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进行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有改动)

    材料二:

    〔嘉兴11月4日电〕“39”“25”“11”——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书记许强自豪地向记者举出三个数字:2017年星光村在平湖市法院涉诉纠纷39起,2018年下降到25起,2019年至今只有11起。

    星光村涉诉纠纷走起了“下坡路”,靠的正是平湖近年来探索推广的“无讼”工作——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不仅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更推动了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神融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浙江平湖“息事无讼”:擦亮基层社会治理“无讼”品牌》)

    材料三:

    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类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纠纷也大量增加,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司法资源相对有限,司法机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强调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一模式与传统的“无讼”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然,我们对“无讼”理念的借鉴,不能简单照搬历史上的某些做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纠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远异于前,而司法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配合已有较好的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正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纷手段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努力使大量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与此同时,要强化司法对于社会纠纷解决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通过司法案例明确司法对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判断,引导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为非诉化解纠纷提供示范。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推动人们对诉讼形成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抑制滥用诉讼权利、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让“无讼”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需要人们牢记传统规则,对于外在的人与人的关系规则,行为者应当不问缘由地熟习,内化成为一种习惯。 B . 乡土社会中,当有人越出规矩时,就需要调解。调解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由乡里负责实施,教育过程主要动用道德、伦理观念。 C . 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遵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这种秩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无讼”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现实。 D . 法治社会强调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而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权利意识相对薄弱,更多的是施行教化调解纠纷,用意大多在于以儆效尤。
    2. (2) 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星光村涉诉纠纷案件数从2017年的39起到2019年的11起,涉诉纠纷案件数连续三年下降,原因是平湖市近年来探索推广了无讼工作。 B . 浙江平湖“息事无讼”的成功做法,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这是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 C . 推行现代司法制度,能帮助人们树立法治思想、权利意识,改变其诉讼观念,因而能“设置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纠纷。 D .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不断健全,各种非诉解纷手段充分发挥作用,让一些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成为可能。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与“无讼”无关的一项是(   )
      A . 《新唐书》中记到“愈闻恶之,乃上表。表人,帝大怒。”唐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为谏迎佛骨,激怒了皇帝,被贬到潮州。 B . 清代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写道:“据小子看,争讼一事,任你百般强横,万种机巧,久而久之,究竟不利于己。所以《易经》说:‘讼则终凶。’世人若明此义,共臻美俗,又何争讼之有! C . 《儒林外史》中“族长严振生,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乡约,即乡中小吏,主要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等。 D . 孔子指出“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德政使人们富足,用礼教使人们知耻,人们就会自我约束,走上善道。
    4. (4) 材料一与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样,运用了多种相同的论证方法,请指出两种并简要说明
    5. (5) 乡土社会的“无讼”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在现代法治社会具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烧火工

    刘慈欣

    萨沙站在极东岛上看着帆船在海天连线处消失,知道自己被扔在世界尽头了

    一个细高的老头,干瘦黝黑,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精疲力尽地坐在地上,靠着小矿车车轮,喘息着

    “我来找你,我来求你”萨沙说,他不用问这人是谁,肯定是他要找的,极东岛上只住着这一个人

    “我有什么好求的,一个烧火的,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命。”老人摆摆手说。

    “人们说你能让得绝症的人活下去。”

    “我自己都活不了多久了,老了。”烧火工长叹一声。

    “你有一本大书,能从里面查出每个人的星星在什么地方,你还能登上天,把出毛病的星星修好。

    “你病了?”“我爱的女孩病了,绝症。如果你修好她的星星,我为你做什么都行,我为你去死都行!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在这岛上,没有她我活不下去。”

    “这就是爱了?”老烧火工抬头看看萨沙,老眼发散的目光费力地聚焦在他脸上,略带嘲讽地笑着,但似乎对他有了些兴趣。萨沙没再说话,默默地跪在烧火工旁边。“你不用去死,接我的班吧。

    “好的,我接您的班,在这岛上当一辈子烧火工!

    老烧火工不动声色地看了萨沙一会儿,突然摇着头笑了起来:“呵呵呵,以前来的那些人也都这么说,等我把他们让我修的那些星星修好,他们都走了。”

    “我不会走的,我会接您的班,我发誓!

    烧火工吃力地站起身,捶着腰说:“那就试试吧,我只能每次都试试,我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首先要造火药,用硝、硫磺和炭配制。硝和硫磺都能从矿井中采到,岛上却没有烧木炭的树木,烧火工用鲸骨代替。烧火工干得磨磨蹭蹭漫不经心,萨沙心急如焚,他催烧火工快些,因为在大洋那边遥远的大陆上,在家乡的小镇中,冰儿的病正在一天天加重。

    “快有什么用,”烧火工指指天空不耐烦地说,“离上弦月出来还有好几天呢,没有上弦月,怎么登天?”这些天烧火工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他的活儿包括采煤、猎鲸和炼鲸油。萨沙帮着干,发现烧火工的工作极其繁重,像他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烧火,每天的烧火时间是凌晨,这时萨沙都睡得很死,烧火工没带他去过。只是有一两次,在后半夜最黑暗的时刻,萨沙在睡意朦胧中隐约知道烧火工驾着小帆船出海了,他回来时太阳已高高升出海面。

    上弦月终于出现了,细弯的月牙与上方的两颗星星组成了一个银色的笑脸。烧火工说他们必须尽快登天,等月牙盈起来后就不好用了

    ……

    终于,萨沙伸手可以触到月面了,他以前以为月亮是坚硬光滑的,像一大块发出银光的玉石,这时惊奇地发现月面很柔软,他想,月亮不断地盈亏,当然不可能很坚硬。月面摸上去细腻光滑,像冰儿的肌肤,这让萨沙心里一动。

    “你那个女孩的全名叫什么来着?”烧火工问道,同时翻开了那本大书,大书除目录外的每一页都是星图,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星座,萨沙完全看不懂,但烧火工只扫了两眼,就确定了他们要去的方位。星星不时碰到航行中的月亮上,发出悠扬清脆的叮铃声。月牙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烧火工停止了划桨,拿起大书,把那一页的星座模样与周围的对照,然后宣布他们到了。

    “我们来的不晚,她还活着,星星上落了灰尘,擦擦就行了。”

    烧火工拿出一块柔软的海绵,老人很细心,还带来一小瓶清水,撒了一些到海绵上,然后递给萨沙。萨沙仔细地擦拭着冰儿的星星,随着灰尘的拭去,星星迅速亮了起来并开始闪烁,萨沙沐浴在她的银光中。“你放心,那女孩的病明天就会好的。”烧火工说着操起了帆桨,“该回去了,还有活儿要干,误了烧火可是大事。以后的日子里,萨沙只有等待,等待从大洋那边传来冰儿的消息。他每天都帮烧火工干活,他们一起猎鲸、采煤和炼鲸油,但烧火工仍然一次也没有带萨沙去烧火。

    四十天后,终于有一艘帆船经过极东岛,舰长给萨沙捎来了一封信,那信像小太阳一样使萨沙的世界由阴转晴,那是冰儿的信,说她的病在一夜间突然就好了,以后虚弱了一段时间就完全恢复健康,她盼着他回去。烧火工疲惫地坐在旁边铁锈色的岛岩上,他已经猜到了信的内容,无力地对萨沙挥挥手:“走吧,回去吧,我知道会这样的,以前都这样。”

    “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萨沙说,小心地把信叠好装起来,“我是个守信的人。”

    “不不,这和信用没关系,”老烧火工脸上现出神秘的庄重,“你懂得爱。

    “孩子,今天后半夜里我带你去烧火。

    这天夜里没有月亮,在后半夜微弱的星光下,烧火工和萨沙把两大木桶鲸油搬到小船上,然后扬帆出海。海面上一片黑暗,只能看到浪沫的白色。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烧火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一定要准时烧火,不要早也不要晚,否则会乱了时令的。”烧火工说。

    海面上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小岛,借着海空的背景,萨沙看出岛的形状是一个弧形,那弧形十分完美,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萨沙当然知道这只是一个巨球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不用问了,他知道这就是太阳。他们把两桶油均匀地撒在太阳表面,沉默地站在这熄灭的太阳上,海风中充满了鲸油的味道,远处的海面上,小船上的火炬仍在燃烧,脚下的太阳漆黑一片,像夜的精华。

    “烧火的时间到了。”烧火工说,带着萨沙走下太阳,登上小船。烧火工从船上取下燃烧的火炬,犹豫了一下,把火炬递给萨沙,萨沙把火炬扔向太阳,火炬在空中翻滚着,火焰在海风中呜呜作响,然后落在那漆黑的表面上,点燃了鲸油,黑色球面上腾起一片蓝色的火焰。

    天空由漆黑变成瓦蓝,白云变成金色的朝霞,周围的一切在朝阳中清晰起来:大海,还有远处的极东岛。小船划到了安全的距离,烧火工指着初升太阳说:“它升到高空,被那里的强风向西吹,到西边后风小了,太阳就降到海里,被水浸灭了,然后被海下的暗流带向东方,凌晨时到达这里并浮起来,我们再点燃它。这就是烧火工的工作,要有责任心,不能出差错,每天凌晨如果我们不烧火,黑夜就不会结束。

    太阳越升越高,世界从黑夜中复苏,海面上有飞鱼腾起,一群雪白的海鸥向日出的地方飞去……

    萨沙,年轻的烧火工,伸出双手抚弄着阳光。让他最感欣慰的是,这阳光也有冰儿一份。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老烧火工登上星空,修好冰儿的星星,以此来治好冰儿的绝症。这些饱含幻想的设定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不由对作者笔下的世界产生好奇。 B . 星空的景象在作者描绘下呈现出瑰丽又奇幻的特征,同时也让小说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C . 登天需要使用火药,火药需要硫磺、硝及碳来配制,这些细节把现实世界的元素融合到科幻想象中,展现出严谨的叙事风格,彰显了作者非凡的创作能力。 D . 在《烧火工》中,作者以温和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性美与温情的世界,小说在充满温情的基调中,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不由令人展开遐想。
    2. (2) 小说中多次写到太阳,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烧火工》中的太阳并没有像其它幻想小说里写的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而是呈现出一种平静温和的特征,这与《烧火工》整体的叙事风格保持一致。 B . 小说快结束时,交待了烧火工的工作是点燃熄灭的太阳,为世界带来光明。其实关于烧火工的工作内容,之前有多处伏笔。 C . “太阳”有深刻的意味,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日复一日地按时升起的太阳,象征了烧火工代代相传的坚韧意志与精神。 D . 小说结尾有关朝阳的描写,极具色彩感,画面壮丽,富于震撼效果,有力地烘托了烧火工工作的伟大不平凡。
    3. (3) 通过作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人性美。试结合老烧火工的形象加以分析。
    4. (4) 作家所处的大环境下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是幻想文学社会文化价值发挥的主要依据:幻想文学中,家国关怀、人类关怀等价值观往往是特别强调的内容。《烧火工》这部幻想小说重点讴歌了少年萨沙爱的升华,强调了关怀精神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百寮皆终日谈论苦空 ,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 , 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围于万纽于谨 , 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 , 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无耳。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其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神仙,乃将女嫁道术之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

    贞观四年,太宗曰:“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终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又诛戮李金才及诸李殆尽,卒何所益?且君天下者,惟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虚事,不足在怀

    贞观七年,工部尚书段纶奏进巧人杨思齐至。太宗令试,纶遣造傀儡戏具。太宗谓纶曰:“所进巧匠,将供国事,卿令先造此物,是岂百工相戒无作奇巧之意耶?”乃诏削纶阶级,并禁断此戏。

    (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

    【注】①苦空:谓人生为苦,万物为空,指佛教常说的修行方法和佛教内容。此处意为佛教。②万纽于谨:万纽于是胡姓。③宇文化及,鲜卑族人,即是胡人血统,他发动江都兵变,弑杀了隋炀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B .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C .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D .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被侯景幽逼而死”的“幽”,与《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的“幽”意思相同。 B . “及景侯率兵向阙”中的“阙”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阙”意义相同。 C . “惟在尧、舜之道”的“道”与《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道”意思不同。 D . “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中的“暂”与《琵琶行》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暂”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喜好会对群臣百姓产生影响,梁武帝父子一心喜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纷纷效仿,最终国家破败,就是典型的例子。 B . 秦始皇爱好仙术,派方士带几千幼童去寻找仙药无果;汉武帝为了寻仙,将女儿嫁给所谓有道术的人,醒悟后改变主意杀了他。唐太宗认为应以此为戒。 C . 隋炀帝忌讳胡人,改带“胡”字的物品名称,修长城提防胡人,最后却被胡人杀死,他还杀了李金才,李氏家族几乎被灭。唐太宗认为这毫无益处。 D . 工部尚书段纶引见工匠并令其制作傀儡戏具,唐太宗认为工匠应服务于国事,不该去做奇巧之物,因此削降段纶的官职,并且禁止演出木偶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围于万纽于谨,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②且君天下者,惟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虚事,不足在怀。

    5. (5) 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他从历史兴替中汲取了哪些智慧。
  • 4.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华发。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两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黔中秋雨连绵,遍地是水,终日使人困居于室内的景象。 B . 上阕后三句写重阳登高痛饮,“及至”“也”表现了词人久雨得晴,又逢佳节的喜出望外之情。 C . 下阕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一气呵成,将词人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赏菊”“骑射”“作诗”的畅快,语意疏淡,笔法细腻。
    2. (2) 本词中的“华颠”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华发”)意思相同,但用意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 5.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名篇名句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有时诗人的想象来源于个人的爱好,李白钟情于月亮,于是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样,诗人把月亮当成了亲密的朋友。
    2. (2) 《荀子·劝学》中,以“”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
    3. (3)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的无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         , 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于谦,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        。所谓“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杨的成绩靠的是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取得的。钟扬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孕育壮苗,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土壤学家常常将土壤比作“地球的皮肤”,它不仅是地球的最大“器官”,更是抵御外来伤害的首要屏障。作为地球的“器官”,土壤也像皮肤一样维持着陆地生命的存续。我国早在唐代就把土壤称为“地皮”,这一贴切的比喻,_______________。

    除了能生长农作物、提供食物,土壤还有许多“特异功能”。_______________,“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化解危机;可以将产生温室气体的碳封存于体内,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富豪”;可以为土壤动物、微生物甚至人类提供栖身之所,还可以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_______________,如云南土林风景区、甘肃彩丘地貌奇观等,“吸睛”无数。倘若离开土壤,人类文明将失去生机,难以为继。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根据“地皮”的造词方式,另举一例并阐释得名缘由。
    3. (3)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使用和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百合花》) B . “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哦,香雪》)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 D . 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探界者”钟扬》)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自古以来,不怠慢,不苟且,慎重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称之为“敬业”。这个“业”可以是行业,可以是事业,也可以是学业……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敬业”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