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4 浏览次数:7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22分)
  • 1.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万卷书。读课本,我们看到孩子们在yǒng(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中撑船而行,听见大雁用喃喃低语打破威斯康星州冬的jiān(        )默,欣赏黄河水跌落壶口时【】耳欲聋的气势,也感受到了闻一多面对反动派卑鄙行径的愤怒。读《诗经》,我们体会美好情感,“        , 君子好逑”是君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在水一方”是爱而不得的惆怅;“         , 悠悠我心”是对恋人的痴迷与沉醉。读《庄子》,畅游在奇幻的想象之中:鲲化为鹏,振翅高飞“怒而飞,       ”。

    行万里路。跟着柳宗元观小石潭中游鱼“        , 俶尔远逝”的自由;随孟浩然在洞庭湖边感受“气蒸云梦泽,         ”的壮阔。行在路上,我们也许会被陆游笔下的梅花“                  ”那种身已逝魂犹在的品格所感动;也许会像李白“                    ”那样因浮云落日念起友人。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ǒng跃           jiān

    2. (2) 加点字“鄙”在文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3. (3) 填入文中【】内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4. (4) 给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诗句。
二、阅读(共53分)
  • 2.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是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崔树强

    ①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近百年来,书法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境况,它在读书人心中的重要性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上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的抽象性,就更使得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不被大众认知。

    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高度肯定书法的艺术文化价值。宗白华充分肯定书法艺术的美学地位,认为中国人可以拿中国书法风格变迁为基础来划分中国艺术史;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因为中国绘画对韵律的崇拜源于书法,中国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也是导源于书法。而且,书法所依托的载体——汉字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书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③可是,当我们了解当代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现状后,更加感到书法美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在我看来,这是要深入挖掘书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学生们将来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是通过书法的学习,会懂得中国人是如何审美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完成他们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塑造。所以,学习书法,看似小技,关系重大。

    ④具体来说,在写书法的过程中要入静,要专注。很多学生很聪明,可是学得不专心,而书法可以引导他们入静且专注。练习书法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有助于锻炼人的意志力。而且从艺术和审美来说,写书法并不是苦差事。要引导他们领略书法的美感和活趣,不能把字写死了,让他们在书写中感受到笔墨活的趣味或生命的精神。这些潜移默化的训练和陶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扎根和滋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要年轻一代都能懂一点书法,能够领会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进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⑤以美培元,培根铸魂,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书法美育环境。只有在书法学习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书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书法具有抽象性艺术特征,导致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无法被大众认知。 B . 林语堂认为,书法给予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中国绘画和建筑的美都源于书法。 C . 文章认为,学生学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为的是接受美育熏陶,塑造人格。 D . 文章阐述学生练习书法的要求时,与练习产生的作用结合分析,易于让人接受。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段在分析了书法的发展境况、艺术文化价值和群众基础后,提出中心论点。 B . 宗白华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文章用它来证明中国书法风格变迁的基础性地位。 C . ③④段在结构上是递进关系,从阐述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到如何练习,思路清晰。 D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道理阐释通俗易懂,表达生动形象。
    3. (3) 近两年,《妙墨中国心》《中国书法大会》等展现书法魅力的电视节目受到观众欢迎。这一现象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 3.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爷爷的雷雨天

    ①“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②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③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④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甲】,因为爷爷,他喜欢!

    ⑤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⑥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⑦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⑧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⑨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⑩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

    ⑪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⑫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⑬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⑭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⑮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⑯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⑰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乙】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⑱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⑲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⑳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

    ㉑第三天下午,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㉒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㉓那次轰炸牺牲了7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兵,仅15岁。

    ㉔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

    ㉕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㉖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㉗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丙】。

    ㉘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㉙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㉚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㉛当大雨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保存   泄露   复发 B . 保留   透露   复发 C . 保留   泄露   并发 D . 保存   透露   并发
    2. (2) 文章开头前三段从雷雨天爷爷犯病写起,有什么好处?
    3. (3) 爷爷的事迹感动了后人,人们用哪些方式表达出对爷爷的爱和敬意?
    4. (4)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从说话语气的角度)

      ②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5. (5)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 4.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 (1) 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 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敢专也(《曹刿论战》) B . 虽有至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C . 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D . 后能救其失也         烨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 (2) 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 (3) 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 .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 .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 .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 (4)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作文(共45分)
  • 5.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同学们说法不一。中学生应该阅读经典名著,还是流行作品?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要求:①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说理充分,条理清晰。②字数:150—200字之间。

    A同学:我认为读经典名著更好,经典名著中包含着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知识,读名著史有益于丰富我们的见闻。

    B同学: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我们平时作业多,压力很大,这些轻松的作品更适合我们中学生的阅读实际。

    C同学:我也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更具有实用价值。另外,流行作品的语言一般此较有趣,更容易激复学生的阅读兴趣。

    D同学:我反对,我觉得经典名著思想价值更高,可以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毕淑敏曾经说过:“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门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

    E同学:对的。我还认为,经典名著的伟大在于这些作品往往可以给我们精神力量,让我们在遭遇人生的苦难时受到鼓舞,然后砥砺前行。

  • 6. (2022九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管仲曰:“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邻……凡有德者,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