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
  • 1. (2023七下·铜仁月考)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hán),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hào)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始终激(lì)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选择题
  • 2. (2023七下·铜仁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 王明同学每次做作业时,字迹十分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 .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 , 无法达成共识。 D . 我们十分憎恶那些总喜欢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势利小人。
三、句子默写
  • 3. (2023七下·铜仁月考)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⑦《木兰诗》中表现木兰跃马飞奔、直赴战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表现战斗频繁和时间之长的句子是:“。”

四、选择题
  • 4. (2023七下·铜仁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中性,比如“精益求精”就是一个褒义词。 B . 鲁迅于1918年5月15日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C .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巾帼”代男子,“鸿雁”代书信。 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五、名著阅读
  • 5. (2023七下·铜仁月考) 名著片段阅读。

    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1. (1) 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

    2. (2) 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 , 借到手更随手儿花去。

六、现代文阅读
  • 6. (2023七下·铜仁月考) 阅读

    老妪

    梁晓声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年轻人。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他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卖家。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⑤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⑮人心的尊责,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选文有删改)

    1. (1) 阅读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①“我”“不平”的原因是:

      ②“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2. (2) 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什么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3. (3) 请找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4) 以下文段中的作者或惭愧反思,或不安愧怍,分别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种情感?你如何理解这种情感?

      【甲】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梁晓声《老妪》

      【乙】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5. (5) 你会同情和帮助那些不幸的人吗?你曾经这样做过吗?谈谈您的感受和经历。
  • 7. (2023七下·铜仁月考) 阅读

    芙蓉花

    程显华

    ①每当叶落秋深,万花飞谢,枝头的芙蓉花就迎着阵阵秋风绽开甜甜的微笑,献给人们一片温馨。

    ②蓉城人素爱芙蓉花,我亦如此。我爱她迎霜而开的勇气,我爱她艳而不俗的花容。我尤爱美丽的动人的《芙蓉花仙》的故事。

    ③相传遥远的古代成都濯锦江住着一位芙蓉姑娘,一次端午节突发洪水,她为了拯救成都百姓与祸首黑龙大战,久经搏斗,恶龙虽除,姑娘却身受重伤而死去。她那遍染江水的殷殷红血化作了满地的鲜花。百姓们为纪念这位纯洁、善良、勇敢的姑娘,便把此花叫“芙蓉花”。这个故事是我儿时听祖母讲的。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那不畏强暴的芙蓉花仙的形象还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④眼下正是秋风萧瑟,大雁南飞之时,又是芙蓉花独领风骚的时节。遗憾的是在今天高楼林立的城区却很难窥到她的倩影。经友人指点,一个略带寒意的早晨我走到了成都植物园——去那里观赏我心爱的芙蓉花,去那里寻觅美丽的“芙蓉仙子”。

    ⑤植物园里芙蓉花真多,尤其是从大门通向园林深处那条大道,两旁尽植芙蓉,树树枝繁叶茂,叶绿花红,远远望去,似绿云连天,如彩练当空 , 令人神往。若驻足高处,放眼四顾,只见坡上坡下,四十里的古锦城如锦绣一般;倘置身花丛,但见朵朵大红芙蓉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似披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而当秋阳高照,朵朵“醉芙蓉”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初开的白色渐渐变成粉红,再而大红,一日三变,奇趣无穷……

    ⑥据古书记载,芙蓉花不只是观赏上品,其花、叶、茎都是治病良药。因此,我想到:倘若芙蓉花真是那位芙蓉姑娘的化身,那么美丽的芙蓉花定是她姣好容貌的再现;芙蓉花傲霜而开的品格正是她敢于抗暴的勇气;而入药治病的功能则是她那颗善良的心永留人间。同时我又联想到如今成都人之所以把芙蓉花推为市花,绝不单是成都人有爱芙蓉栽芙蓉的传统,还因为芙蓉象征着成都人民除恶向善的愿望,凝成成都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想着想着,我眼前仿佛有个芙蓉仙子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

    ⑦我漫步在芙蓉花海里,身披烁烁秋阳,吸着甜润清新的空气。当我知道植物园广植芙蓉,已培育出多个新品种时,竟乐得手舞足蹈,眼前顿时幻化出一座现代化的芙蓉花城的美景——那遍植芙蓉的大街小巷,那身披芙蓉花朵的高楼大厦,在秋阳下烁烁闪光,人踏花波走,车涌花浪行……花波花浪里的人们,个个都是美丽的“芙蓉仙子”。

    ⑧啊!我爱芙蓉花!

    (原文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对芙蓉花的喜爱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B . 第⑤段画线句用拟人手法描写芙蓉花开得茂美丽,且句式对仗,读来极富节奏感音韵美。 C . 第⑦段虚实结合,既写了眼前之景,也写了自己的想象,烘托了作者情感。 D . 从选文来看,一座城市的市花,不仅是市民传统种植的花种,更应该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2. (2) 文章插入《芙蓉花仙》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我爱芙蓉花”,请结合全文内容 , 说说作者为什么爱芙蓉花。
七、对比阅读
  • 8. (2023七下·铜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西晋人虞溥《江表传》)

    【注】①蒋钦,东吴名将。②三史:魏晋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③光武:指东汉升国皇帝光武帝。④孟德:曹操,字孟德。⑤勖(xù):勉励。⑥笃志:专心致意。⑦上:提升。

    1.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鲁肃过寻阳 B . 在军中/常苦多务 C . 至于今者学识/英博 D . 非复/吴下阿蒙!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军中多务(动词,推辞) B . 时历诗(名词,小时候) C . 拜蒙母(副词,于是,就) D . 肃敬受(助词,的)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乙】两文是两个版本的《孙权劝学》,【乙】文写孙权不仅劝吕蒙学习,同时还劝蒋钦,读来内容丰富,令人更受启发。 B . 【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孙权现身说法的劝说特点。 C . 【乙】文中孙权注意精神鼓励,赞扬吕蒙、蒋钦“意性朗悟”,给予他们信心激发二人的读书兴趣,鼓舞他们的读书热情,并为他们开出了具体的读书目录。 D . 【乙】文中孙权为了让吕蒙、蒋钦进一步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孙权举了四个大人物来树立标杆:孔子、光武帝、曹孟德、鲁肃。
    4. (4) 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

    5. (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请从上文中积累两个称谓语并仿照例句加以说明。

      例: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

八、诗歌鉴赏
  • 9. (2023七下·铜仁月考) 阅读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九、综合性学习
  • 10. (2023七下·铜仁月考) 我校学生会即将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校学生会研究决定,将在七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 , 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4月2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竞答活动。

      2023年3月25日

      ①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十、作文
  • 11. (2023七下·铜仁月考) 作文

    不一样的角度看人,会发现不一样的他(她)。看似冷峻的鲁迅,也会“笑得咳嗽起来”;辛勤织布的木兰,竟能被“策勋十二转”;粗俗迷信的阿长,也会有着“伟大的神力”……

    在你的身边,也肯定有那么一个人,以他(她)不一样的那一面,或让你感激、思念,或让你愧疚、反省,或让你感动、崇拜……

    请以“不一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运用细节描写,适当穿插抒情、议论;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