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调研...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72.0分)
  • 1. (2024高一下·临湘月考) 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一书中指出,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这表明( )
    A . 城市建设与文字、文献相互影响 B . 两者的出现说明早期文明已产生 C . 城市建设是文明出现的重要前提 D . 早期文明产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 2. (2024高一下·大理月考)  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发现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在埃及三角洲的史前文化考古层中,发现了类以两河流域装饰神庙门脸的泥钉和抛光的圆锥体。这些考古成就,可用于说明(  )
    A . 长途贸易的发展 B . 古代文明的交流 C . 手工业分工细密 D . 古代帝国的扩张
  • 3.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如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 .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 .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 . 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 .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 4.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 . 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 . 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 . 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 . 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 5.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
    A .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 . 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 . 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 D . 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 6.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B .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 C . 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 D .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 7.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5世纪中叶.朝鲜官方颁布了《训民正音》。该书系统介绍了官方创制的28个标音字母文字,并配有详细的解例,开篇序言即写道:“愚民(指不通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由此可知,当时朝鲜(   )
    A . 汉字的普及程度较高 B . 官派留学中国热情高 C . 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D . 文化世俗化趋势凸显
  • 8.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把原材料分发给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这表明(   )
    A . 商业资本在农村的扩张 B . 契约关系深入西欧农村 C . 封建主对市民剥削加重 D . 人口流动促进市场扩大
  • 9.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520年8月,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并呼吁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马丁•路德此举意在(  )
    A . 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作准备 B . 推动西欧各国摆脱教廷的控制
    C . 确立新教路德派的合法地位 D . 促使德意志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 10.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如图为一幅16世纪的版画,画面上五艘西班牙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小船摆渡水手上岸,码头工人准备卸货。大帆船上卸下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 . 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 B . 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
    C . 日本生产的白银制品 D . 掳自非洲的黑人奴隶
  • 11.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如表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
    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
    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刀、弓箭等。

    A . 实现富国强兵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加紧对外扩张 D . 加强沙皇权力
  • 12.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 . 欧洲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B .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 13.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460年,西班牙学者马丁•塞洛里戈说:“如果西班牙没有钱没有金银,是因为它拥有这些,如果西班牙贫穷,那是因为它富有。”这种因为骤然富有而贫穷,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陷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
    A . 实行重商主义 B . 社会分化严重 C . 维护封建制度 D . 金银大量外流
  • 14. (2024高一下·萝北期末)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 .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 . 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 . 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 15.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17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君权已经不具有原有神圣性,但议会对国事的运作却未必令人满意。议会可以在大事上防止国王随心所欲,但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却依然需要一个稳定的权力中心”。该学者意在强调英国(    )
    A . 仍需保留君权至上地位 B . 进行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C . 内阁制形成有其必要性 D .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 16. (2024高三上·成都模拟) 18世纪初,化学界普遍相信“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入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应,否认了所谓燃素分解,从而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A . 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B . 近代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
    C . 拉瓦锡挑战经典力学体系 D . 科学与神学在艰难斗争中前行
  • 17.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揭示出人权与神权斗争永恒存在 B . 强调了政治权力要制约平衡 C . 阐明了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 . 体现了作者主权在民的思想
  • 18. (2024高一下·凉州期中)  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
    A . 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B . 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C . 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 D . 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 19.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772年,波兰被俄、奥、普瓜分、原属于波兰的克维曾地区被划归至普鲁士王国。1920年,该地区在国联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由于该地大多为日耳曼人,故只有稍多于7%的人愿意回到波兰,最终国联通过决议,将该地区划给了战败国德国。这表明( )
    A . 国联的委任统治缺乏民意基础 B . 国际联盟成为大国争霸的工具 C . 凡尔赛体系忽视弱小国家利益 D . 国际联盟尊重民族自决的结果
  • 20. (2024高一下·泸县期末) 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意在 (    )
    A .   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B . 提高各州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D . 结束各州之间的贸易摩擦
  • 21.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8世纪末,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后生产了大量销往欧洲的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同时进口各类必需品,如谷物、鱼、布匹、枪炮及金属制品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 从事黑奴贸易获利丰厚 B . 世界的联系得到加强
    C . 殖民争霸斗争异常激烈 D . 太平洋贸易规模巨大
  • 22.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815至1818年间,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回国后,他们乘机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列宁声称“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 . 群众被革命党人广泛地发动 B . 本土文化遭到彻底破坏
    C . 革命思想获得社会普遍认同 D .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23.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美国独立之后北方工业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为了同欧洲竞争,北方各州迫切需要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南方各州的经济命脉是种植棉花,其中约90%出口到欧洲国家,所以南方要求低关税。美国南北方各州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 黑人奴隶存废问题矛盾尖锐 B . 美国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 C . 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24.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德国在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A . 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 . 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 . 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D . 推动了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25.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参众两院均有权通过法律,其中,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而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这一制度安排表明法国(   )
    A . 吸收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B . 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 实际上成为了议会制共和国 D . 照搬了美国总统制做法
  • 26.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如表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增长状况,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企业名称

    时间段(年)

    资本额(英镑)

    年均增长率(%)

    Philips&.Lee

    1794

    21697

    11.2

    1814

    179991

    M'Connel&.Kennedy

    1795

    1770

    29.8

    1810

    88375

    N.Dugdale

    1796

    1000

    16.7

    1824

    76229

    Thomson,Chip pind all

    1813

    32489

    18.1

    1826

    284161

    A . 棉纺织企业剧增 B . 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C . 重视扩大再生产 D . 忽视生产技术革新
  • 27.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会组成的,其中大多数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委员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
    A . 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 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政权 C . 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D . 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
  • 28.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20世纪初兴起的亚洲革命风暴,是继19世纪初拉丁美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全世界历史新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开端。列宁把这次革命风暴称为“亚洲觉醒”。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主要是因为(    )
    A .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B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D . 革命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 29.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阅读1906~1907年印度工人斗争大事记(见表)。由此可见,当时印度(  )

    时间

    地区

    概况

    1906年7月

    东印度铁路工人罢工

    第一次提出印度人和英国人地位平等的要求,抗议英国人蔑称印度人为“土著”

    1906年8月

    加尔各答黄麻厂工人罢工

    提出反对英国人歧视印度人的口号

    1907年

    旁遮普铁路工人游行

    反英示威,几乎演变成武装起义

    A .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B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 . 工人阶级抵制工业化 D . 社会主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 30.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 . 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 . 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 . 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31.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欧洲本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一战(  )
    A . 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 B . 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C . 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 D . 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
  • 32.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如表为苏联人口统计数字(单位:百万人),表格数据的变动从本质上反映出苏联(  )

     

    总人口

    其中

    对总人口的百分比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913年

    139.3

    24.7

    114.6

    17.7

    82.3

    1926年

    147.0

    26.3

    120.7

    17.9

    82.1

    1939年

    170.6

    56.1

    114.5

    32.9

    67.1

    A .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B . 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C . 加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D . 斯大林模式已难以维持
  • 33.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 )
    A . 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C . 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 D .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34.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930年1月,甘地向英国政府提出11条要求。主要内容如:降低田赋5%,保护关税限制外国布和服装的进口,给印度船只以沿海航行权,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和盐税,减少英籍官吏薪金5%等。据此推知,甘地此举意在(   )
    A . 吸引广大阶层参与独立运动 B . 解决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C . 把反对食盐专卖作为非暴力斗争突破口 D . 发动要求英国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 35.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A . 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 . 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 . 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 . 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 36.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二战后初期,英国为保持全球大国地位,先后尝试了构建介于美苏两国之间的“三个门罗主义”和“第三种力量”,但因国力不济未能实现。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全面倒向美国,借美国力量抗衡苏联以实现本国国家战略。这反映出二战后(  )
    A .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地位变化 B . 冷战加剧了世界分裂与对抗
    C . 英美两国国家战略趋于一致 D . 英国极力维护全球霸主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 37.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 (1)  据材料一,对比图1和图2,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情况的变化。
    2.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人在15、16世纪渴望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3. (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史实,简述你对“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理解。
  • 38.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荣光褪尽的欧洲与大部分亚洲地区,惨不忍睹的废墟正直直盯着我们。万一眼下情况调转,某些共产主义或新纳粹主义国家垄断了这等致命手段(制造原子弹),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高枕无忧。对这种情况的恐惧很可能十分轻易地将集权体系强加于自由民主世界,而后果则令人不寒而栗。 

    ——摘编自丘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战时反法西斯同盟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借助美国的援助与合作,苏联不仅战胜了德国,而且出兵东欧和亚洲,扩大了版图,建立了势力范围,斯大林战前实施的以苏联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对外战略得以成功并继续。 
    二战后,从国际政治体系看,战时同盟在双方认同的雅尔塔体系中得以延伸,美苏在安全关切和霸权目标上的矛盾完全有可能在大国合作机制中得以缓解,从而避免走向冲突。从世界经济体系看,美苏经济体制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只有在两国建立战略互信且认同国际经济秩序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条件下才能逐渐弥合。 
    材料三:斯大林最担心的是,因为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危及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最终危及政治体制和国家权力。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认为自己是一种世界性的主导力量,因此对苏联及其盟友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沈志华《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种情况”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学者对二战后美苏关系所持的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的方式和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