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2023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7 浏览次数:5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 共 3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其中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 小题 3 分; 11~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的得 0 分)
  • 1. (2023九下·南充模拟) 某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 以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 2A B . 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 35℃ C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5cm D . 手机待机时的功率大约为 50W
  • 2. (2023·营山模拟) 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 甲图,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声带在振动 B . 乙图,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 丙图,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丁图,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3. (2023·营山模拟) 如图,位于营山县城的水景广场建成于 2017 年,广场景观开放期间,人们纷纷慕名前来观看,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湖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反射 B . 喷泉上方的彩虹是灯光在小水珠上发生色散形成的 C . 房屋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拍摄该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 4. (2023·营山模拟) 关于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控制电灯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电灯之间 B .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共用一个插座 C .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D . 发生触电时立即用手将触电人拉开
  • 5. (2024·苍溪模拟) 2023 年 3 月 29 日凌晨 2 点,中科院高能所与全球 40 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 GRB221009A 的研究成果,为何只有中国的卫星和空间望远镜能精确探测到最亮伽马射线暴?这其中 用到了大量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相关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能、核能和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C . “超导体”用于电饭锅的发热体可提高其热效率 D . 汽车上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 6. (2023·营山模拟) 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 关于运动员(不包含降落伞和绳)( )

    A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 机械能变小 B .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C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 .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机械能变小
  • 7. (2023·营山模拟) 如图,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 在“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到海底的过程中( )

    A . 潜水器所受海水对它的压强大小不变 B . 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 C . 潜水器始终只受到海水对它向下的压强 D . 潜水器所受到的浮力始终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8. (2023·营山模拟)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晨出现的大雾,属汽化现象 B .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霜的形成属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D . 衣柜里脑樟丸变小,属升华现象
  • 9. (2023·营山模拟) 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2022 年 11 月 12 日, 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为零 C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 10. (2023·营山模拟) 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通电螺线管工作时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B . 图乙表明地磁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C . 图丙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D . 图丁表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 11. (2023·营山模拟)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后, 电压表示数 U 与电流表示数 I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R2 的最大阻值为 20Ω B . R1 的电阻值为 10Ω C . 电源电压为 4V D . R2 消耗的功率的最大值为 0.8W
  • 12. (2023·营山模拟) 如图,斜面长为10m,高为3m,小明沿着斜面用4N的推力将重5N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推到顶端(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做的功为 12J B . 小明的机械效率为 37.5% C .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4N D . 如果推同样的物体,上升相同的高度,通过增大斜面倾斜程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 26. (2023·营山模拟) 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组装实验装置时, 应当先调整图甲中(选填“A”或“B”)的高度;
    2. (2) 实验前, 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 这样做是为了
    3. (3) 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 a、b 两条图线,由图可知: 实验中水的沸点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 、mb,则 mamb   (选填“>”“=”或“<”)。

    4. (4) 从图乙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27. (2023·营山模拟)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宇用包括两端装有定滑论的桌面,5g、10g 、50g 钩码若干(两 端都系有挂钩码的棉线),实验装置如图。

    1. (1) 实验中通过调整来改变 F1和 F2 的大小;
    2. (2) 小宇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 发现左侧钩码质量为 15g,右侧钩码质量为 20g 时木块仍静止N;
    3. (3) 若希望使用甲图装置进行改进后再进一步实验,可以把木块换成
    4. (4) 为了更直观、更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平衡, 我们应该       
      A . 看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看两侧所挂钩码数量是否相等 C . 看两侧所挂钩码重力是否相等 D . 看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
    5. (5) 小宇认为前期实验未能达到预期,于是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他找来铁架台,用小纸片代替木块,这样 改进的好处是
  • 28. (2023·营山模拟) 如图,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 6V), 电流表(0~0.6A ,0~3A)(0~3V ,0~15V)、定值电阻(5Ω 、10Ω 、15Ω 、25Ω 、30Ω 各 1 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1. (1) 根据图甲连接实物电路时, 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该位于最端(选 填“左”或“右”);
    2. (2) 实验中依次接入 5 个定值电阻,正确操作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则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V, 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
    3. (3) 小战在用 15Ω 的定值电阻做实验时,发现电压表, 电流表示数都为零,则可能是         (填字母);
      A . 电流表内部出现了断路 B . 定值电阻内部出现了断路 C . 定值电阻内部出现了短路 D . 滑动变阻器内部出现了短路
    4. (4) 更换完好的实验器材,将 15Ω 的定值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片位置不动, 闭合开关, 应向(选 填“左”或“右”) 移动滑片,才能继续实验。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两小题, 29 题 10 分, 30 题 10 分, 共 20 分,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步骤和 明确的答案。)
  • 29. (2023·营山模拟)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量程可选,滑动变阻器 R2 标有“1A”字样, 最大阻 值未知。闭合开关 S1 、S3 , 断开开关 S2 , 将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 P 从 b 端移动到a 端,得 R1 的“U ﹣ I”关系 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求电阻 R1 的阻值和 R2 的最大阻值;
    2. (2) 若闭合开关 S2 、S3 , 断开开关 S1 , 使 R2 的滑片 P 位于 a 端,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0.42A,求 R3通电 50s 产生的电热;
    3. (3) 若闭合开关 S1 、S3 , 断开开关 S2 , 且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在保证电路元件都安全的情况下, 求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
  • 30. (2023·营山模拟)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水塔水位监测装置, 图甲是该装置的部分简化模型。轻质硬杆 AB 能绕 O 点无 摩擦转动,AO:OB=2:3,假定水的流量相同,物体 M 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强 p 与水流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t2 时刻装置自动报警, t3 时刻塔内水流完, 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正方体 M 的密度为 6×103kg/m3 ,棱 长为 0. 1m;悬挂物体 M、N 的轻质细绳不可伸长,g 取 10N/kg ,ρ 水=1.0×103kg/m3 ,单位时间内水通过阀门处 管道横截面的体积为水的流量。求:

    1. (1) 物体 M 的重力大小。
    2. (2) t1 时刻杠杆 A 端所受拉力大小。
    3. (3) 物体 N 的密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