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

更新时间:2023-07-02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我们准确地知道北京人的存在,主要是依靠(   )
    A . 《诗经》中的传说 B . 考古发现的人类化石 C . 《史记》中的记载 D . 北京人狩猎的想像图
  • 2. (2024·蓬江模拟) “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 .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 . 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 . 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 . 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 3. (2023七下·高州月考) 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下列早期人类的劳作中,最早可能出现此情此景的是(   )
    A . 半坡人 B . 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 4.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如果把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居民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
    A . 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 B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5.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   )
    A . 血缘关系 B . 德才兼备 C . 学识渊博 D . 战功显赫
  • 6.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材料中由“大同”向“小康”的转变,实际上是(   )
    A . 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B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C . 出现阶级划分和贫富分化 D . 由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 7. (2023七下·高州月考)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 . 西周时期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B . 出身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 以郡县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 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 8.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期(   )
    A . 创造了新的文字体系 B . 重视对历史的传承 C . 青铜器种类丰富多样 D .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 9. (2023七下·高州月考) 下列信息,不能从如图中反映出来的是(   )

    (幸)

    幸就是古代的手拷,脚拷

    (执)

    把手用“幸”拷起来

    (劓)

    用刀把鼻子割掉

    A . 这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 .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D . 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
  • 10. (2023七下·高州月考) 余秋雨在一篇散文中盛赞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文中的“它”是指(   )
    A . 都江堰 B . 大渡河 C . 郑国渠 D . 灵渠
  • 1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如三幅地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 . 争霸战争延绵不断 B .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 . 变法改革日渐深入
  • 12. (2023七下·高州月考) “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 .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13. (2023七下·高州月考) 秦嬴政“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并确定“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   )
    A . 实行分封制,巩固国家统治 B .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注重加强对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辖
  • 14. 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 .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 .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 .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 . 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 15. “刘邦即位后,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汉初的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
    A . 实行横征暴敛 B . 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 . 倡导“以德化民” D . 注重扩大土地面积
  • 16. (2024六下·滨州期末) 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朝

    西汉

    在各郡设立监察御史,监察郡内官员。在县设置郡监,监察各县官员。郡县官员每年要把辖区内人口数量、生产状况向上级汇报。

    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部的官吏。在郡设置督邮,负责监督所属县的官吏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

    A . 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 . 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C .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7. (2023七下·高州月考)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如表信息说明,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   )

    时间

    宫职

    主要作为

    前120年

    侍中

    参与盐铁官营规划等

    前115年

    大农丞(大农令副手)

    参与铸五铢钱、西北屯田等事务

    前110年

    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

    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等

    A . 构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B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 C . 奠定汉武帝盛世的物质基础 D . 开疆拓土,充实边疆军事力量
  • 18. (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 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 19. (2023七下·高州月考) 下列诗句分别描绘了历史上的相关史实,其中与描写丝绸之路相关的是(   )
    A .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B . 一路驼铃响到西,万匹丝绸济美眉 C .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D . 百死千生坚如铁,佛经万卷返长安
  • 20.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如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这幅地图出土时已成残片,上面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道路、山脉、河流和关隘等图形。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 . 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 . 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 . 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 2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 . 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 . 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 22.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江南开发 C . 中外交往 D . 政权分立
  • 23. (2023七下·高州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表明(   )
    A . 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B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 . 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 . “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 24. (2023七下·高州月考) 他还通过联姻,沟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系。他自己娶崔、卢、郑、王四姓女子入宫,又为其五个弟弟娶汉族大姓女子,而范阳卢氏一家便娶了三个公主,材料中的“他”(   )
    A . 开我国“和亲”政策的先河 B . 通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 . 依靠武力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D . 真正做到各民族的大团结
  • 25. (2023七下·高州月考)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 . 要充分利用土地 B . 要重视选育良种 C . 要顺应天时地利 D . 要改进生产技术
  • 26. (2024七下·东胜月考) 公元607年,隋炀帝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治所今乐都)和浇河郡(治所今贵德),以此来加强对青海地区的管辖。从国家层面看,该事件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 有利于促进青海地区经济发展 B .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青海成为中西交往的唯一通道 D . 有利于中央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 27.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国史大纲》中写道“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隋经济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
    A .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 . 隋初,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 C . 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南北交流 D . 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
  • 28. (2023七下·高州月考) “考试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 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C .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 29. (2024七下·西山期末) 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   )
    A . 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 . 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 . 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 . 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 30. (2023七下·高州月考)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材料反映了唐朝(   )
    A . 对边疆的统治加强 B . 对外关系繁荣 C . 经济文化繁荣 D . 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唯物史观】小明同学在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关于“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时作了下列课堂笔记:

    序号

    条件

    A

    诸侯纷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B

    秦王有雄才大略。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C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时空观念】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

    【史料实证】

    近几年,在南昌海昏侯刘贺(刘彻之孙)的墓室内发现了大量堆放在一起的五铢钱(如图),有约400万枚、人们以“钱山”形容。其数量之巨大,称得上古今罕见。它对研究西汉的历史尤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历史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1) 根据所学,你认为上表中哪一项(字母序号)是秦统一中国的最重要条件,请说明理由。
    2. (2) 根据图示,请将图中α和β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3. (3) 五铢钱开始铸造流通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它为什么要在全国统一铸造五铢钱?
    4. (4) 根据材料写出这些学派“互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32.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商鞅变法时期所形成的农本思想与激励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农为本的战略思想;制定了激励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采用了财税和价格杠杆激励农业;实行了因地制宜的人口管理政策;明确了新的名利分配标准激励农业发展等。

    ——李维林、赵梦涵《商鞅的农本思想与激励政策析论》

    1. (1) 据材料一,归纳出“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材料中他“教民农作”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 (3) 概括材料三中“制定了激励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
  • 33. (2023七下·高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1. (1) 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 (2) 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3. (3)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写成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