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从考古发掘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例如,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反映出( )
    A . 原始社会末期的人类生活日益奢靡 B . 中国是原始畜牧业最早发源地 C . 畜牧业在原始社会经济占主导地位 D .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取得发展
  • 2. 清代农学家张宗法(1675—1760年)的《三农记》记述玉米在各地的异名时说:“南人呼为苞果,楚人呼为苞麦,河洛人呼为玉粱、戎菽是也。”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玉米在中国的推广种植 B . 中国比美洲更加适宜种植玉米 C . 南北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 . 中国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3. (2023高二下·平顶山开学考)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认为,胡椒的植株由毒蛇护卫,收获者放火赶走了毒蛇,因此也使胡椒 带上了特有的黑色皱皮。1563年,在东南亚工作的葡萄牙医生出版著作《关于印度草药、药 物和医用产品的谈话》,纠正了此前多种关于香料的错误观点。这说明(   )
    A . 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 . 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 . 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认知 D . 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 4. 学者卡罗琳·斯蒂尔在《食物越多越饥饿》一书中写道:“美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牛奶来自同一个品种的奶牛,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鸡蛋来自同一个品种的蛋鸡,所以当这些品种的动植物出现疾病后,人们可能会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抵抗传染病的方法。”此观点意在说明( )
    A . 人类食物多样性走向衰落 B . 工业化生产提高了粮食供应量 C . 现代农业隐含着安全问题 D . 美国最先解决了食物短缺问题
  • 5.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
    A . 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B .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C . 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D . 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6. (2023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水心镜”是唐代扬州官府于每年端午节在扬子江江心所铸铜镜,制作严格讲究,带有神异色彩,作为贡品进奉皇帝。这可用于说明(         )
    A .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B . 中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C . 统治者崇尚奢靡生活方式 D . “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
  • 7. 1950年,法国农民拥有拖拉机约有13.7万台,到1970年时已增加到137万台,联合收割机的数量在1950年时只有4900台,1970年时已达到16.5万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法国( )
    A . 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B . 政府重视农业机器使用 C .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D . 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 8. 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界( )
    A . 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 B . 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 . 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 . 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
  • 9.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AI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 . 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 . 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 C . 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 . 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 10. 传统上,世界被划分为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人的一切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技术出现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三元世界观”,即在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数字世界”。这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 )
    A .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 拓展了人们的认知方式 C . 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 .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 11.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 政府市场监管强化 B .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 .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D . 城市商业形态转变
  • 12. 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
    A . 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 . 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C . 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 . 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 13. 秦初发行半两钱时重十二铢,币值也很高。汉初经济萧条,百业待兴,交易多为小规模贸易,若仍以秦半两钱为基础货币,则小的物品无法交易,故熔毁大钱,改铸为小钱。这一现象反映出汉初( )
    A . 秦朝半两钱的货币价值消失 B . 货币发行权统一于中央 C . 改铸货币适应商业发展需要 D . 战争导致货币大幅贬值
  • 14.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定制陶瓷。这反映出当时( )
    A . 欧美国家生活的多样化 B . 新航路开辟推动欧美市场个性化需求 C . 民间制瓷技术日臻完善 D . 瓷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 15. 1880年,经元善主持上海机器织布机局招股,他提到:“溯招商、开平股份,皆唐(唐廷枢)、徐(徐润)诸公因友及友,辗转邀集。今之登报招徕,自愿送人者,从此次始。”结果收效显著,募集资金远超原定40万两。据此可知( )
    A . 民用工业以“求富”为主要目标 B . 洋务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 C . 抵制洋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 . 企业融资手段呈现近代化特征
  • 16. 1904年济南开埠,外国商业资本进入济南,在晚清数十年间,欧美人在济南开设19家洋行,而济南原本的中国商人经营规模与种类大大减少。这表明该时期( )
    A .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C .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剧变 D . 济南地区商业带有半殖民地色彩
  • 17. 下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英法美德经济实力趋于均衡 B . 世界贸易形成多极格局局面 C . 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D . 法国致力于国内市场的开发
  • 18. (2023高三下·河北月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在水果、激素牛肉等农产品以及钢铁、飞机制造等工业品上的贸易摩擦频频。1980年至1985年之间,关贸总协定所有诉讼数目中有三分之一是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诉讼。这反映出(   )
    A . 关贸总协定无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B .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C . 西欧国家联合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D . 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
  • 19. WTO(即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联合国”,它所制定的规则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经贸惯例,如果被排斥在WTO之外,将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据此可知,中国加入WTO( )
    A . 利于减少国际贸易歧视 B . 完善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C . 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 . 促进了世界贸易形式变化
  • 20. 下图为古希腊雅典平面示意图。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如此布局( )

    A . 代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 B . 取决于山岭沟壑的地理环境 C . 说明宗教活动占据社会主导 D . 具备了城市多元功能的特征
  • 21. 据记载,清朝时颍州府“城郭集镇皆当要冲,人民夹河而居者极其繁盛”:义门镇“邻涡河,商船揍集,为水陆通衢”;八里垛镇“商贾帆樯相望,为淮颍襟要”。这一记载说明,当时该地区集镇发展( )
    A . 以地方经济为支撑 B . 借助优越地理位置 C . 得到政府政策倾斜 D . 促进了外贸的繁荣
  • 22. (2023高三下·肇东开学考)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60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   )
    A . 促进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 . 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 . 得益于近代工业化的推动 D . 缘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23. 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 . 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B . 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 C . 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D . 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 24. (2023高三上·裕安月考) 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 . 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 . 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 . 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 . 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 25. 1761—1835年被称为英国运河时代。煤是此时运河上的最大宗货物,并且自1759年以来的165项运河法案中,有90项是为便利运煤而制定的。据此可知,英国的运河( )
    A . 促进了采煤事业的崛起 B . 拓展了英国国内外市场 C .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D . 限制了英国工业的布局
  • 26.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
    A . 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 B . 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 . 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D . 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 27.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 . 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 . 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 . 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 . 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 28. 1964年,英国通过《国家卫生服务法》规定:凡英国居民无论其财产多少均可免费得到国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患者只需交付挂号费。这说明,英国( )
    A . 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 . 完善的现代卫生体系建立 C . 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 29. 有些考古学家认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就像一朵花,中心位置是中原文化,起着联系各个区域文化的作用,同时其他文化仍旧保持着自身的活力。这说明( )
    A . 中原文化的主导作用 B . 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C . 各区域文化的交流发展 D .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30. (2023高三下·河北月考)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
    A . 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 B . 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 . 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D . 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 31. 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其中,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 学习西方的范围比较狭窄 B . 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 C . 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 D . 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
  • 32. (2022·东城一模)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

    A .   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B . 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 . 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D . 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二、材料题
  • 33. (2023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

    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

    ——摘编自王金进《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材料二:“ 工匠”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群体。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他们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当时,师傅带徒弟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诗经·卫风》中有言,工匠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

    ——摘编自方霞《中国工匠精神的正读及现代价值意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摘编自《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医史学者谢观认为,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宋代皇帝重视医学,并将其与“仁政”思想结合起来。自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期,各种疾病广泛流行。同时,两宋时期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的发生引起疫情的暴发。宋虽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但依然长期受到辽、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的威胁,战事不断,士兵死伤无数,军营急需医疗救治。社会的不同需求,对当时的医学提出了尖锐的要求。古方不能治今病,一部分医者开始努力探求新的治病方法以应付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这也正好为医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医疗理论水平。

    ——摘编自赵军斌《宋代的医学发展及其原因解析》

    材料二 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医学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
三、论述题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