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墨子在其《非乐》篇中痛陈:“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竿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为此,墨子主张(   )
    A . 以农为本 B . 无为而治 C . 节用爱民 D . 礼法并重
  • 2.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的学者提出,由于臣民被赋予追求私利的习性,所以统治者不应公正而温和地对待他们。相反,君主应该让臣民不敢揣度君主的意图,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来控制他们。下列主张中最符合该学派政治思想的是(   )
    A . 严明法纪,赏罚分明 B .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C . 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D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3.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秦晋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等。这些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断交融。这一态势反映出(   )
    A . 传统文化呈多元一体格局 B . 中华民族认同感的产生 C . 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特征 D . 诸侯争霸孕育百家争鸣
  • 4.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下列图片可用来印证北魏至隋唐时期(   )

    A . 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B . 民间传扬宗教故事 C . 艺术影响百姓生活 D . 中外文化交流交融
  • 5.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如图所示为“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它展现了一支小型乐队街头巡演的瞬间。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分别手持不同胡人乐器,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该文物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中的(   )

    A . 连续性 B . 本土性 C . 凝聚性 D . 包容性
  • 6.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238年,日本使节曾至洛阳朝贡,获赠(赐)交龙锦、白绢等170余件。公元7世纪30年代起,日本开始持续且大规模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并有计划地引进隋唐文化,这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发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
    A .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 . 对周边地区影响深刻 C . 被日本政府全盘照搬 D . 逐渐走向了封闭自保
  • 7.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到1480年,德意志、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匈牙利和波兰的主要城市都已成功地建立起印刷出版机构。据估计,至1500年,这些出版机构已印刷了4万种、600万至1500万册书籍,超过罗马帝国陷落以来欧洲各国书籍出版的总和。据此可推知( )
    A . 印刷术的进步催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B . 中国印刷术直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C . 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 D . 中西科技文明相互融合推动世界进步
  • 8.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明清之际,在上海、杭州、福建、陕西等地形成了不少宣讲天主教的“会”,如“仁会”“兴仁会”“善终会”“苦难会”“天神会”等组织,同时还形成了严密的会约,如王徵写的《仁会约》、韩霖写的《铎书》等均是从天主教教义出发而写成的会约。这一现象(   )
    A . 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 B . 影响了传统思想结构 C .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D . 改变了基层治理方式
  • 9.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由中国留美学生创办)发刊词介绍了科学的使命:“科学之有造于物质;科学之有造于人生;科学之有造于知识。”但是它更是以忧国、救国作为其价值追求,在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教育、科学与战争等方面进行了很多讨论,其影响力颇为深远。这说明这些部分知识分子主张(   )
    A . 利用科学思想宣传救亡图存 B . 宣传科学理论实现思想的解放 C . 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D . 开展新文化运动打破思想枷锁
  • 10.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苏美尔人创造的国家模式和管理体制、崇拜仪式和传统、科技成就以及文学经典都是两河流域地区历代临摹、抄写和保存的经典,也被美索不达米亚广大区域的居民接受。据材料可知,苏美尔文明(   )
    A . 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榜样 B . 融合了赫梯人的文化遗产 C . 受到了伊斯兰教传统的影响 D . 具有城邦至上的民族特质
  • 11.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3000余年前的莎草纸画。此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 古代西亚的文字艺术 B . 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 C . 阿拉伯人的神话文学 D . 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
  • 12.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如图为古罗马万神庙的结构示意图。该庙是古罗马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长方形柱廊大体沿用了古希腊神庙的风格,而万神庙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 将单一神崇拜发展为多神崇拜 B . 树立了罗马式穹顶建筑的典范 C . 取代市政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D . 容纳众人一齐观赏角斗士表演
  • 13.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如表所示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的印度和波斯帝国时代的伊朗神话中主要神祇的善恶倾向对比。学者研究发现,以拉丁字母拼读他们的语言时,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是s与h这两个字母的对调。由此可知,雅利安人和波斯人(   )

    印度神祇

    伊朗(波斯)神祇

    Asura恶

    Ahura善

    Indra善

    Angra Mainya恶

    Deva善

    Daēva恶

    A . 具有对立的价值观念 B . 来自同一批印欧移民 C . 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 . 存在深刻的文化渊源
  • 14.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一奇普。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现存最太的奇普竟是一卷日历(如图),共有762根垂绳,其中730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24股,正好是2年、24个月、730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 B . 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C . 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 D . 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
  • 15.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5世纪中叶.朝鲜官方颁布了《训民正音》。该书系统介绍了官方创制的28个标音字母文字,并配有详细的解例,开篇序言即写道:“愚民(指不通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由此可知,当时朝鲜(   )
    A . 汉字的普及程度较高 B . 官派留学中国热情高 C . 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D . 文化世俗化趋势凸显
  • 16.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公元前400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变得天寒地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欧人为了生存,开始大迁徙。在这次跨越3500年的大迁徙中,古印欧人征服并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文明。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新的应该是也因此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   )
    A . 导致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衰落 B . 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C . 引发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高潮 D . 促使东欧地区族群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7.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支奇葩。它不仅因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而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而且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国家和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继承了罗马传统的国家。这体现出(   )
    A . 民主和法制成为拜占庭立国之本 B . 拜占庭通过君权神授强化统治 C . 拜占庭开启了典型的希腊化时代 D . 拜占庭文明带有包容性的特征
  • 18.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些争论反映出(   )
    A . 移民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撞 B . 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C . 北民南迁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D . 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 19. 美国西进的移民者,大体包括土地投机家、资本家、冒险家及迫于生存压力而去西部冒险谋生的东部落魄者及外来移民。早期的西进运动没有政府的外力支持,交通极为不便,这些移民能够抵达美国西部主要依靠的是(   )
    A . 开拓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B . 新航路开辟后有利的国际环境 C . 良好的气候和自身丰厚的储备 D . 南北战争后政府对西部开发的认可
  • 20.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从16世纪初期至18世纪,非洲奴隶贸易呈上升趋势,但1800年贩运人口达到2000000人之后贩运人数开始出现迅速下降的态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西方国家出台了废止奴隶法律 B . 美洲人口呈现出饱和状态 C . 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区域发生变化 D . 工业化促使掠夺方式变化
  • 21.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
    A . 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B . 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 . 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 . 促进了被征服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 22.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1901年,澳大利亚推行“白澳政策”,即通过“语言测验”等方式,设置障碍,限制有色人种移民,使澳大利亚成为白人的天下。这政策(   )
    A . 使澳大利亚的文化日渐没落 B . 是欧洲列强奴隶贸易的延续 C . 不利于澳大利亚文化多元化 D . 加速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
  • 23.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互相通婚,形成了“移民文化”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由此可推知(   )
    A . 移民的多源性是美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 B . 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C . 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先进性 D . 民族和文化的内源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 24.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如表所示为现代世界部分时段移民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表中空白处应为(   )

    时段

    移民情况

    原因

    1918~1945年

    国际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

    经济停滞和政治动乱

    1929~1936年

    美国外籍人口减少50万人

    经济危机

    1945~1973年

    劳工大规模迁人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1965~1990年

    全球移民总量由7500万增加到1.2亿

    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A . 经济发展吸引欠发达地区移民涌入 B . 意识形态的斗争导致移民流动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现和平局面 D . 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员的迁移
二、非选择题
  • 25.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时代,看到了民众生活的困苦,于是他继承周公等人的思想,发展并形成了比较完善和丰富的民本思想。孔子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富民”,孔子主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认为民富则安,民贫则乱,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要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其次是“宽民”,孔子主张轻徭薄赋,反对滥用民力;再次是“教民”,提倡“有教无类”,主张统治者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以期“齐之以礼”。孔子民本思想旨在通过对君主和官吏道德人格的塑造来限制和约束君主和官吏的行为,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民为本理念有着天壤之别。

    ——摘编自张玉梅《孔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

    1. (1)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理念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 26.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 27.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古时期的欧洲传统文学(特指西欧文学,下同)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它所反映的问题是文学已经“开始思索自身”,这一情形下作者个体的作用就得到凸显:珍视艺术技巧,作家们渐次进入一种竞赛的环境中——谁比谁写得更好,或者谁可以成为文学典范。有学者提出,同一时期的古罗斯文学还远未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特征。它不属于独立的文化现象范畴,也不彰显自己的独立特征。这一时期的古罗斯文学很难被视为文艺作品,美学功能还不独立,主要是服膺于一种实用、教化或者是权威性写作。这一切与东正教传播之初强调个人对于宗教意识的绝对服从有关联。天主教关于个人通过行动来完成自我拯救的教义,对于人的个性具有更多意义,为其提供更多可能性。相对于西欧中世纪或者是拜占庭文学,古罗斯文学的作者缺乏自我投射性,从历史渊源的角度看,虽然拜占庭文学有自己的特征,但是所有从拜占庭文化进入到“俄罗斯心灵”(近代俄罗斯文学特有的精神内核)的文化因素恰好都是反个性化与反世俗生活的,其他斯拉夫国家比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的文学在这一点上和古罗斯文学趋同。

    ——摘编自兰钦、田洪敏《古罗斯文学的品性》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古时期西欧文学与古罗斯文学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罗斯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 28. (2022高二下·抚松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以来)四种灾祸——贫穷、军国主义、宗教迫害和政治上的专制——在不同程度上是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愿意乘船长途旅行到新世界来的原因。不过所有权威人士都认为,一些吸引移民到美国的力量,如新机会的诱惑力、轮船公司的宣传和征募经纪人骗人的鬼话,比起把他们从故乡驱赶出来的力量,更加具有信服力。而且,新移民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直接响应美国对不熟练劳工的需要而来的,或者是受到与铁路和工业雇主配合密切的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鼓励前来的。

    ——摘编自阿瑟·林克等《一九〇〇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新移民”中只有很少数去南部各州,他们中的大多数定居在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一些大城市,这是因为大城市工厂林立、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他们在民族聚居区里有不少亲友和同胞,这些都有助于他们谋求生计和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同民族聚居区俨然大城市里的小城镇,因此有许多美国学者把它们称作“被包围的飞地”,比如当今纽约市里仍存在的“小意大利区”“犹太人区”“斯洛伐克人区”等就是延续下来的“飞地”的例证。因此,这批在大城市定居的“新移民”,既没有与土生的美国人融合在一起,也与其他民族聚居区彼此隔离,不大往来。

    ——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以来欧洲人移民北美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移民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