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文化...

更新时间:2023-06-19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 分)(每小题3分)
  • 1.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伏(quán)             竦 (zl)           拈轻怕重(liān) B . 庇护(pl)               塌(dān)           随声附(hè) C . 怪(chēn)              突(wù)           沉默言(guǎ) D . 子(bào)               高(qiāo)          大相庭(jìn)
  • 2.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情意         美不收:景致                力不供:空闲 B . 勃:草木          见义思:改变                根问底:挖掘 C . :阳光         怪诞不惊:荒唐,              疲倦不:极点 D . 笑:隐藏         花团锦:丛集,聚集          畏罪逃:暗中
  • 3.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夏秋季节,一阵大雨过后,在树林里的草地上,常常会油然而生许多大大小小的蘑菇来。 B . 在后疫情时代,杞人忧天毫无意义,只有正确认知、科学防控才是最佳应对态度。 C . 如果每一种动植物都能各得其所 , 保护生态和富民增收就容易两相宜。 D . 听到老师公布下周举行运动会的消息,每一个同学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
  • 4.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时间 11 月 30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宫”实现首次太空会师,六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太空合影,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两组航天员的首次在轨轮换,实现了空间站长期有人在轨驻留的梦想。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会师,这也是一代代航天人是否坚守与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

    A . 加点的“里”“阶段”“梦想”都是名词。 B . 语段中的“一张”“一次”“一代代”都是量词。 C .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该去掉“是否” D . 上面语段包含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5. (2022七上·贵州期末)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②①③
  • 6.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证据拿出来说啊(他的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凭空污蔑人呢? B . 《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是为了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而制定的法规 C . 冬季防疫,可用75%酒精对接触频率较高的门把手、手机、钥匙、儿童玩具等表面进行消毒。 D . 无论是此前的汉、晋、唐,还是此后的元、明、清,都没有在文治上获得宋朝那样的成就。
  • 7.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徒生是丹麦十九世纪的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品除了我们学过的《皇帝的新装》,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 . 散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文学史上语言大师老舍写的,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尊”“久仰”“尊君”“赐教”“惠顾”是中国古代

    常见的敬辞。

    D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人物传记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 8.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室"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窦:孔穴。 ⑥窒:堵住。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后狼止前狼又至   遂蛇行 B . 而两狼并驱如故   两穴并聚柴以焚 C . 屠大           樵者 D . 暇甚             不蜿蜒数步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B .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C .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D .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3.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写屠户防御狼的攻击,与狼斗智斗勇的部分,是全文的高潮环节。 B . 甲文“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是屠户趁狼睡着而杀掉它的绝好机会。 C . 甲文的狼和乙文的虎都贪婪,但狼更为狡猾,而老虎却愚蠢冒进。 D . 甲乙两文在结尾处,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点明故事的主题。
    4. (4) 将【甲】【乙】两个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 9. (2022七上·贵州期末) 根据所给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 (4)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论语》中的句子“”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
    6. (6)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10.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一(2)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诗人观海的立足点在,所看到的景物具有的特点,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2. (2) 这首四言乐府诗在景物描写上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请联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提示,选取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艺术手法:融情于景)

      链接材料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权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艺术手法:动静结合)

      链接材料 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艺术手法:虚实结合)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共8小题)
  • 11.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猫》选段,完成问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乌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⑧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⑩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⑪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⑬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⑭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⑮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 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⑯回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⑰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美难过得多。

    ⑱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⑲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下列对选文内容和语句的理解、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写猫“毛色不好看”“不活泼”“忧郁”“大家都不大喜欢它”,为下文猫被冤打埋下伏笔 B . 第⑦段中“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我”的武断与愤怒 C . 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否则难免会出现谬误,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D . 第⑲段在选文结构上总结上文,内容上表现“我”冤枉这只猫后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2. (2)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
    3. (3) 第⑮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网络语言暴力或许就起于“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第⑮自然段画波浪线句),看似只是简单的语言,可是在网络的快速、无孔不入的渗透下很容易就产生蝴蝶效应,最终演变成网络语言暴力。请你用一段话,劝说经常在网络上发表评论的李明同学一定要防止网络语言暴力。(70字左右)
  • 12.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本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蚌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乌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提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为……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蚌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本二】

    .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百远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基本上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因为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还在,而且占据了城市的空间,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要插在门上,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爬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老北京的小孩子,没有一个没干过上房揭瓦这样调皮的事。

    那时,我刚上小学,开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房揭瓦。我们住的四合院的东跨院,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后山墙不高,我们就从那里爬上房顶,弓着腰,猫似的在房顶上四处乱窜,故意踩得瓦噼啪直响,常常会有邻居大妈大婶从屋里跑出来,指着房顶大骂:“哪个小兔崽子,把房踩漏了,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她们骂我们的时候,我们早都踩着鱼鳞瓦跑远,跳到另一座房顶上了。

    (节选肖复兴《鱼鳞瓦》)

    【文本三】钱理群先生曾指出鲁迅有意设置“无知者”视点来写小说。这里的“无知者”视点即指“儿童视角”。的确,鲁迅的不少作品都开创性地运用了儿童视角。如鲁迅的第1篇作品《怀旧》(文言小说)用的就是儿童视角。在小说集《呐喊》中,《孔乙己》《故乡》《社戏》都设置了儿童叙事者,而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更有许多篇幅以童年的“我”来叙述故事。

    儿童视角大致可分为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和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及准儿童视角。所谓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是指成!作者依据童年回忆来结构视角,作品内容主要来自于儿时的记忆童年的回忆,其中的儿童形象即第0人称经验自我,如鲁迅的《故乡》《社戏》等;如果作者在文本假定:个孩童作为戏剧化角色,而其中的情节来源与作者的童年经历无关,即形成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如《孔乙己》等。还有0些作者选择!些有儿童气质的弱者或傻子、疯子的视角作为叙事的用度,他们在文本叙述形态上与儿童视角有着基本相同的功能,我们暂且称之为准儿童视角。不论剑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还是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以及准儿童视角,鲁迅在创作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并由此带来了独特的文本效果。

    (节选《论鲁迅作品中的儿童视角》)

    1. (1) 请从提取文章信息的角度,根据表格内容提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文章

      快乐的事

      好玩的地方

      童年特点

      《从百草因到三味书屋》

      拨何首鸟、摘覆盆子、雪地捕鸟

      百草园

      《鱼鳞瓦》

      鱼鳞瓦的房顶

      朴素、平凡、简单、动人

      鱼鳞瓦的灰色

    2. (2) 小明从赏析景物描写的角度对前两个文本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表格内容提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文章

      语句

      艺术手法

      表达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芙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上……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多感官结合

      《鱼鳞瓦》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

      表现出鱼鳞瓦真实、朴素、厚重的美,以及撼动人心的气魄。表达作者对承载童年美好回忆的鱼鳞瓦的热爱。

      备注:艺术手法的运用形式可以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3. (3) 作者鲁迅和肖复兴分别称百草园和鱼鳞瓦的房顶为他们的“乐园”。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乐园”的理解。
    4. (4) 下面是莫怀戚《散步》的片段,请根据文本三的内容,设置“无知者”的视点,以第一段中“儿子”的语气,改写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12分,共4小题)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某校七年级(1)班近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
  • 13. (2022七上·贵州期末) 请从下面两则名句中任选一句,将它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 14. (2022七上·贵州期末) 活动中某同学把搜集到的读书方法整理如下,请结合其中一条,说说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你如何借鉴?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 15.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传递的信息。

    【链接材料】: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获得知识。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 16. (2022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名著《西游记》
    1. (1) 知识竞答:《西游记》是明代 (作者)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 (2) 传递名著力量:在《西游记》这部名著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能反映“理想使人奋勇前进这一主题,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五、作文(60分)
  • 17. (2022七上·贵州期末) 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跨入初中校园,我们又开启了一段追求远大理想、触摸科学与时尚的生活。初中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苦闷的;初中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伴随……初中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却又常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

    题目二: 最美好的瞬间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若选题目一,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 600 字以上的文章;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