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
  • 1. (2023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寓峭险于深厚;荀派峭丽轻盈,清秀美,泼辣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这些,谁又能①_______________?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青衣不同于花旦②_______________,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不惊。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 , 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岁月的风霜(消磨/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 , 也赋与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 (1) 下列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tuō)      意蕴      峭丽      容华贵(yōng) B . (cuò)      情愫      婉转      清秀美(jùn) C . 趣(xié)        缱绻    细腻      跌起伏(dàn) D . (yàn)      赋与      明媚      波不惊(lán)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流露     消耗 B . 透露     消耗    C . 透露     消磨 D . 流露     消磨
    3.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②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B . ①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     ②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C . ①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     ②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D . ①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     ②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 2. (2023八下·云南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tiē)      染(xuàn)      古(gèng)     神色张(huáng) B . 别(jué)      涡(xuán)      瘦(xuē)      怏不乐(yàng) C . (hé)       旋(wò)        胸(pú)       力不供(xiá) D . 头(xíng)     残(yuán)      琐(wěi)      为一谈(hǔn)
  • 3. (2023八下·云南月考)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初三年级组织的语文毕业年级模拟练习中,部分学生答卷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们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B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C . 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 为探明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广大地质工作者不畏严寒酷署,走遍千山万壑 , 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为后期的开采利用奠定了基础。
  • 4. (2023八下·云南月考) 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创作的“永州八记”备受后人推崇。 B . 《石壕吏》反映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王勃,字子美,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D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胡琴、琵琶、羌笛、玉笛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5. (2023八下·云南月考)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娇儿恶卧踏里裂。
    2. (2) 半匹红纱一丈绫,
    3. (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4. (4) 自经丧乱少睡眼,
    5. (5) ,不必藏于已。
    6. (6) 《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二、综合性学习(8~10题,共8分)
  • 6. (2023八下·云南月考)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的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一项是(   )
      A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 . “新华社记者卢智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 . 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
    2. (2)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 7. (2023八下·云南月考) 名著阅读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所著的《》,文中的“他”是指,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的心理历程。

三、阅读(11~25题,共32分)
  • 8. (2023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交代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原因。 C . “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尽显宫使骑马时的风度翩翩之态,赞美了“宫使”的风采。 D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2. (2) 全诗表现了怎样的社会背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9. (2023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齐有甄彬者,有器业。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不记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之不能尽其材    执而临之

      以一束苎     上以廉慎

    2. (2) 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3. (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4. (4) 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B . 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C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 .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5. (5) 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情表现甄彬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 10. (2023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二)植物大都爱“藏金”

    ①人们发现植物竟然具有“收藏金属”的嗜好,还是1865年的事情。那一年,人们在一片富含锌和镉的土地上,发现一种名叫薪莫(XTml)的草本植物在被烧成灰烬时,灰烬里竟然有很多锌。后来,人们又在岩石缝隙发现了一种名叫香雪球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里竟然含有1%的镍(nie4)。要知道,镍这种金属对于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如同砒霜,一旦它们的镍含量达到了万分之一,那就必死无疑了。

    ②最近,科学家证实,具有“藏金”本领的植物并不在少数,但收藏能力的大小却各不相同。如我国科学家就把蔬菜的“藏金”能力分为了强、中、弱、抗4个等级,并按照各自的收藏嗜好,进行了分类排名。结果显示,叶菜类中的芥菜,对镉(ge)、钢和铅有较强的收藏能力;芹菜对镉、汞、砷(shen)和铬吸收能力较强;蒿菜、菠菜收藏镉和锌,四季豆和马铃薯收藏铅的能力较强;但包菜、莴笋等则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较弱。

    ③有趣的是,不同科的植物,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也不同。如杜鹃花科植物含铅、镉、锌的含量是禾本科植物的2倍以上;灌木对铅、镉、锌的收藏能力是草本植物的2到7倍,乔木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也比草本植物高。

    ④那么,植物为什么要“藏金”呢?早些时候,科学家猜测,植物吸收这些有毒的重金属是为了避免食草动物的侵害,不过,这个猜测在蜗牛身上就不应验。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植物这样做,就好像给自己穿上了“金属铠甲”,这样可以避免病菌入侵。这个发现来自于一种名为遏蓝菜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中收藏着高浓度的锌、镍、镐等金属元素。为了破解这种植物“藏金”之谜,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全属浓度环境中培养了遏蓝菜,并利用常在萝卜等植物中引发疾病的丁香假单胞菌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锌、镍还是锡,只要遏蓝菜体内这些金属的浓度升高,病菌入侵能力就会变弱。这表明遏蓝菜是利用环境中的金属元素给自己穿上“金属铊甲”,以抵御病菌入侵。

    ⑤不过,另有科学家认为,更科学的解释是,植物“藏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适应环境,因为它们不能“走路”,土壤里有什么就得适应什么,否则就得交出生存权……

    ⑥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完全可以利用植物的本质去采集那些需求量大,或稀有且难以用人工办法采集到的金属。还可以用于对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让这些“藏金”植物,把重金属“打包带走”。

    ⑦但如果单纯地利用“”藏金”植物,人类还是有点被动,因为许多“敲金”植物并不是在哪里都能大面积种植和生长,所以人类要想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要真正搞清楚植物“藏金”本领的秘密,并把这种能力赋予其他植物。

    ⑧相信随着人类对”藏金”植物的深度研究,它们的这种本倾会极大地造福人类。

    1.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文煮为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知识?
    2. (2) 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
    3. (3) 文中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关于植物“藏金”的原因,科学家都有哪些猜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 11. (2023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辉

    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根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温暖的胸膛吗?

    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和月亮。

    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撅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

    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史蒂文斯说:“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这让我想象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忽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

    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言说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颜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

    可怜的孩子!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

    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1. (1) 结合原文,理解“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一句的含义。
    2. (2) 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写到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 (3) 画线句子“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中的“这样的村庄”指怎样的村庄呢?
    4. (4) 文章中作者一再提到“月亮”这一意象,有何作用?
    5. (5) 阅读全文,体会“渐行渐远的村庄”的含义。
四、作文(40分)
  • 12. (2023八下·云南月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父母、老师那暖暖的爱;朋友、同学那默默的关怀;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感动或袁隆平爷爷那浅浅的笑,都会在我们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

    请以“我心中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料耘者!袁老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背灼炎天光,是蒸暑土气”中演绎青春的华章,科研的硕果敬献党和人民,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把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