民主派奉为“民主之父”,又被民主的反对者视作精神领袖,致使许多后来才建立的制度都堆在他的名下。这可用来印证(   )
    A . 梭伦的历史功绩被漠视 B . 雅典沿袭了梭伦的措施 C . 陶片放逐法未能起作用 D . 梭伦改革遵循中庸原则
  • 3. (2023·山阳一模) 帕麦斯顿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控制着英国的外交事务,1855~1858 年、1859~1865年,他获得首相高位。在此期间,他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远征克里米亚、镇压印度民族起义、支持美国南方奴隶主,因而获得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好感。这说明近代英国(   )
    A . 民主政治关乎利益需求 B . 内阁首相凌驾于王权之上 C . 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D . 以对外扩张推动工业革命
  • 4. (2023·山阳一模) 1936年,上海《时代漫画》一月号刊发了一幅作品一《百折不挠的收获家》。漫画中的“收获家”腋下夹着一个写有“满洲国”字样的古董花瓶,同时又盯着另一个写有“华北”字样的古董,意图将其据为己有。其旁白是“呵,多么好的古董呀!如果把它加入我们的收获,那是怎样快活的一件事!”据此推知,这一作品的刊发(   )
    A . 反映了列强对华争夺激烈 B . 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 揭露了日军扩大侵华企图 D . 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 5. (2023·山阳一模) 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就苏联的宣言发表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又有着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就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 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B . 超越意识形态开展外交 C . 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 D . 对国际形势预判较乐观
  • 6. (2023·山阳一模) 戴高乐曾说:“古巴危机的经过表明,美国为了保卫自身,已经不准备考虑它的欧洲盟国对苏联的还击,将首当其冲而使用核武器,更谈不上与盟国商量了”,“因此,我们要有法国自己的核力量”。这从侧面反映出古巴导弹危机(   )
    A . 加剧了美苏间的利益冲突 B . 有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 实质是美苏争夺欧洲霸权 D . 增强了法国的核威慑能力
  • 7. (2023·山阳一模) 棉花在古代又叫吉贝、白叠等。据下表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

    史料

    出处

    “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噘筐织贝”

    《尚书·禹贡》

    高昌国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炉,名曰白叠子。国人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用焉

    《太平御览》

    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船棺中曾发现一片距今约3000年棉

    布,经鉴定,该棉布为平纹棉布

    《崇安武夷山船棺出土纺织品的

    研究》

    A . 福建棉纺织业非常发达 B . 棉布是古人的主要衣料 C . 我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 D . 棉花自西北和东南传入
  • 8. (2023·山阳一模) 有学者指出:“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海禁,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余万石”。至雍正时期,江南与华北之间的豆饼及大豆贸易已很兴盛。乾嘉时期,此项贸易更达全盛,输出地除华北外,还有苏北与皖北,而东北地区更是取代华北成为全国豆饼和大豆的最大输出地。这反映出清代(   )
    A . 国内区域贸易持续发展 B . 东北地区成为手工业中心 C . 江南农业生产趋向衰落 D . 地区间分工合作不断加深
  • 9. (2023·山阳一模) 16世纪,英国商人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组织了莫斯科公司(1553年成立)专营俄国和中亚诸国的商业;东方大陆公司(1579年成立)专营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几内亚公司(1588年成立)专门从事掠夺非洲黄金和向美洲贩运黑奴的罪恶勾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殖民扩张促使生产方式改变 B . 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帝国 C . 亚非地区是英国扩张的重点 D . 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 10. (2023·山阳一模) 在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把普通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痕迹。在以下有关工业革命的表述中,符合这一研究思路的是(   )
    A . 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B . 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C . 工厂大量雇用童工 D . 英国确立世界工业霸权
  • 11. (2023·山阳一模) 下表反映了1895~1909年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阶段

    总计

    部分行业数据

    矿业

    纺纱

    面粉

    厂数

    (家)

    资本

    (万元)

    厂数

    (家)

    资本(万元)

    厂数(家)

    资本

    (万元)

    厂数(家)

    资本(万元)

    1895~1898年

    109

    1990.6

    30

    838.1

    7

    219.9

    3

    62.0

    1905~1909年

    344

    7661.1

    41

    1572.5

    8

    514.1

    26

    492.3

    A . 新增资本主要流向轻工业 B .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C . 民族工业的结构得以改善 D . 我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 12. (2023·山阳一模)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对胶鞋、火柴、食用油等工业产品,对烤芋、甘蔗、甜菜等农业产品,对马、牛、骡子、驴、山羊、猪等畜牧业产品的指标都做了详细的量化规定。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A . 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 体现了全面细致的特点 D .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 13. (2023·山阳一模) 《人镜画报》刊登的画作《看戏报的人多》上面写着“津埠戏园林立,每巷口粘一戏报,则围观者如堵”,并感叹大家若能把看戏报的时间用来读报纸,“何患社会不进化耶”!该言论反映出(   )
    A . 知识分子崇尚西方文化 B . 观戏提高了民众的阅读能力 C . 都市生活盛行奢靡之风 D . 报刊的社会功能得到一定认可
  • 14. (2023·山阳一模) 《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一文中写道:“当人与观念或制度发生冲突时,罗斯福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罗斯福甚至以政府大量财政赤字为代价来推进就业政策的实施,并颁布新税法以缩小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材料表明新政(   )
    A . 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宗旨 B . 遵循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C . 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意 D . 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 15. (2023·山阳一模)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4%,而基建投资年均增长却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出6.5个百分点,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显现 B . 国民经济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C .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 . 经济建设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 16. (2023高二下·唐河月考) 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举行。来自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民通过当众剃光头、与警察搏斗等极端方式在会场外进行示威,表达对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 .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 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 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常发展 D . 加深了全球无序竞争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2分。)
  • 17. (2023·山阳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合作社规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2年美国农产品总量的80%以及出口农产品总量的70%均来自农业合作社。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合作社正是由拥有农场所有权的农场主在非营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是自有自享的法人团体。美国农业合作社类型众多,主要可分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三类,美国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一代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在立法、资金、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社很大的支持,同时美国还有比较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和私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种类多样的农业保险,大大降低了农业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赵冉、苏群《美国、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继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运动使中国在基本还处于半封建的状态下,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如胡绳所说:“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我国在引导农民由个体经济转向合作制经济的时机选择上并不成熟,加之在运动中注入了太过明显的政治因素,以致合作化运动中一再产生重大偏差,但是这并不是合作制经济本身的问题……并不代表着合作制经济本身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恰恰是值得我们今天深入总结历史教训的关键点,也为我们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提供了诸多启示。

    ——摘编自张勇《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注:材料出处中“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做改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是“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并分析“重大偏差”产生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启示。
  • 18. (2023高三下·恩施竞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唐朝常见的一些现象及唐朝的部分政策介绍。

    现象

    政策

    契丹人李光弼,尝谓,“吾乃祖本汉将,辱于单

    于之庭”,“壮士当建功大国”

    法律规定:“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突厥族出身的将领李怀让攀附汉将李陵为其

    先祖,认陇西为其郡望

    法律规定:“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

    为器户也。”

    突厥贵族出身的阿史那忠,说其“克承大禹

    □□□□茂业”,又说“今为京兆万年人也”

    太宗说:“不必猜忌异类,益德泽洽,则四夷可

    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安兴贵家族本是中亚的粟特人,却被说是“轩

    辕帝孙,降居弱水,安息王子,以国为姓”

    制定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制度。在赋税、徭

    役等方面,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

    在唐为官的高丽人泉男生篡志载其为“辽东

    朝鲜人”,后裔泉毖墓志中则载其为“京兆万

    年人”

    大量任用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到政府任官,并

    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力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

    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保留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有制度、风俗习惯、

    生产和生活方式,允许酋长之位世袭

    内迁的突厥阿史那氏改为史氏,回纥人唱没

    斯改名李思忠,等等

    制定宽松的宗教政策.允许各种宗教在境内

    传播,以满足不同民族和人群的宗教信仰

    需求

    注:熟户,指汉化的外来或少数民族人口;王人、即政府管理下的编户齐民。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主题明确,契合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2023·山阳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在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对此有所察觉,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将由40.1%降低为14.5%。由于种种原因,重工业完成了计划的121.3%,轻工业完成了计划的85.4%,而农业只完成了76.9%。

    ——摘编自[苏]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是;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在联共(布)党内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以布哈林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合理平衡。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可以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在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从而为在政治上战胜反对派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 (2) 材料二中斯大林一派和布哈林等人对工业化建设有不同的观点,请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选择一个你认同的观点并予以论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