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认为: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代所有“月亮”的梵文词都含有“兔子”这一语素。因此中国人的月中有兔的思想来自印度。 |
战国时期,屈原《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
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唐 |
北宋 |
明 |
清 |
河北 |
15 |
16 |
2 |
1 |
浙江 |
7 |
8 |
17 |
49 |
年份 |
1920~1921 |
1921~1922 |
1922~1923 |
1923~1924 |
平均税款(卢布) |
10.30 |
6.11 |
3.98 |
3.06 |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大量的考古发现,我国在5000年前的商朝,作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已经有了成熟的养马技术。
材料二:马作为北方民族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与军事武力,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周模仿周代官制建立了自己的马政机构,北魏还提高了太仆卿(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之职的品级。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军马参战。六朝之地属于传统的少马地区,为与北方各政权抗衡,也很注重马政,江左政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种种手段扩充马匹。
材料三:古代各政权拥有马匹情况(部分)
时间 |
马匹存栏情况 |
材料出处 |
东周 |
齐桓公”从车三百乘,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晏子春秋》 |
“(秦国)战车万乘(一乘四匹马)……天下之雄国也。” |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
西汉 |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史记•平准书》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母马)傧而不得聚会。 |
《史记•平准书》 |
|
唐朝 |
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因马多地狭,又析八监于河西丰旷之野,当时天下以一缣(一匹帛布)易一马。 |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兵志四十一》 |
肃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间:”暨至德后,西戎陷陇右,国马尽没,监牧使与七马坊名额皆废。” |
《唐会要》卷六六《群牧使》 |
【示例】观点:战马的数量是衡量古代军事实力的重要依据。
论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齐桓公通过管仲改革,实力大增,战马众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了春秋首霸。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力大为增强,战马过万,骑兵居七国之首,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民风之腐,实乃色古未有之。即有改革,害之除于中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
今吾国之所最患者,非愚乎?非贫乎?非弱乎?”则径而言之,凡事之可以痛此愚、疗此贫、起此弱者皆可为。”而三老之中,尤以痛愚(治疗愚昧)为最急。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4
材料二:严复生平
时间 |
严复的主要活动 |
1867年(同治六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由左宗棠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
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
1897年,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维新,并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在书中,他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等思想,举国震动。 |
1915年(民国三年) |
1915年,严复做了一件”惊骇”世人的事情,他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他从开启民智的启蒙学者,变成了思想保守的守旧派,被国人痛斥为帝制”祸首”。 |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使中日两国先后陷入殖民危机。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昔日仰羡的中华不再是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而是日本避免重蹈覆辙的”殷鉴”。1853年”佩里扣关”后,民族危机成为日本的现实,经历了”萨英战争”和长洲”攘夷”的惨痛失败,日本的社会精英们开始醒悟与西方”力”的文明对抗徒劳无益,既然无法对抗,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世界。
——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文明观的变迁》
材料四:世界古代、近代文明发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