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47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存在诸如“并且”“或者”“并非”“如果”“所有”之类的“小词”。之所以称之为“小词”,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而且因为被认为不指称什么东西,它们常常连“名”也算不上,语法学家常常将它们与介词、助词、叹词等一道归为“虚词”;二是它们在语言学习中无足轻重。

    然而,稍加深入思考,我们又不难发现这些“小词”似乎有“大”用。所谓的“虚词”,在语法学上又叫“功能词”,它们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变,在使用频率上远大于那些实词。在日常表达或论文写作中,倘若未能正确区分“如果”“只有”“但是”等词,往往会给人留下“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印象。这似乎已经触及了“小词”的秘密,但从哲学上看,“小词”的理论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在当代分析哲学中,这些小词被称作“逻辑词”,有关它们的理论建构和学术争论关乎我们对于人类逻辑和理性的省察和探索。

    逻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会掌握这些小词。人们习惯于说“语言是逻辑的载体”,但这过于笼统,一种更能切中肯綮的说法或许是:逻辑的奥秘主要是在那些小词之用法上。一个人不知道“比特”何意或者菽麦不分时,尽管这是一种认知缺陷,但并不会归为逻辑谬误。相比之下,一个人援引某一官方规则“只有通过考试者才能入围”,抗议说:“我已经通过考试结果却没能入围,这是不公平的。”其中所暴露的对“只有……才”的误解,就属于逻辑问题了。类似这样的小词之用或许属于“语法”范围的工作,但它们并非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法知识”,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语法。逻辑学家奎因说“逻辑学沿着语法之树追求真理”,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语法”一词的。

    跟奎因的说法相一致,当代逻辑学作为一套专门学问,基本上也体现了对于“小词”的分门别类研究:经典一阶逻辑中的命题演算专注于“如果”“并非”“并且”“或者”等句子联结词的逻辑行为研究,因此也称作“联结词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谓词演算同时关注“所有”“有的”等量词的逻辑行为,因此也被称为“量词的逻辑”;至于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等所谓“非经典逻辑”,如其名称所标明,它们所重点研究的则是另外一些小词,如模态词、时态词、道义词、认知词。

    学习逻辑课程,其宗旨正是要以系统的方式教会我们掌握这些小词的用法,进而学会如何正确且一贯地开展由小词用法所主导的诸种逻辑推理。一个人本能地“会用”这些小词,仅意味着他能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下或正常的语式句型中正确运用,但往往难以应对那些复杂和陌生语境。现代科学意义上的逻辑学,让学习者对于小词之用多了一份“语义自觉和自控”:位于“如果”“并非”“或者”等小词用法背后的正是我们普遍遵循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肯定式”等逻辑推理规则,而且这些小词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譬如,当我们承认“A且非B”后就无法进而断言“如果A那么B”或“只有B才A”。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有些词之所以被称为小词,是因为它们被关注得少,并且在重要性上不如实词。 B . “并且”“或者”语法学上被称为小词,在当代分析哲学中被称作“逻辑词”。 C . 系统学习逻辑课程,以及小词使用上的逻辑推理可以达到丰富语言表达的目的。 D . 没入围者对“只有……才”的误解,与他没有“沿着语法之树追求真理”有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陈述观点时使用“很大程度上”“基本上”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 . 文章基于逻辑学问多藏于小词之中的现实,主要探讨了小词使用时的逻辑问题。 C . 文章第四段阐释当代逻辑学的分类和研究范畴,意在证明逻辑学学习的重要性。 D . 文章大量列举小词使用的具体现象,有助于人们思考小词用法背后的逻辑奥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日常写作中,因误用小词导致“思路不清”“逻辑混乱”,也可看作是逻辑问题。 B . “非经典逻辑”,是相对于“联结词的逻辑”“量词的逻辑”等经典逻辑而言的。 C . 如果不系统地学习逻辑课程,在本能地“会用”这些小词时,就会犯逻辑性错误。 D . 依据逻辑推理,即使承认“只有A,才B”,也不能断言“如果A,就一定有B”。
  • 2.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研究,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此外,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针对上述舱内科学实验机柜、舱外试验装置和巡天空间望远镜,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后续转入常态化运营后,还将实施较大规模科学研究,预期将有力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质本质规律、生命现象本质和人在太空的响应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为未来我国开展近地以远的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扎实的科学和技术积累。

    材料二:

    世界航天大国为什么竞相发展空间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

    什么是微重力?我们在地球上空300—400千米的轨道上,相对于6千余公里的地球半径,在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重力并没有消失,为什么会出现微重力的现象?

    如上图所示,航天器在做近8千米/秒的高速运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航天器应该是保持远离地球的匀速直线运动,而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航天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航天器所受的重力提供了航天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这两个力基本相等,使得在航天器上感受到的只有残余的重力,称为微重力。

    在地球上,生命体和物质受到重力的作用,某些本质规律会被掩盖,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被重力掩盖的物质本质规律,如在微重力条件下会产生浮力对流极大地减小、沉淀和分层现象基本消失、压力梯度极大地减小等物理效应。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在轨工作了30余年,期间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5次维修,才使哈勃望远镜能够长时间工作,取得众多国际瞩目的科学成果。载人空间站还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在轨开展的生命、材料等科学实验,有必要将实验后的样品返回,回到地面做进一步研究,如生命科学实验样品回到地面进行基因测序和后续的研究、材料样品进行剖分并开展X射线衍射研究等。除了这些案例外,空间站的建设对天文观测也大有益处,由于大气的吸收和干扰,宇宙中的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超长波等无法在地面有效观测到,相关谱段的天文观测需要发射观测仪到太空中开展观测。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微重力条件下加热比如水或空气等物体时,浮力对流消失后热交换基本停止,加热的水或空气可能停留在容器底部。 B . 根据微重力条件下的沉淀分层现象可以得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容易出现分层现象。 C . 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水压不会随水的深度变化,即不同深度的位置水压是基本不变的。 D . 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当把铁块等密度大的物体放入密度小的水中时,这些物体将不会下沉。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广域巡天观测领域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其中巡天空间望远镜功不可没。 B . 材料二通过列举哈勃望远镜成功在轨运行三十余年的例子,向我们论证了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地球上某些生命体和物质的本质规律。 C . 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航天器所受重力虽时有时无,但其仍然可以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使航天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D . 中国空间站舱内的太空实验室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技术,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3) 建设空间站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注】

    丁玲

    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的时时吵饿:“妈呀!肚子饿!……”

    “要走到什么地方才有东西吃呢?……”

    “我走不动了呀……”

    “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

    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

    “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连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富庄上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塌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死的总得鼓着气想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吧?”

    “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日子还长呢,哭成得个什么事……”

    “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口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死……”

    “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

    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

    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

    “唉,他们饿得真不像样了……”

    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

    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

    “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人群里有人在问了。

    “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

    “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

    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镇上团防临时加的团丁。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听:……

    (有删改)

    【注释】小说发表于1931年,当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灾,受灾总人口计五千多万,有四十多万人死亡。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大保、李塌鼻站出来为灾民们加油打气,大家虽然平时不重视他们,现在却也受到他们的鼓舞。 B . 小说将故事场景设定在灾民逃荒的路上,既反映了他们深重的苦难,又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图景。 C . 小说运用大量对话,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描绘出苦难众生相,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 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
    2. (2) 小说标题“水”在文中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丁玲认为:“作家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他要把这个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光彩、时代的东西在他的作品里面充分地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生》,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然B我C适D有E幽F忧G之H病I方J将K治L之M未N暇O在P天Q下R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必有所制”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B . “使人以币先焉”与“置币遗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C . “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与“山川相缪”(《赤壁赋》)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D . “彼且奚以此之也”与“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首先提出贵生的观点,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之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以各种职官不能擅自做事、独断专行作比,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B . 越国人没有国君,便想方设法将逃到山洞中的王子搜逼出来,让他做越国的国君。王子搜很无奈地感叹,为什么偏偏让自己来担任这个职位。 C . 颜阖安于贫贱,鲁国国君听说他德才兼备,想要请他出来做官,但他厌烦于成为达官显贵,于是他就巧妙地使了个脱身之计溜走了。 D . 文末再次强调了“贵生”的生命哲学,并进行总结:道的实质和精髓是用来保全身体的,用多余的部分治理国家,用它的渣滓治理天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②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 5.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滕王阁

    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搏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

    【注释】①南宋末年,文天祥经历了十年漂泊,登上了滕王阁,举目眺望,山河依旧美丽,大宋王朝却支离破碎,有感于此,遂为此诗。②五云:青、白、赤、黑、黄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也用来指帝王所在,因滕王阁是帝子李元婴所建,故诗中有所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人翰墨香”指《滕王阁序》等咏赞滕王阁的名篇。 B . 诗的前两联写景,以“五云”“沧浪”写滕王阁之高,以“图画”作喻,突出滕王阁之美。 C . “回风何处搏双雁”与王维《使至塞上》“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类似的心境。 D . 整首诗意境开阔,写出了空间的阔大和时间的悠远,激起了诗人内心无穷的遐想。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6.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生在“我”前面的,“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
    2. (2) 《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杜牧《阿房宫赋》中,与之意思和手法相近的句子是“”。
    3. (3) 自《楚辞·招魂》中有“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的句子后,“朱颜”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李煜的“”和李白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年一代为何如此喜爱说唱文化,为何对于中国风式的说唱曲目如此   ①   

    首先,说唱文化中顽强、洒脱、不服输的态度,   ②    是无数青年心中最执着的渴望,说唱文化中“勇敢做自己”的号召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具冲击力的呐喊。其次,说唱文化代表着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便面对青春的苦涩与迷惘,也仍要擦干眼泪高歌猛进;即使前方一路荆棘,对于梦想的追逐也绝不轻易停下脚步。说唱音乐中自带的那般不被定义、无惧冷眼、果敢向前的标签,是青年一代在面对社会痛击时仍能顶风而行所必要的魄力,那些在难熬的深夜中从耳机传入心头的声音,何尝不是属于困境中的一股托举之力。最后,中国风说唱音乐更是激发了青年一代心中最绵长永恒的文化认同感,历史长河中那    ③    的中国力量,那血气方刚的中国精神,那滚烫炙热的中华血脉,如同一剂强心针般注入青年一代的骨子深处。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是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

    属于中文说唱赛道上的中式旋风仍在席卷,属于说唱的爱与和平仍在延续,歌在前方,唯向远方。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意思与原文一致,但表达效果却差了很多,为什么?
  • 8. (2023高三下·白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   ①   。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一是大雪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   ②   , 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   ③   。“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等特性。现在,“新赛道”含义进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气象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