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年间 |
明嘉靖年间 |
清乾隆年间 |
||||
镇 |
市 |
镇 |
市 |
镇 |
市 |
|
吴县 |
1 |
- |
- |
- |
6 |
2 |
长洲县 |
0 |
- |
4 |
4 |
12 |
5 |
昆山县 |
0 |
- |
5 |
4 |
12 |
3 |
常熟县 |
3 |
- |
5 |
9 |
8 |
30 |
吴江县 |
0 |
- |
4 |
3 |
7 |
10 |
材料一:许多学者认为,女权主义组织是理解女权主义本身、女权主义传播和女权主义促使个人与集体发生改变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妇女运动中产生的组织的数量是所有的社会运动中最多的,无论是激进的还是温和的妇女组织对于运动成功地影响政策都起了必要的作用。
二战后,由于退伍军人进入工作领域,工作的妇女减少了,但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稳定地增加。以前男性在一些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水平,基本垄断了这些领域,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她们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提高了。战后的美国迅速走向繁荣,美国政府机构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增加,带来了大量的新的工作机会。在1963年夏天,肯尼迪政府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平等工资法,为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目标创造了条件。肯尼迪的目的在于取得特定的选民团体的支持,这一行动间接支持了女权运动的产生。战后美国的女权运动产生和发展,深受西方一些理论学者的影响。如欧洲自由主义思潮、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等,都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摘编自王河江《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研究》
材料二: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者在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重视思想理论研究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民权运动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益,这些构成了这一时期女权运动的主要特点。
——摘编自曾涵扬《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特点》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并推测女权运动后社会意识的变化。
材料一:秦朝最初为三十六郡,县总数在一千左右。到西汉,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增加,西汉末有郡国一百零三。东汉末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镇压农民起义,授与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以与农民军对抗。此后,州演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数膨胀,平均每州只辖二个多郡,每郡只辖二个多县。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同时又改州为郡。并省之后全国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唐承隋制,但郡被改为州。唐太宗时,按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以观察使监察地方。为了扑灭安史之乱,唐玄宗时不得不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任命一大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节度使。唐后期,经常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这样,观察使的监察范围——道与节度使的军管区域——方镇也就合二为一了,州县以上新的一级政区道(方镇)就渐渐成形了。
材料二:宋初取消方镇。后来,宋代依据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于是在州以上又出现了路一级的新型行政区划。各路设有负责转输地方财赋的转运使,负责监察、司法之职的提刑按察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等。这些官员的衙门通称诸监司,“监”是指以诸使兼理“监察”州县之职的意思。这些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即使有两司的路一致,治所(行政中心)有时也不在一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 |
状况 |
|
计划经济时期 |
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 |
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 15.39% |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 (1958~1965年) |
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 15.4%上升到1960年的 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 17.74% |
|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 (1966~1977年) |
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 17.86%下降到1977的 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
|
改革开放时期 |
恢复阶段 (1979~1984年) |
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 19.99%上升到1984年的 23.01% |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 (1984~1994年) |
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 23.01%提高到1994年的 28.62%,10年间提高了 5.61个百分点 |
|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 |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选取材料3个及以上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1809-1882)出版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简称《物种起源》)。新书问世的第一天,初版1250本就被抢购一空。同时,社会上围绕着进化论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论战此起彼伏。达尔文本人不理会那些争论,但他有一批忠实的信徒在公开场合捍卫进化思想,他们中最为著名的有赫胥黎(1825-1895)、斯宾塞(1820-1903)。赫胥黎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在1860年的不列颠学会年会上,赫胥黎把反进化论的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说得哑口无言,迫使其当时就退出了会场。斯宾塞是英国的一位社会学家,他把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社会哲学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斯宾塞的推广使“进化”一词家喻户晓,使进化论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对进化论的深入人心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