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 , 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 , 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汝可归告汝主 归: 有赀郎昏夜叩门 叩: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过 及 既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 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乙]文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 “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 ,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 ①佚(yì):同“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跨过,越过。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①乡寡人曰 乡: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
③然犹策之不已 策: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① ,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②”。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③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①牵强暗记:勉强默背。②见:同“现”。③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①须整顿几案
②不可倒一字
③心到最急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庄子》两则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①教 然 后 知 困
②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①《兑命》曰“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选文[甲]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乙]文:。
邵①为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 , 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④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⑤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⑦ , 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⑧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⑨ ,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⑩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后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
[注] ①邵:邵民瞻,人名。②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得日:过了几天。⑤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⑥自若:依然如故。⑦不肖:不成材。⑧售:这里是“买” 的意思。⑨券:契据。⑩翌日:次日。
①夜与邵步月
②坡亦为怆然
③徐谓之曰
①异哉,何其悲也!
②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②其两膝相比者 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放鹤亭记
苏 轼
①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①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②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④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③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 ①陂(bēi):水边。②傃(sù):朝向,向着。③挹(yì):同“揖”,作揖。④狎(xiá):亲近。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佁然不动
③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④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 , 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 ,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ǒ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黄州快哉亭记》: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①心乐之 乐:
②水尤清冽 尤: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④以其境过清 清:
⑤将何往而非病 往:
⑥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 ①适:满足。②融然: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博学善属文
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