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文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
    A . 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 .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C . 古代文献记载反映了真实历史 D .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 2.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赋役是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也在不断调整。下列史料所反映的赋税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③“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
    ④“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A . ④②③①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③①④
  • 3.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批“经营地主”。与传统的“坐地收租”地主相比,他们常亲临田间指挥生产,强调在经营管理上下工夫,对雇工“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 自由劳动力大量产生 C . 政府赋税制度的调整 D . 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
  • 4. (2024高二上·师宗期末) 南宋时期,湖南地区共创建或修建数十所书院,其中部分为著名理学家所建造。张拭、朱熹等人分别在碧泉书院、主一书院等进行讲学,他们通过书院活动宣扬理学思想及精神,同时又在书院著书立说,完成理学著作。可见(   )
    A . 理学与书院相互融合 B . 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C . 理学受到官学的排挤 D . 理学历经两宋走向缜密
  • 5.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下图是某一历史专著目录。此书的第四章标题和第八章最后一部分应该是(   )

    ●目录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第二章胡汉的抗争

    ●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

    ●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

    .....

    ●第四章(..... 

    ●第五章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

    ●第七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八章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

    (.....)

    A . 江南的贵族制社会 北周武帝与华北再统一 B . 八王之乱后的动荡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 东晋皇权的加强 北齐灭掉北周统一江南 D . 西晋使中国统一 淝水之战后的南北对立
  • 6.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据此可知,当时(   )
    A . 程序分权有效制约皇权 B . 皇权对士族的依赖 C . 文书制度保障政务运行 D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7.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东周时期,列国之间的纷争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对于大诸侯国争相借“天子”的名义,通过“会盟”等方式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的行为,历史上一般将其称为( )
    A . 争霸 B . 兼并 C . 和戎 D . 禅让
  • 8. (2023高二上·开远月考) 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工商投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苏维埃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工商业,只要遵守苏维埃法令,就允许其自由营业;若有违反苏维埃政府法令者,给予法律制裁。这举措(   )
    A . 解决了土地革命的核心问题 B .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 C . 顺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D . 满足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 9. (2024高一下·桐梓月考) 以下为某同学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盛衰”的读书研讨笔记,据此可推断该同学研讨的主题是(   )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公元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罗马帝国吸取、发展了希腊文化的自由精神,建立了体现民主、自由精神的坚实政治制度”;“罗马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荣誉感,培育了自由的精神和完善的法律制度”。

    A . 罗马帝国受希腊影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B . 罗马帝国利用军事扩张推动了基督教传播 C .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入侵密切相关 D . 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播
  • 10. (2024高二上·师宗期末) 6世纪,教会援引(圣经)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7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命令人民交纳此税。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时期的法兰克王国被称作“查理曼帝国”。据此可知(   )
    A . 法兰克王国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B . 王权与教权结合是查理曼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 C . 基督教会控制了欧洲的精神生活操纵欧洲发展 D . 教会拥有庄园和土地,是实质意义上的封建主
  • 11.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17世纪格劳秀斯的思想来自多个传统的赓续:古典希腊罗马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意大利的君主论、地中海沿岸各城市共和国的宪政论、欧洲近代早期海商法及商贸协议等。据此推知,格劳秀斯的思想(   )
    A . 根源于民族国家在欧洲普遍建立 B .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C . 旨在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制度体系 D .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的结合
  • 12. (2023高一下·常州期中)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B .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 C . 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 D .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 13. (2024高二上·师宗期末) 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初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近2亿,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 . 人地矛盾激化 B . 赋役减轻 C . 高产作物推广 D . 国力强盛
二、材料分析题
  • 14. (2023高三下·腾冲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