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

    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2024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 .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 3.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
    A . 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 . 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 . 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 . 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 4. (2024高三下·武汉模拟) 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 B .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 C . 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 D . 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 5.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如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随后沙丁鱼罐头、浓缩牛肉汁等方便食品大量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餐在世界各地流行,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披萨、炸鸡、薯条等快餐店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这种现象(   )
    A . 体现饮食对卫生和营养的追求 B . 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C . 得益于垄断组织的规模化经营 D . 表明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
  • 7. (2023高二上·遂宁月考) 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这说明(    )
    A . 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不利 B . 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不可避免 C . 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 D . 农业现代化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 8. (2023高二下·肥东月考) 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此后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据此可知(   )
    A . 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 . 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 . 殖民扩张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D . 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 9.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B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 C . 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D . 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
  • 10.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
    A . 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C . 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 D . 重视食物物种交流
  • 11.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 . 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B . 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 . 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D .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 12.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
    A .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B .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 . 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D .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 13.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A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

    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

    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

    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3高二下·肥东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 .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B .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 .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 15.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 . 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 B . 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 .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 D . 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 1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某学者总结19世纪末的英国“是世界上最为不祥的且最奇怪的地方。英国很繁荣,产品丰富,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英国正在因为饥饿走向垂死之境”。据此可知(   )
    A . 该学者的看法危言耸听 B . 英国贫富差距加大 C . 英国尚未建立福利制度 D . 英国经济独占鳌头
  • 17.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英国兰开夏地区,参加工厂劳动的16—25岁的女孩子,能为自己积聚100英镑左右的嫁妆。19世纪中期工厂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到47.1%,甚至出现不少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女权意识的逐渐觉醒 B . 流水线生产的实现 C . 机器生产的迅速发展 D . 两性间分工的打破
  • 18. (2023高二下·肥东月考) 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
    A . 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 B . 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 .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 D . 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 19.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认为生存资料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多增加的人口总要以某种方式(如战争、饥荒等)被淘汰和消灭,此理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基于这个理论,他认为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造成的;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马尔萨斯的观点(   )
    A . 意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 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C . 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 D . 体现工人阶级的诉求
  • 20.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观察如图,对英国蒸汽机动力使用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有(   )

    ①阿卡莱特式纺纱厂建立     ②富尔敦汽船迅速普及

    ③“铁路时代”的到来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1. (2023·广州模拟)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肆侵占土地,开办种植园和大农场,主要经营蔗糖、咖啡、棉花和畜牧业。工业革命时期,则以自由贸易为口号,与殖民地相互免除或降低关税。欧洲殖民者推行这些措施,意在(    )
    A . 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 . 满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 C . 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 建立殖民地依附型经济形态
  • 22.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
    A . 缩小城乡差距 B .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23.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867年租屋法》是美国首部城市住房法,其制定了租屋的消防、照明、通风、安全标准,如要求每个卧室都要有1个窗户或通风设施、1个消防通道;每套租屋都要有好的、足够的抽水马桶或厕所等。但由于执法成本过高等原因,该法案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对当时的美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城市人口集聚问题凸显 B . 政府积极介入城市治理 C . 社会立法工作正式启动 D . 司法独立未能有效实施
  • 24.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 . 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 . 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 . 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25.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科技体制,通过“断粮断奶”,鼓励、引导科学研究人员投入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做贡献。此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相继出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相继建立。中共中央这些举措意在(   )
    A . 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 激发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力 D . 逐步扩大了科技开放的步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进军岭南过程中,为解决粮草运输困难,秦始皇命监御史禄主持开凿水渠。该水渠利用湘江、漓江源头相距较近,水位差仅数米的自然条件,横断湘江,另开南、北两条分水渠…到了明代时,官员重修该水道,仍认为它“当南服往来喉舌之地。田畴之灌溉,舟楫之通塞系焉。”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是从农具作用于农事活动开始的。农具演变是与农业的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纵观农具发展历史,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点毫无疑问。然而农具的形态和功能在其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只是局部的改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苏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1. (1) 指出材料一中“水渠”的名称,并概括该“水渠”修建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汉代农业耕作技术进步的史实说明“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古代中国农具形态和功能“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 27.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空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表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

    作者

    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

    孙兆霞等

    2005年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

    郑孟煊等

    2005年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

    林刚

    2010年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

    朱文强

    2011年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

    林聚任等

    2013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哪些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 28.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做不好,城市工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在中央的指导下,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近代以来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