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份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可大体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造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虛构。

    知人论文,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作品的一般方法。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武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表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和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等等。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辑和安排而成的。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辑和安排。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层次突出的层次段落,从而完成整体结构。试比较下列三文:

    《右溪记》

    主题:记叙修筑右溪

    主题思想:批评埋没材用,呼吁发挥材用

    首段(所在):点出右溪无名

    次段(景观):重在泉石幽趣

    三段(功用):感慨无人赏爱

    末段(缘由):作记以示来人

    《醉翁亭记》

    主题:

    主题思想:

    首段(所在):

    次段(景观):

    三段(功用):

    末段(缘由):

    《墨池记》

    主题:记述古迹墨池

    主题思想:批评虚夸作风,倡导踏实学风

    首段(所在):直接说明所在

    次段(景观):指出古迹不实

    三段(功用):强调不由天成

    末段(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这三篇都是“记”体,文体结构大致类同。但由于主题和主题思想不同,它们的侧重不同,选材、剪辑、安排便也不同。《右溪记》借修筑右溪以感慨卑微良材埋没不用,因此记其所在时,点出右溪原是道州城西近边一条无名小溪;描写景观,则着重写小溪水石的自然形态,表现天然情趣,突出素质优美。《醉翁亭记》借为亭取名而书写与民同乐、乐而无逸的志士仁人胸襟,因此记其所在之后,直接说明自己为当地太守身份和取名“醉翁”的用意;描写景观,则着重写亭中所获山水乐趣,表现亭的位置适当,突出朝暮四时的自然变化的景象。而《墨池记》则借抚州学校修筑相传为东晋王羲之学书的墨池古迹,批评这种虚夸作风,倡导儒家道德文章并重的踏实致成的学风,因而记明所在之后,并不写景,直接指出墨池传说荒诞不经,不符史实,重在事理考证,进行议论发挥,它们剪裁题材各按主题思想需要,一在突出素质优美,二在写出乐趣,三在议论事理。而安排则由上表可见,既符合记体格式框架,更各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逻辑,而落实于选材、裁剪、安排所结合成的整体结构。

    (摘编自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从分析结构入手》)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从先秦到明清的散文,按照作品的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为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前者讲求真实,后者注重虚构。 B . 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古代散文分为近八十种文体,远远超出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分类种数。 C . 对选材进行详略曲直地、适当合理地处理,并安排好层次段落,这些属于古代散文艺术形式结构的范畴。 D . 文有方法但又文无定法,就主题思想看,《墨池记》完全可以对墨池古迹的景象展开多角度描写,以增强感染力。
    2. (2) 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散文的题目都可以表明其文体,如《谏逐客书》《陈情表》《归去来兮辞》等。 B . 既然题目标明了“记”,那么文章内容必须要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 C . 分析古代散文,只有弄懂了字句疏通了章节,才能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 D . 写景抒情的文章思想内容结构不易把握,与其常常具有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不无关系。
    3. (3) 下列表述不属于文中“立意”的一项是(   )
      A . 《兰亭集序》通过描写兰亭集会的欢乐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B . 《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教训。 C . 《项脊轩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D . 《登泰山记》以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与友人在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4. (4) 根据文本内容,将方框中的《醉翁亭记》的项目补充完整。
    5. (5) 请简要梳理文本的结构脉络。
  • 2.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这方水土的甘甜

    唐小米

    绕宝塔,过延川,车子走在去延长县的路上。

    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

    说来惭愧,我对延安的印象还只限于二十多年前的一枚苹果。一枚曾在陕北与关中交界处的某根枝条上摇摆过,又在绿皮火车千里迢迢的摇摆中落到我手上的苹果。

    苹果是一枚纯正的山果,个小紧实,皮子半扇青红,上面生一层麻麻的“小雀斑”。我见过山里的野果,都长成这样。山风刮得凶,能把果子的皮皴出一道道小口子。在长久与山风的对峙中,大概山果们都练就了一身好本事,把皲裂的口子,结痂成一道道、一条条褐色的山水。高山落日,秋风入怀,那些执意要长大的果实,就这样在大风中跑着跑着,成熟了。

    给我苹果的小华,那时刚从延安回来。一个月前,我们在火车站为她和她的陕北男青年送行。他们相恋多年,正要回到他的家乡——延安北部大山里的某个村庄,完成婚礼。

    回乡的路程遥远而漫长。绿皮火车把他们载到一个站,毛驴车又把他们送到另一个站。有时,只有靠双脚走才能到达下一个站台。但迎面而来的,依然是黄土堆垒,枯黄的高山连绵无尽,秋风掀起的尘沙从天而降。在这望不到头的行进中,陌生路途带来的风景一点点蜕去,周围山石坚硬,寸草难生,难得的平缓处开出几处窑洞,望过去黑乎乎的。她梦中飘着红绸的迎亲队伍呢?她的向日葵和羊群呢?生活在渤海岸边富庶小城的小华,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归来的小华坐在我对面,讲述着这一切。她讲起她的公公,一个苍老瘦弱的汉子,为了迎接她的到来,接连几天爬过两道沟,去背水。她讲起寡言的婆婆,从一口罐子舀出一点点水,让其他人使用。她讲起带着全乡人的捐款走出大山的丈夫,婚后到每家窑洞还礼。

    难忘的还有牵动人心的告别。当小华和丈夫准备踏上归程,几乎全村人都聚在土窑门口。

    他们手上拿着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红薯 、野枣、苹果、小米、绣花鞋垫、粗布枕套……在“春播一袋谷,秋收一瓢粮”的贫困山村,他们捧来了他们的珍宝。

    这样一种送行,不只包含着单纯的告别味道,反倒更像一种传承,像父母对两个准备离乡远走的孩子的托付、交接。好像捧出来交给两个年轻人的不是地里长出的作物,而是他们自己身上结出的果。

    小华都收下了。想必最初,他们敲锣打鼓送出全村唯一的大学生时,也像送出他们一生的果实。这样隆重的仪式感,温暖着人的心。我的朋友,在那一刻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潮水,她向着他们深深鞠躬。从此,他们就是她的亲人,山背后的村庄就是她的家乡。

    我终于来到小华的“这个”家乡。

    听同行者的议论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和我一样,把延安想成了黄土色的——黄土的坡、梁、窑洞;浑身满了黄土的羊群;被高原的黄土和日头染成黑黄的村民。但他们也和我一样,看到的不是荒凉,是繁茂的绿意。更巧的是,刚下了车,一只只延安的苹果就递到了我们手上。

    卖苹果的妇女姓雷,是延长县阿青村人。她脸庞黑红,笑起来,也像一颗熟透的果子,在树枝上灿烂。

    阿青村村支部紧邻一条敞阔的柏油路,那是连接各市县的交通主路。因此,村支部在门前盖了两排结实的木亭,既可供村民候车、闲坐,又做了集贸地。平时,村民把自家生产的瓜果蔬菜拿来,卖给路过的旅行者,赚一笔小钱。像雷大姐,遇到好时机,一天能卖四五十斤苹果,赚二百块钱左右。

    这就是如今小华代理销售的延安苹果啊。这红润饱满的苹果,水分十足,咬一口,酸甜适宜,甘美酥脆。

    同行人中有一位林果专家,他细数苹果艰难的成长过程:挖坑,栽苗,施肥,浇水,置防鼠网,埋堆,蒙膜,等到果树发芽,又要开始繁琐的刻芽、疏花、疏果、防霜冻、套袋、拉枝、环割、防雹,然后果实成熟,还有除袋、增色等几十道工序。国家的科技培训送到了贫困老区人们的身边,现在延安的果农人人都是科技能手了。我们听得目瞪口呆。

    其实在来的路上,我们已经知道,延安高海拔,高光照,高温差,无污染,极适合苹果生长。阿青村建在塬上,群山环抱,曾是延安的穷村之一。前几年来了一支科考队,他们测量后告诉村民,阿青村正处在冰雹带上。至此,村民们终于知道,为啥每年这么多雷雨冰雹,把他们辛苦一季种出的粮食和果树全毁了。但只要治住了冰雹,阿青村也能和其他村庄一样,结出同样好吃的苹果。现在的阿青村,就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修路、办电、蓄水、架防雹网,成为延安三百八十万亩苹果种植版图上的一部分。

    而今,延安的苹果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品尝到了这方水土的甘甜。

    还记得二十年前送小华去延安的那天,我们拿着最大最红的苹果塞给她,希望婚礼时她能牢牢拿在手里,从此平安幸福。而此刻,在延安,我正沉浸在小华曾经期望过的画面里:长风十里,无边无际的苹果花漫过我们的身体,接着,果实在树枝上奔跑。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题目如果改为“延安的苹果”,虽然更直观形象,但不如“这方水土的甘甜”更具有抒情性,对主题更具有暗示性。 B . 小华和丈夫准备返回时,村里人给他们送来土特产和手工做的生活用品,这一场景使小华改变了对丈夫家乡的不好印象。 C . 兴建集贸地、聘请林果专家、参加科技培训、架设防雹网,都彰显出科技兴农的力度,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 D . 文章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由一枚苹果引出的对往事的回忆,另一条是由雷姓妇女卖苹果来表现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
    2. (2) 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乘绿皮火车、坐毛驴车、双脚走,这些反映了二十多年前去延安山村的艰难。 B . 黄土堆垒、枯黄的高山、秋风掀起的尘沙,表现出延安山区自然环境恶劣。 C . 两个连续问句,折射出小华美好的梦想和贫困的现实形成的巨大心理落差。 D . 小华放声大哭,是对落后山区的强烈不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 (3) 小华送“我”的苹果和雷姓妇女卖的苹果各有怎样不同的意蕴?请简要概括。
    4. (4) 文章结尾段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狐者也。余以延昌四年蒙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日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吕氏春秋》日: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刍者日:兵盛则水浅矣。章子夜袭之,斩蔑于是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按《山海经》云:澳水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字林》及《难字》《尔雅》,并言水在比阳。脉其川流所会,诊其水土津注,宜是水,音药也。比水又西南,历长冈旧月城北。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場之以溉田畴。比水又南径会口,与堵水津合。比水又南与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北流,径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更其县日平善。澧水又西北合浚水,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径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醴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渐大。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然则是水即谢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之为停水。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径新都县,左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径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日新林。《郡国志》以为新野之东乡,故新都者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B . “与堵水枝津合”与“是折枝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枝”字都是通假字。 C . “王莽更名其县日平善”与“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名”字用法不同。 D . “时人目之为停水”与“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目”字用法不同。
    2. (2) 下列对文中引用《吕氏春秋》和《山海经》目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B . 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C . 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D . 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以比水为中心,依次介绍了蔡水、澳水陂水澧水、浚水、谢水等比水支流的情况,其飞中穿插了历史故事、城邑的历史沿革等。 B . 蔡水发源于南磐石山,向西北流人比水;澳水发源于茈丘山,先向东,转而向南,再向南注入比水;澧水发源于桐柏山,向西流入比水。 C . 先秦时期,齐国和楚国曾在比水交战,齐国取胜;汉光武帝曾在比水击败并斩杀了甄阜、梁丘赐;王莽将比水流经的新都改称新林。 D . 谢水的源头水流细小,流到谢城时水流渐大;谢水岸高水深,水流平缓;谢水的得名与樊重的小儿子樊丹被封为谢阳侯有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

      ②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

    5. (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

  • 4.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浮丘道人招魂歌

    汪元量

    有官有官位卿相,一代儒宗一敬让。

    家亡国破身漂荡,铁汉生擒今北向。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

    惜哉斯文天已丧,我作哀章泪棲怆。

    呜呼九歌兮歌始放,魂招不来默惆怅。

    [注]①诗中所记为宋代政治家、爱国诗人文天祥。②九歌:屈原根据江南民间祭祀创作的乐歌。③魂招不来:屈原《招魂》中反复咏叹“魂兮归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宗”“铁汉”“忠肝义胆”等词语具有褒义色彩,是对文天祥的高度评价。 B . “家亡”句是对文天祥一生经历的高度概括,颇有“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意。 C . 诗人借助屈原的作品《九歌》《招魂》,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深切哀悼之情。 D . 这首诗多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2. (2) 请从语言特色和情味意蕴的角度对“要与人间留好样”进行分析。
  • 5.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在《短歌行》中,以“”一问 ,然后以““一答,意在排遣忧思。后来人们常用这两句表达借酒浇愁之意。
    2. (2) 《将进酒》中的“”两句,表达了李白的高度自信。
    3. (3)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认为“”是不行的,必须要亲自去调查研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找准坐标才能大有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政治上的     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努力在新征程上找准坐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计划图 , 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 为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决策部署才能落地见效。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唯有      、勇毅前行,才能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      的,总会遇到难啃的骨头、难过的险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需要坚持原则,也需要讲究方法。坚持原则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讲究方法则要求我们立足于各地区各行业特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走好新征程的每一步,必须找准坐标和努力的方向,经受住困难考验,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计划图 B . 总会遇到难啃的骨头、难过的险滩 C .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D .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 7.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气候多变时,我们应该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或者携带病毒、细菌的隐性感染者的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拐弯抹角接触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大家要尽量少去密集的场所,应规范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到户外活动。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唾沫星子,日用品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等,提高抗病能力。秋冬季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冰冷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冬季气候干燥,      , 防止体内水分缺失。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要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气等刺激性气体。秋冬季天气干燥,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拖地等方法缓解干燥。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      , 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建议长期喷云吐雾的人群最好能够戒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有三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1月8日,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张益唐关于攻克兰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工作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张益唐说,很多重要的数论问题,都可以转化、归结为“一个长度有限的实数序列{xn}里是否存在负数”这样一个看似很初等的问题。在解析数论中,传统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寻找另一个长度有限的非负序列{yn},考查两个序列的乘积之和是否为负数。在漫长而艰苦的寻找中,张益唐形容自己在“大海捞针”。他说,用传统的方法找到的序列都不能证明兰道-西格尔猜想。

    但是,从他精心挑选的不同和式中,他可以推出矛盾,用反证的办法证明该猜想。对此,他总结说:“大海捞针我没捞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把这个海底的地貌给弄清楚了,最后发现,我不需要那根针,也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张益唐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他所发明的这种新思路给解析数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