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要读出情感。同是寂寞,情味却不一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 ▲ 的,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 ▲ 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 ▲ 的,李白“我歌月徘徊”的寂寞是 ▲ 的……朗读时要追(sù)□诗人创作的源头,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共鸣。朗诵诗歌要善于想象。钱塘湖畔草长(yīng)□飞的春景,巴山脚下细雨绵绵的秋池,无不需要朗诵者展开想象,追求入境乃至化境的艺术高度。朗诵诗歌也要读出节奏。诗的语言是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朗读时既要读出诗歌总体上的齐整美,也要读出诗歌内部的参差美。朗诵诗歌还要把握基调。如《关雎》表达的是君子对淑女的思(mù)□之情,基调应当是明朗的、愉悦的,如果用一种悲伤压抑的声调就不对了。总之,学习古诗往往离不开声情并茂的朗诵是最佳的途径。
追 | 草长飞 | 思 |
①要留清白在人间(打一物) | ②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一字) |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 |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日常用语) |
提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富含哲理,意蕴深刻。利用其取名,典雅又富有内涵。如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则是其父亲听其哭声悠悠,随口吟出《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呼朋引伴来食。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我想给妹妹取名为,源自《诗经》 中的“,。”
理由:。
古诗文名句 | 简评 | |
风 |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 意境开阔 |
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情深义厚 | |
竹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 高雅绝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
| |
鱼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 怡然自乐 |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欲有所为 | |
总结:“分门别类辑古诗”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
A胜不骄,败不馁 B玉不啄,不成器 C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扁 担
李汉荣
①人们都知道扁担,是用于挑水、挑货物的。但是,还有一种扁担,严格一些就不能叫扁担,应该叫“尖担”,是过去乡里人挑柴用的。它形状类似扁担,但两头是尖的,所以叫尖担。为什么两头要削尖?那时上山割柴,柴用草绳、棕绳或藤条捆成两捆,两头尖的尖担各扎进一个柴捆,然后翻山越岭就挑回家。有时农民也用尖担挑稻草捆、挑玉米杆捆,等等。几十年前山上还有不少狼和熊,割柴采青的乡亲经常遭遇它们的袭击,这两头尖的尖担就成了防卫的武器。
②我小时候也随父亲上山割过柴,采过青,使用的就是这种尖担。第一次从几十里外的大山把柴挑回家,父亲特意用秤称了重量,是五十三斤,当时我才满十三岁。以后挑回家的柴就增加到六十多斤,七十多斤,八十多斤,在我快满二十岁的时候,挑回的柴曾经达到一百二十三斤。那时候我就很高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有“成就感”。那时候人很单纯,读一本有趣的书,就快乐得像神仙;挑一担山柴回家,就自豪得像个英雄。那时候用的工具,比如这尖担,是这么朴实单纯,就像厚道纯朴的乡亲。一根憨厚的木头,斧头劈几下,刨子推几下,两头削几下,就憨憨地来到乡亲的肩上,来到我幼稚的肩上。一根木头,一根尖担,最早来到我单薄的肩上,最早认识了我单薄的青春。如它的单纯一样,那时我的快乐和忧伤也是那样单纯。
③我还记得,我肩上的第一层茧是尖担磨下的,当时有些痛,还骂过尖担。想不到,它送给我的这早年的礼物,一直保留到现在,此刻我放下笔,将两只手放在肩上,同时摸到了左右两肩,那稍觉厚硬,稍觉疼痛的地方,就是茧,就是尖担送给我的纪念。
④我用过大约五六根尖担,最后一次用尖担上山割柴是一九七八年二月。刚立春不久,我已收到大学入学通知书。欣喜是难免的,但我没有忘记我的老朋友——我的尖担,我自小爱读书,爱劳动,爱那憨厚的尖担。虽然割柴、采青,重量压在肩上并不轻松,甚至很累,但我喜欢那种感觉:柴的忧郁,有点像中药的味道;草的碧绿,扑面而来的全是山野的清香。有时候挑着柴担走在山路上,竟有两只鸟歇在柴捆上啄理翅膀,扑腾着陪我一程;蝴蝶、蜜蜂、蜻蜓也常常是我不期而遇的朋友,它们追着我的柴担、草担飞行,好像我是就要远行的春天,或者,它们以为是我挑走了山里的一部分春天。有时,我也学着乡亲们,在山顶上或山峡里吼一些很野很野的调子,唱几支很老很老的山歌,就听见山鸣谷应,群山互答,百鸟联唱。那时,真有一种宽广、亲切、伟大的感觉,真想从内心里向人世、向大自然致意:人活着真好啊,活在劳动中真好啊,活在天地间真好啊。所以我在上大学的前几天,特意扛着尖担上山割柴。我想好好看看那些亲爱的山,亲爱的水,亲爱的树木,亲爱的花草,亲爱的白云,亲爱的鸟儿。我想与我的老朋友,我亲爱的尖担,在一起多呆些时候,再挑回两肩白云,再挑回一担山色,深深地珍藏在记忆里。
⑤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割过柴,采过青了,也就再没有用过尖担。于今想来,考上大学的那一天,我也就开始疏远土地、疏远劳动、疏远大自然、疏远了人的生命里最珍贵最深切的感受:与万物肌肤相亲、血脉相连。我真想再见到当年用过的尖担,把他紧紧抱在怀里,说一声:老朋友,我想念你。然后仔细凝视他沧桑的面容,从他的皱纹里,找到我肩膀的印痕:贴紧鼻子,会嗅到他木质的微香气息,会嗅到它收藏的山野的气息、柴的气息、草的气息,一个少年单纯的汗的气息。
⑥“放下尖担,就打卖柴的”,是我故乡的一句俗语,告诫人不要忘了根,丢了人的本份。我想我应该感谢尖担:虽然放下了那根木头的尖担,但肩膀上从来就扛着别的尖担,挑着有限的一点知识,挑着不大的一点本事,有时也挑一点责任,也挑一点道义,也难免挑一些麻烦和遗憾,在看不见的地方磨下硬茧硌下伤痕。试看茫茫人海,在世界的大街上,谁的肩上不扛着一根或若干根隐形的尖担,挑着一担岁月,挑着一些苦乐,挑着一点欲望,经营自己?
(选自《点亮灵魂的灯:李汉荣散文精读》)
____
1918年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疾病。它席卷了整个地球,使一半人患病,并杀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估计高达四千万——这只是在几个月中的事。这种致命的杀手就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而很多以往可怕的病——天花、小儿麻痹症——和普通的伤风感冒一样是病毒感染。
病毒不同于其它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病毒能将它们的脂肪包膜(如果有的话)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恢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通过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DNA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而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只有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才会引起巨大的危害和痛苦。【甲】急性感染病毒会猛烈地侵害身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病毒在快速复制自己的同时,免疫系统也会有反应,如果顺利病毒会被消灭,病也会痊愈,否则将会有严重的症状发生并可能导致死亡。【乙】潜伏期长的病毒,则很难对付。它会在长达几个月或几年、几十年的潜伏后,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丙】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病毒就在这里。它已经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十亿年,并感到很合适,于是赖着不走了。当然,我们还应该提一下,病毒有修复四千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比如,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迅速与肺细胞上的膜蛋白结合后进入肺泡细胞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在肺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黏液,引发肺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大多数肺泡都被阻塞,使得人体非常缺氧,无法呼吸,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小语:文章开篇讲的一百年前的流感,太可怕了!网上还说当时美国的旧金山还曾通过了一项法律——人们在公共场所必须戴防毒面具,违者以不履行义务罪逮捕。
小文:戴防毒面具?你确定这不是谣言?我们遇到的“新冠病毒”相关消息就有很多是谣言。比如,只要多次喝少量60度以上的开水就能杀死体内的新冠病毒。
小语:是的。今天读了上文,我更确定喝开水就能杀死新冠病毒是谣言,因为。
小文:我想把文章推荐给同学,但它还没有题目。我想了三个题目,“可怕的病毒”“病毒的前世今生”“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你觉得哪个最好?
小语:我会选“”,因为。
【甲】
松风阁次韵
〔元〕王冕
金鸡峰下松风阁,记得前年五月登。
得兴不辞行曲折,乘凉直上最高层。
石林过雨水争出,溪谷转风云乱腾。
休问当时有王谢,风流何似竹间僧?
【乙】
《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
金鸡峰下松风阁,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①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②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居石穴中,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③ , 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④。【B】有二脊令⑤ , 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⑥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⑦又曰: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潴:水汇聚。②秘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③鸲鹆(qú yù):八哥。④滑:鸟声流利。⑤脊令:鸟名。⑥群动:成群的动物。⑦上人:指奎上人,刘基的朋友。
居:A过了 B留,停留 C居住 D处在,位于
①有小鲭鱼,居石穴中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居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选自《小石潭记》)
同样是写水,下列▲(填字母)句与选自《小石潭记》的句子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你选择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链接材料: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的诗文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至元二年,他被元政府授为高安县丞。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一身正气赢得百姓赞誉。 大明建立后,他严厉整肃纲纪,教化民众。 |
小文最近很苦恼,爸爸希望他“多动动”,周末多去骑车、爬山、打球。而妈妈却觉得即将进入九年级,重点应该“坐得牢”,希望他能在家多学习或者去图书馆看看书。
任务一:步行、骑车、爬山、打球、跳绳……你有喜欢的运动吗?请以“我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为题作文。
任务二:请以小文的同学的身份给他父母写一封信,对象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爸爸,或者写给父母俩,谈谈你对“多动动”与“坐得牢”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任选一个任务进行写作;②题目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