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2月联合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
    A . 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 . 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 .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 . 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 2. (2023高二上·安康开学考) 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周人的封国(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 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 C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 3.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
    西汉司马迁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
    前某学者
    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
    最新研究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 .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 . 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 . 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 . 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 4.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荀子说:“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商鞅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主要是(    )
    A . 恢复社会经济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建立稳定秩序 D . 保障百姓利益
  • 5.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魏书●序纪》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 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材料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 政权更迭 B . 经济发展 C . 文化认同 D . 疆域辽阔
  • 6.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770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贩,提篮挑担的小贩,船夫,脚夫,丝绸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打铁、制车等各种手工业者占了半数以上,生动再现了汴京商业的繁荣风貌。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北宋时期(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宽松环境利于工商业繁荣 C .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 . 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改变
  • 7.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血战沙场,为国捐躯;折冲樽俎,力争主权;收回利权,实业救国;开启民智,教育救国;献身学术,科学救国;提倡体育,强民体魄;改革文艺,激励民气;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留学外国,引进新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是( )
    A . 实业救国 B . 救亡图存 C . 学习西方 D . 思想启蒙
  • 8.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1842年10月,道光皇帝听闻广东仿造了——艘西式战舰,颇为欣赏,命大臣将图样交闽、浙、苏三省官员参考。然而,造西式战舰有材料、技术、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各地官员假词推托,道光.皇帝也没有追究。这反映出晚清政府(   )
    A . 意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 B . 权威受到地方严重挑战 C . 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 D . 囿于实际困难改革受阻
  • 9. (2023高二下·宿迁期末) 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 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B . 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C .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 D . 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
  • 10.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致抗日的主张。当时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这表明(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 民族危机促进局部抗战发展 D . 民族危机促进国共矛盾缓和
  • 11.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华北和华东的农业基础良好 B . 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 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 12.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陈云说:“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经济活动不一定限于一个省、一个地区,也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不一定限于国内,也可以跨国跨洲。”这段话中的“鸟”"笼子”分别喻指( )
    A . “市场调节”国家计划” B . “改善民生”“投资建设" C . “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D . “集中统一”“分散灵活”
  • 13.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6月,各地纷纷开展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三项活动。1952年,农村开展爱国增产竞赛活动,以支援抗美援朝。这说明抗美援朝(   )
    A . 得到了广大人民有力支持 B . 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实现. C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打出了新中国国威和军威
  • 14.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开始改版,改版的主要内容有:一、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二、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三、改进文风,活泼空气。据此可知,此次《人民日报》的改版( )
    A . 意在为建设人民公社制度做好舆论准备 B . 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热情 C . 推动了文艺与科研正确指导方针的实践 D . 受到全面向苏联模式学习的影响
  • 15.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从1964年开始,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到了20 世纪70年代末,上述地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占当时全国的1/3,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占当时全国的1/2。这一变化(   )
    A . 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B . 推动沿海地区城市化 C . 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D . 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所示是有关隋朝修筑粮仓的文献史料。

    文献 记载内容
    魏征《隋书·食货志》 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赵翼《廿二史割记》 总征天下兵皆会涿郡(今北京)……发江淮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仓米至涿
    王国维《东方杂记》 关中大早,命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之,则一仓之储,其富可知

    摘编自于慎行《谷山笔尘》

    1. (1) 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建粮仓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广建粮仓的优势条件。
  • 17.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代前中期,注重对边疆的治理。第一,从观念上看,它承认边疆民族与内地民族之间在制度文化方面的差异性,用中华固有的道德主义来看待边疆的民族,对边疆和内地采取不同的政策,体现了一种文化边疆意识。同时,针对西藏、青海、蒙古、新疆等地区,通过制定诸如善后章程之类具有较强的“自治权”的单行法规或基本法,赋予其一定的“自治权”。第二,在实践中,在确认民族性和实行相对自治的基础上,还强调边疆民族参与本民族政治的思.想。这种体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参与式的“自治”,即将边疆民族地方的首领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制度之中,把其行政活动置于国家法律之下,并在此前提下让其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各种行政、法律事务。

    摘编自冯建勇《构建民族国家: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边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并予以说明。

  • 18.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十七路军杨虎城,为逼蒋抗日,率部“兵谏”,软禁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根据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从停止内战、和平解决事变的大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和支持张、杨。12月17日,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呼吁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5个条件。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再次讨论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张闻天在毛泽东作了报告后发言补充说:“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12月22日,周恩来会晤宋美龄。周恩来一再申明:“在中国的目前阶段,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成为国家的领袖。”12月24日晚,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周恩来采取“触龙说赵太后”的方式向蒋表明,共产党目前丝毫也不想做出不利于委员长和南京政府的事情,并希望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最终,蒋介石表示愿意停止内战。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由张学良陪送飞往洛阳,次日回到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国内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卓越能力得以彰显,并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整理自薄谊萍《论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表现,自拟论题,并作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 19. (2023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 ~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 2%提高到46. 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