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衡齐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 1.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陈毅同志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显示出(     )
    A . 战术科学 B . 人民伟力 C . 军纪严明 D . 武器先进
  • 2.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图为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籍贯:中国山东)的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厘米、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面有刻有时间1914.1918字样,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枚勋章(     )

    A . 是中国劳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见证 B . 是对中国军队加入一战的肯定 C . 见证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血腥残酷 D . 是中、英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
  • 3.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张之洞认为:“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康有为提出:“以国民之愚,而人才之乏也,非别制造新国之才,不足以救国”。据此可知,他们都认同(    )
    A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 . 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C . 教育救国,振兴中华 D . 中体西用,隆兴国运
  • 4.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明末遵义府绥阳知县毋扬祖在《利民条例》中说: “县中平地居民只知种稻,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粱、菽豆、大麦等物。”这说明当时(       )
    A . 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B . 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 . 西南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 D . 农民兼营副业的增加
  • 5.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路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A . 民族政权间对峙导致经济交流受阻 B .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进一步强化 C . 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 . 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略物资的控制
  • 6.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新五代史》记载:“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这说明(     )
    A .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 . 分封制有助于巩固唐朝统治 C . 藩镇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 D . 藩镇割据延续了唐王朝统治
  • 7.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孟子有言:“诸侯有行(周)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韩非却针锋相对地指出,“故(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人的言论实质上体现了(    )
    A . 无为与有为之争 B . 王道与霸道之争 C . 民主与专制之争 D . 复古与革新之争
  • 8.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有学者指出,未来几年,高收入及中高收入国家将面临数亿的劳动力缺口,而世界新增的潜在劳动力将来自较贫困国家。学者因此建议较富裕国家的用工需求应与较贫困国家的就业需求相结合,使各国都从中受益。这一建议的实施将有利于(     )
    A . 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 B .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 推动资本流动全球化 D . 打破现有劳动力市场结构
  • 9.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基本原则 B . 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 .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D . 体现了英国议员权力有限
  • 10.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5世纪以后,黄金和白银同为欧洲各国间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一现象( )
    A . 根源于人文主义的推动 B . 体现了西欧探险的精神 C . 导致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D . 刺激了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 11.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在中世纪,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作品,编写史籍。教会还直接创办了学校,无论是修道院学校,还是大教堂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在“七艺”的范围之内(“七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课程)。这表明(     )
    A . 教会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 B . 基督教崇尚人文主义精神 C . 基督教源于古希腊古罗马 D . 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 12.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如表所示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的印度和波斯帝国时代的伊朗神话中主要神祇的善恶倾向对比。学者研究发现,以拉丁字母拼读他们的语言时,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是s与h这两个字母的对调。由此可知,雅利安人和波斯人(   )

    印度神祇

    伊朗(波斯)神祇

    Asura恶

    Ahura善

    Indra善

    Angra Mainya恶

    Deva善

    Daēva恶

    A . 具有对立的价值观念 B . 来自同一批印欧移民 C . 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 . 存在深刻的文化渊源
  • 13.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有学者说:“从片段的史料中可以发现完整的历史:但完整的历史之自身,绝非即等于片段的史料。史学家从史料中去寻找历史,从而编著史学书籍;但并不把史料当做历史,而只把史料当寻找历史的指路碑及历史的代表。不过史料学亦尝被认为就是史学,如蔡元培先生云:‘史学本就是史料学。’这话于史学界有益。治史的人往往轻视史料,其实离开史料,历史简直无从研究起。谓‘史学本是史料学’,至少有纠正空疏之弊的作用,故曰于史学界有益。”下列项中,对该学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A . 认可史料为治史之基础,但反对以史料学来代替史学 B . 认为史学研究不应被史料所拘,更应专注建构与叙述 C . 指出对散乱杂的史料进行整理是史家的使命与目标 D . 强调史料的价值意义,认为发掘史料的过程即是史学
  • 14.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1959年,故宫博物院新设了织绣馆。如图是该馆“解放后织绣工艺(1949—1959年)”展览的部分织绣品。这些藏品意在(     )

    A . 凸显明清皇家服饰文化的成就 B . 说明科技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C . 传播民族、大众的时代新文化 D . 体现博物馆的展示研究功能
  • 15.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
    A . 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 B . 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 . 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 . 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 16.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表为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随葬品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随葬品情况

    墓主身份

    百件以上;以玉器为主,无生产工具

    神王

    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

    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

    几件至十几件;少玉器,多陶、石器

    上层平民

    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

    普通平民

    A . 手工业技术较先进 B .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 . 初具早期国家形态 D . 中原文化得到扩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对农田征税)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仓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15世纪英国盛行的圈地运动,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 18.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图为西周克益,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球璃遗址

    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公)! ……余大封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偃(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域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材料二:北京的帝王权威的结构是逐步完善的。如果说明初朱元璋将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的皇帝统治推进到了逻辑上的极限,那么清初的雍正(胤禛)则在这个结构中完善了内部的可操作装置,并将君主的地位尽可能提升到了最高点。其他的皇帝,比如明永乐(朱棣)和清康熙(玄烨),则起了逐步推进和改良的作用。

    ——摘编自朱剑飞《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等

    材料三:幽燕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朔漠,气候属温带。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忽必烈初到燕京时,蒙古贵族霸突鲁就曾劝说:“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衅之所,非燕不可。”汉族谋士郝经等人也劝忽必烈迁都燕。忽必烈采纳众议,迁都燕京,以燕京为大都。满族崛起东北,当其入主中原,面临与元朝同样的问题,故顺理成章地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既是农耕、游牧对峙矛盾的产物,又是农牧两大地带趋向经济文化上的一体化,实现政治大一统的当然结果。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1. (1) 材料中的两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填写字母),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结合所学,指出所体现主要政治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完成图表绘制,概述“帝王权威结构”完善所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合力的角度,简要说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的主要原因。
  • 19.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在天山南部先后设置了伊州(治今新疆哈密)、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庭州 (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州之下置有县、乡。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以及严格的户籍制度。三州的设置斩断了西突厥的右臂和吐蕃的左臂,阻绝其联系。此后,在征服天山北部的西突厥残余势力和天山南麓的龟兹等国时,唐朝在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又在新招抚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制度。

    ——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材料二:边区政府建立了盐池县城川蒙古族自治区、曲子县三岔回族自治乡、新正县一区第一、第九回族自治乡等区、乡一级的政权,在这些民族自治区、乡中,让少数民族行使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职权。在政府的帮助下,边区先后成立了“延安回民救国会”、“中国回教救国陕甘宁边区会”“蒙古文化促进会”等团体,开展抗战救国、保卫边区的活动。在优待难民政策下,迁入边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土地,边区还组织迁移来的蒙、回族同胞组成打盐运盐合作社,给他们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还为他们减免课税。边区政府先后在回族聚居区开办了民族小学,由政府拨款、拨地,并实行免费教育。

    ——王晋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材料三:“两个共同”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的主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凝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梁志忠、郭五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三州”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设置“三州”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评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共同”的内涵,并概述其提出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2分)
  • 20. (2024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大学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丰富多元的大学理念。下表是中国近代部分大学的校训。

    性质

    学校名称

    成立时间

    校训内容

    出处

    国立学校

    北京大学

    1898年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中庸》

    清华大学

    1911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

    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

    刚毅坚卓

    私立学校

    复旦大学

    1905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教会学校

    燕京大学

    1919年

    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

    《约翰福音》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915年

    厚生

    《约翰福音》

    ——摘编自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校训自拟论题并展开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