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 1.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高丽律》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 . 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 . 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 . 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 . 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 2.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 .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 . 中西文化双向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 3.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明末清初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向西方学习以科技、政治为主;民国初期则由学习制度转向学习文化。由此得出(   )
    A . 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 . 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 . 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主流地位 D .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 4.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虽然绝大多数埃及人不认识象形文字,但神庙建造者仍然在神庙的墙上、柱子上都刻满了象形文字铭文,人们在走进神庙的时候,都会对铭文充满敬畏,因为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与感染力,可以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这说明(   )
    A . 古埃及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 B . 象形文字成为宣扬神权的工具 C . 象形文字使用的领域较广泛 D . 象形文字成为宗教专用文字
  • 5.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古埃及历法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古埃及按照季节安排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法老地位的至高无上 B . 修建金字塔的需要 C . 尼罗河的周期性活动 D . 农业生产力水平高
  • 6.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带回来了大批人质,其中包含贵族、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容易导致(   )
    A . 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 . 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 . 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 . 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7.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养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B . 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C . 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D . 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 8.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古代日本家族观念及等级观念深厚,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长期掌控政权。历代日本统治阶级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让外人染指政治。这反映了古代日本(   )
    A . 文化发展丧失民族特色 B . 统治者的统治基础薄弱 C . 极力限制中华文化传播 D . 政治文化的封闭性较强
  • 9.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新航路开辟前,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兴起了西非、东非、南部非洲三大文明区域,美洲则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三大文明中心一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但这些文明区域始终未能连接到一起。这主要是由于(   )
    A . 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B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C . 社会分工体系的落后 D . 文明发展的封闭性
  • 10.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逐渐衰落
  • 11. (2024高二下·虎门月考) 印欧人迁徙亚平宁半岛的原因、亚平宁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使古罗马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形成、发展道路:古罗马文明被深深打上了印欧人种的烙印,成为印欧文化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
    A . 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B . 奠定了罗马帝国扩张的基础 C . 打破了人类相互隔绝的状态 D . 奠定欧洲传统国家的格局
  • 12.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 .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 13.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的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国家的人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英属北美殖民地 B . 法属美洲殖民地 C . 西属美洲殖民地 D . 荷属美洲殖民地
  • 14.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A . 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势 B . 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 . 新文明的形成常伴随新移民 D . 外来移民必定带有侵略性
  • 15.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法,规定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 .  有利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 . 消除了移民政策中的种族歧视观念 C . 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 D . 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 16.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联合国难民署的资料显示,国际难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90年猛增到1500万,到1992年已经有1820万。这说明(   )
    A . 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B . 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人口的自由流动 C . 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动荡不安 D . 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 17.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民国时期的研究表明,上海话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上海、杭州等地方言的苏州语系占75%,宁波语系占10%,粤语系0.5%,其他方言,包括苏北方言等占14.5%。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
    A . 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B . 具有移民化社会特征 C . 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D . 中西交融的城市特色
  • 18.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WTO成立,把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说明了(   )
    A . 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体系不平等 B . 全球化扩大了经济运行的规模 C . 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 D . 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
  • 19.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反向运输的金银。但在16世纪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经济交流改变亚欧社会生活 B .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发生变化 C . 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 .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贸易格局形成
  • 20.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源源不断地运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 . 加强了与世界经济联系 D . 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 21.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近年来,美国利用在多媒体、互联网、卫星电视等方面强大实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市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95%的电影、93%的电视剧和80%的书刊市场被美国的文化产品控制。这说明(   )
    A . 全球化是文化冲突的副产品 B . 国际文化旧秩序阻碍全球化 C .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D . 全球化对地区文化产生冲击
  • 22.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 . 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 . 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 D . 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 23.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发展中国家兴起,改变了数百年来世界上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主权和发展权。这(   )
    A .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减弱 B . 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提高 C .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 24. (2024高二下·双清期中) 有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对人类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该学者侧重强调的是(   )
    A . 现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 . 思想文化在战争期间加速发展 C . 战争为文化碰撞交流提供契机 D . 战争的进步性往往大于破坏性
  • 25.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塞疏古王国的统治者强行推行希腊化政策,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把房屋变成神庙,以免房子被占。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   )
    A . 农民起义导致了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 B . 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完全实现 C . 犹太人和埃及人用相同的方式独立 D . 上述地区完全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 26.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城市中最大的、最国际化的城市,其自诩是最大的马其顿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的共同体,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参与了城市中的希腊化文化建设。这表明(   )
    A . 希腊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B . 希腊化时代具有内敛性特征 C . 不同民族文化独立并存 D . 埃及成为希腊化时代的中心
  • 27.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在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逐新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在美国,1870年以后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迅速发展。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A . 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 . 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 . 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D . 垄断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
  • 28.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载。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
    A . 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B . 结束了商周时期的世官制度 C . 使我国的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 . 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
  • 29.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黏合剂等材料的不恰当使用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
    A . 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B . 加强科学研究 C . 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D . 强化修缮意识
  • 30.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根据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垣东侧,认为它象征着秦朝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性质的雕塑群,它是为了纪念秦对六国战争的胜利而作,显示了秦的国威。由此可知(   )
    A .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B . 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 . 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 . 考辨历史事实必须依托考古学
二、材料题(两题 共 40分)
  • 31.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远征过程中,被征服地区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西亚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同时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材料二:1294年,蒙古人在波斯建立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便由波斯传入了欧洲。蒙古西征有破坏性,蒙古人对当地的居民进行抢掠,对城市进行破坏。但同时这些行为也是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摧毁。随着蒙古人的西征,欧洲人对以前深信不疑的神学所宣传的观点产生了质疑,他们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神学的控制,进行独立思考。蒙古西征使得丝绸之路再度复兴,为欧洲人去往东方打开了大门,曾到过东方的欧洲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诉欧洲人在东方有一个人口众多、美丽富饶的大帝国。

    ——摘编自宋鑫秀《蒙古西征对当时世界的统治及影响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中心的演变。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蒙古西征后东西方人员往来的重要事实,并概述蒙古西征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
  • 32. (2022高二下·通化期中)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的印刷活动多为印刷佛经、教材等。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它由7张纸粘成一卷,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据统计,被销毁的书籍的总数相当于《四库全书》著录与存目总数的十倍。

    狄德罗主持出版的《百科全书》,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制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整理自《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启蒙运动的生意》等

    材料三:不同时期中国译著概况简表译著类别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种)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文学等 英美 日本
    1850-1869年 40% 30% 10% 8% 3.5% 85% 15% 567
    1902-1904年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料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