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新高考历史高考真题试卷(江苏卷)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126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一上·秦皇岛月考) 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
    A . 官僚政治的腐朽 B . 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 C . 土地制度的变动 D . 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
  • 2. (2024高二上·海淀月考)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A . 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 . 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 . 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 . 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 3. (2022·江苏) 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
    A .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 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 C . 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 . 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
  • 4. (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 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
    A . 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 . 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 . 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 . 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 5. (2024高一下·嘉禾月考)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 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 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 . 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 6.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 .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B . 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 . 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 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
  • 7.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
    A . 腐儒的趣味 B . 智者的个性 C . 青年的时尚 D . 革命的态度
  • 8. 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

    A . 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 . 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 C . 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 . 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 9. (2022·江苏) 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
    A . 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 . 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 . 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
  • 10. (2022·江苏) 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 . 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 . 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 . 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 . 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 11. (2024高一下·西宁开学考) 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 . 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 . 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 . 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 12. (2024高二上·玉林月考)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 . 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 . 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 . 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 13. (2024高一下·南浔月考)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
    A . 追求经济利益 B . 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 . 重视现实世界 D . 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 14. 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A . 推翻英国君主专制 B . 争取合法政治权利 C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 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 15. (2022·江苏) 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

    A . 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 B . 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C . 通过劳动推动苏俄解放 D . 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
  • 16. (2024高一下·西宁月考) 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 . 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 . 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 . 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D . 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 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1. (1) 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
  • 18. (2022·江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 (1) 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 19. (2022·江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拿破仑注重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极力使之“思想整齐”、实用。执政之初,法国缺少人才,公立学校量少质次且不成系统,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控制。为此,他从1802年起进行教育改革,建立帝国大学,作为全面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的机构,规定全国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人员均须事先加入帝国大学,私立学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学风评议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国立中学学生必须身着统一制服,按军队编制进行严格操练。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很大提高。1808年后,一个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董小燕《拿破仑的文教政策》

    1. (1) 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教育改革的原因。
  • 20. (2022·江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芬)马库•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