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 26. (2023七下·云县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得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稳定时间较长,这些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枕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材料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和审美理想。例如: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无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④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隋唐文化的特点。
    2. (2) 材料二介绍的是哪部史学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3. (3) 分别写出材料三中的①和③对应的文学形式,再分别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4. (4) 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27. (2023七下·云县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三种发明(如图)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编自培根《新工具》

    1. (1) 请写出材料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2. (2)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8. (2023七下·云县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在朝廷中,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移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元朝时候,边横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3. (3) 材料三中“新的民族”是指什么民族?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人口流动的作用。
    4. (4) 根据上述内容,唐、元时期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29. (2023七下·云县期中)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以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

    1. (1) 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唐太宗和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北宋政坛“文不换武”现象与北宋的哪一政策有关?
    4. (4) 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