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历史史实 | 历史结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B | 求同存异 | 促进了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友好交往 |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亚洲实现了永久和平 |
D | 中美建交 | 消除中美两国的隔阂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 ⑤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一: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
----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一1965年)》
材料二:1971年“乔的笑”(如下图)
材料三:经过1986年6月30日至1987年3月23日期间的中葡四轮谈判后,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和葡萄牙共和国总理分别代表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材料四: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为我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