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2023年九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馈(中考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1 浏览次数:7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根据以下史料,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季羡林先生认为: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代所有“月亮”的梵文词都含有“兔子”这一语素。因此中国人的月中有兔的思想来自印度。

    战国时期,屈原《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A . 古代中国月中有兔思想来自印度 B . 白兔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祥瑞之物 C . 古代印度月中有兔思想来自中国 D . 月中有兔可能属于中国本土文化
  • 2. 从出土的云梦秦简看,秦国对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这表明当时秦国(    )
    A . 人民负担沉重 B . 法律法规严苛 C . 注重经济管理 D . 奠定统一基础
  • 3. 西汉时疆域较秦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设部刺史……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是为了(    )
    A .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B . 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C . 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 D .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 4. 魏晋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时期书法的风格,笔画在规整的基础上显得更加美观,隶书发展得非常迅速,草书的出现,促进了其他风格书法的发展。同时,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而且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得以发展所依托的物质条件是(    )
    A . 书法实用性加强 B . 书法流派的统一 C . 竹简木牍的应用 D . 纸张使用的推广
  • 5.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历史兴趣小组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指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的是(    )
    A . 《三国》 B . 《三国志》 C . 《三国演义》 D . 《三国英杰传》
  • 6. 下表是《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格所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北宋

    河北

    15

    16

    2

    1

    浙江

    7

    8

    17

    49

    A . 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 B . 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 C . 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 D . 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
  • 7.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A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D . 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 8.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 .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 9. 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 B . 农民起义 C . 土地兼并 D . 皇室内乱
  • 10.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清廷实施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范“夷”入侵 B . 维护封建统治 C . 限制工商业发展 D . 保护农耕经济
  • 11.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带领我们进入(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 12.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一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二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枣宜会战
  •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B . 协商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D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14. 日本历史学家中鸣岭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六章“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中总结道:“这一章不是充分叙述朝鲜战争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军事强国”。该总结表明(    )
    A . 抗美援朝战争促使日本调整了对华政策 B . 抗美援朝战争增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 C . 抗美援朝战争撼动了美国世界霸主地位 D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 15.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16.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 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7.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题,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句话应该出现于:(    )
    A .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 .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18. 《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篇,真实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为了确保香港分秒不差回归祖国怀抱,大陆的官员和军人,香港的警察和市民,双方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香港回归的历史任务。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 .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 .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 . 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 .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9.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20. (2021·潍坊) 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 . 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 . 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 . 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 . 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 21. 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
    A . 提出理想社会图景 B . 社会基础相当薄弱 C . 复兴了古希腊文化 D . 重视追求现实幸福
  • 2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 . 主权在民原则 B . 天赋人权原则 C . 各州自治原则 D . 各州平等原则
  • 23. 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下列表述与这一新秩序相关的是(    )
    A . 英美等国维护和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B . 德国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C . 英美等国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 D . 美国在两次会议中都获得最大收益
  • 24.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
    A . 华盛顿 B . 章西女王 C . 卡德纳斯 D . 甘地
  • 25. 阅读下表,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 .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 26.   1936年,美国国民收入增幅50%,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罗斯福(    )
    A . 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 B . 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 .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D . 实施新政从而扭转美国经济形势
  • 27. 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写道:”是时候全面、完整地重新诠释这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以及中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了。”“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其意在强调(    )
    A . 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B . 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 C . 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 D . 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 28.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A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 1945年联合国成立 D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29. 俄罗斯客机坠毁、法国枪击爆炸事件、IS杀害中国人质等新闻,指出恐怖袭击就在我们身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巨大阻力,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 . 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 .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 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 30.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镇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
    A .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 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 .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 . 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二、综合题
  • 31. 马匹,作为六畜之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与贸易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大量的考古发现,我国在5000年前的商朝,作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已经有了成熟的养马技术。

    材料二:马作为北方民族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与军事武力,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周模仿周代官制建立了自己的马政机构,北魏还提高了太仆卿(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之职的品级。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军马参战。六朝之地属于传统的少马地区,为与北方各政权抗衡,也很注重马政,江左政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种种手段扩充马匹。

    材料三:古代各政权拥有马匹情况(部分)

    时间

    马匹存栏情况

    材料出处

    东周

    齐桓公”从车三百乘,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晏子春秋》

    “(秦国)战车万乘(一乘四匹马)……天下之雄国也。”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西汉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史记•平准书》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母马)傧而不得聚会。

    《史记•平准书》

    唐朝

    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因马多地狭,又析八监于河西丰旷之野,当时天下以一缣(一匹帛布)易一马。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兵志四十一》

    肃宗至德(756年-758年)年间:”暨至德后,西戎陷陇右,国马尽没,监牧使与七马坊名额皆废。”

    《唐会要》卷六六《群牧使》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最早关于养马技术的记录,可能出现在哪些文字载体上?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养马业得到空前发展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仿照示例,在西汉和唐朝中任选一时期,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战马的数量是衡量古代军事实力的重要依据。

      论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齐桓公通过管仲改革,实力大增,战马众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了春秋首霸。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力大为增强,战马过万,骑兵居七国之首,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32. 严复,清末最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民风之腐,实乃色古未有之。即有改革,害之除于中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

    今吾国之所最患者,非愚乎?非贫乎?非弱乎?”则径而言之,凡事之可以痛此愚、疗此贫、起此弱者皆可为。”而三老之中,尤以痛愚(治疗愚昧)为最急。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4

    材料二:严复生平

    时间

    严复的主要活动

    1867年(同治六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由左宗棠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维新,并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在书中,他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等思想,举国震动。

    1915年(民国三年)

    1915年,严复做了一件”惊骇”世人的事情,他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他从开启民智的启蒙学者,变成了思想保守的守旧派,被国人痛斥为帝制”祸首”。

    1. (1) 阅读材料一,找出两则材料中可互相印证的严复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福州船政学堂设立的时代背景1895年哪一事件的发生,促使严复主张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3. (3) 严复提出的”优胜劣败、弱肉强存”这一观点来自哪位生物学家?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他在1897年发表这一观点目的何在?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4. (4) 1915年,严复做了哪件”惊骇”世人的事情?(不得照抄材料)你认为评价象严复这样的历史人物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33. 在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多样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使中日两国先后陷入殖民危机。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昔日仰羡的中华不再是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而是日本避免重蹈覆辙的”殷鉴”。1853年”佩里扣关”后,民族危机成为日本的现实,经历了”萨英战争”和长洲”攘夷”的惨痛失败,日本的社会精英们开始醒悟与西方”力”的文明对抗徒劳无益,既然无法对抗,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世界。

    ——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文明观的变迁》

    材料四:世界古代、近代文明发展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 (2) 在丝绸之路中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什么人?列举他们在数学领域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3. (3) 材料三提及的”佩里扣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是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新世界的?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推动了”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并以英国为例说明”全球文明”在”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