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嘉禾县第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中华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国粹,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强调武技与武德同时修炼,《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习武者要具备“七德”:“止戈为武……夫武 ,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这说明中华武术(   )
    A . 内涵偏重武德 B . 技击水平领先 C . 蕴含家国情怀 D . 群众基础深厚
  • 2.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有史书载中国古代某时期“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据此推断该时期(   )
    A . 科举制成为统治者选官主要方式 B . 地方管理人员均由中央直接任免 C . 皇帝选拔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 D . 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3. 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的治疗方法,“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疫苗大体相近。这可以说明(   )
    A . 当时我国已掌握使用疫苗防疫的方法 B . 中医在防疫治病上具有一定迷信色彩 C . 中医注重借鉴和采纳西医的治疗方法 D . 中西医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有一致性
  • 4.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唐《关市令》规定,买卖奴婢、牛、马、驼、骡、驴等,必须“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无私契之文,不准私券之限”。《唐律疏议·杂律》中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笞二十,二十匹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以上材料反映唐朝(   )
    A . 立法保护契约关系 B . 注重保护债务人权益 C . 市场发达交易活跃 D . 以礼入法法律成熟
  • 5.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如图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统计图(单位:万贯)。图中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由于(   )

    A . 实物交换逐渐兴起 B . 新型货币流通市场 C . 外国白银大量流入 D . 国家赋役统一征银
  • 6.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在给西方人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根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儒者重视,日夜手不释卷。该书体积并不很大,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利玛窦这段话的核心是(   )
    A . 感叹中国饱学之士众多 B . 阐述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C . 赞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 D . 倡导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 7.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鸦片战争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B .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C .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 8.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1952年4月,中央政府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代表团回国后,在各自所在省份的县乡作报告,代表团成员们向人们宣传了一幅苏联“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图。这种宣传(   )
    A . 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变革 B . 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 C . 有力地展示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 D . 巩固了农村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
  • 9.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被写入中共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其意义在于(   )
    A . 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B . 推动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C .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 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 10. (2023高二上·苍南月考) 罗马通过明确的法令文件,授予大法官对符合法令而违背情理案件的部分处置权;罗马的一些君主还明确地授予部分有名望的法学家对法令文件有公开解释权,其解释对于法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参考。由此可见,罗马法(   )
    A . 强调面向所有群体 B . 呈现形式主义的特征 C . 注重维护君主独裁 D . 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
  • 11.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下列时间轴示意图表明了14-19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它们共同反映出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动荡变迁中的思想解放 B . 城市发展推动欧洲进步 C . 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D . 国际交往方式多样
  • 12.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美国某团队在研究欧洲1400年至1900年的历史中发现,欧洲引入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18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据此,他们最有可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 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 B . 土豆引种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 C .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美联系 D . 新航路开辟缓和了国际关系
  • 13.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该报告(   )
    A . 有利于解除文官的后顾之忧 B . 标志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 C . 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D . 适应了履行近现代政府职能的需求
  • 14.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

    A . 苏伊士运河 B . 巴拿马运河 C . 米迪运河 D . 伊利运河
  • 15.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某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历史小论文,并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 . 社区组织形成与发展 B .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 C . 民主化与法制化趋势 D .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16. (2024高二下·肇庆期中) 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

    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

    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8%

    16%

    18%

    32%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 . 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 .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 17.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很多人以为“中国”是指“中央帝国(MiddleKingdom)”,但这个词最初是指“中原的诸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不过,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国际体系,此后,秦始皇不再需要争取人心,遂以暴政取代“公民权”。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及公民权》

    材料二: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的“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因为贵族往往更敢于冒险,投资也更大胆。1603年的伦敦,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晚年,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

    大城市的市政权往往把持在大商人手中;伊丽莎白时代的46届伦敦市长全部是12个同业公会或贸易公司的头面人物。在亨利八世后期的议会立法中,涉及社会经济内容的议案占总数的75%。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新兴利益集团与统治者之间的默契,使得奥尔森定义的“共容利益”不断扩大,正是二者之间的利益融合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 18.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是人”与“斯人”之争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

    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1. (1) 《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 (2) 《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3. (3) 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 (4) 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 19.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城市建筑的变迁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英格兰多数城市中,由于土地限制的原因,多数住宅采用的是纵向的建筑形式。这一类型的建筑只有临街的那一面或许有宽大窗户,但除前屋之外就很难采自然光了。厚实的公墙上不可能开窗户,它们构成住房的两侧界线。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房舍只能向后一间一间地延伸,直至屋后的空地或院子,但这只会使里屋更阴暗。如果需要空间更多,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高楼层,达到四五层甚至更多。不过更常见的是,房基最初的规划只能承受两三层。这样不顾规划而向上增加房屋的高度,是造成房屋容易损毁不够结实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郭薇《中世纪英格兰城市生活环境考察》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到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菜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调整。
  • 20. (2023高二下·嘉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事年表,是学者根据某一主题,把特定时期的较大事件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

    全球人口与经济趋势
    约1500年 欧洲人口达8000万
    18世纪 欧美城市化增长
    大多数工业集中在南亚和东亚
    约1750-1800年 印度工业开始衰落
    1750-1850年 中国人口翻番
    美洲人口增长6倍
    1784-1814年 英国从中国进口3亿磅茶叶
    18世纪晚期 奥斯曼帝国失去其对造船业的控制权
    1794年 孔多塞《人类精神的进步》出版
    1796年 爱德华·詹纳研制出改进了的天花疫苗
    1798年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出版
    1800年 欧洲人口远1.8亿

    材料所示的大事年表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500—1850年全球人口与经济趋势的认识。

    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