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促进国家统一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实践成果的是( )
    A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 .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C .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D . 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2. 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5个自治区。下图中②处是( )

    A . 宁夏回族自治区 B . 内蒙古自治区 C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 西藏自治区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依法治国的政策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 4. 某学者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一制度( )
    A . 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B .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 . 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 建立了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
  • 5. 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概况。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其目的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 .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 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权利
  • 6. 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当地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50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7.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
  • 8. (2022八下·深圳月考)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 . 民族平等 B . 民族团结 C .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 民族区域自治
  • 9. (2022八下·深圳月考) 下列是小明准备的板报素材。由此可知,他准备的这期板报主题应该是( )

    A . 朋友遍天下 B .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 科教兴国 D .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10. (2022八下·深圳月考)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 .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 “一国两制”方针
  • 11. (2022八下·深圳月考) 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自治区成立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 12. (2022八下·深圳月考) 201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自治区政府成立6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B . 它与特区政府享有同样的权力 C . 在所有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D . 由当地民族自己管理地方的外部事务
  • 13. (2022八下·深圳月考)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    )
    A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B . 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 . 开展实行“一五”计划 D . 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 1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由各民族实行完全自治
  • 16. (2022八下·丹东期末)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C . 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 17. (2022八下·田东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 进行民主改革 C . 进行三大改革 D . 实行和平解放
  • 18. (2022八下·武鸣期末)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在东部,而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落脚点最终可能也是在西部地区。”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在20世纪末实行了(    )
    A . 西部大开发战略 B . 科教兴国战略 C .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D .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分布在民族地区。

    材料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铸牢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民族问题我国制定的政治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试举两例“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民族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
    3. (3)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取得了哪些成就?(任举一例成就即可)
    4. (4) 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各民族要怎样铸牢共同体意识
  • 20. (2022八下·牡丹江期末)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奉行“人民至上”,在民生实践上进行不留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1978年,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这样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赏、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讲话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极不合理”的什么土地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18户农民”来自那个农村地区?这场“变革”在农村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此制度的推行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 (3) 对材料三最正确的理解应是(    )(单选)
      A . 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 . 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
    4. (4) 材料三“宁夏”等西部或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20世纪末以来党和政府的哪些措施中,受益(    )(双选)

      ①西部大开发    ②兴边富民行动    ③赎买政策

    5. (5) 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的民生实践中,可以获得哪些经验、启示?
三、论述题
  • 21. (2022八下·龙华期末)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北京的金山上》是由藏族民歌曲调重新填词后流行开来的歌曲。西藏和平解放,废除农奴制度后,西藏各族人民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歌中唱道:“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翻身农奴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和西藏各族人民焕发的新精神风貌。这类反映时代发展的歌曲,经受历史发展的沉淀和检验,是中华经典名曲的组成部分。

    结合历史课程和音乐课程所学知识,说出你熟悉的一首中华经典名曲歌名,引用歌曲中一两句歌词,介绍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指出其时代价值。

    要求:①考生答案不包含《北京的金山上》;②歌曲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③结合歌词内容(一两句即可),指出该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