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41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3八下·大石桥期中)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 题。   

    【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跋"屡歇,抵欢喜台。返对见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③栏楯④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同“埤”,城上短墙。④栏:栏杆。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折蛇行        斗:     

      悄怆幽           邃:

      屡高屡低      踵:     

       欢喜台    抵: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3. (3) 两文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
    4. (4) 【甲】【乙】两文虽然同为山水游记,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 2. (2023八下·朝阳期中)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子瞻迁于齐安 , 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道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③移日:连续好几天。④洒然:吃惊。⑤要之:总之。⑥委于臭腐:(吃下的食物)都归于腐臭。

    1. (1) 下列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斗折蛇行”可以翻译为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B . “酌水而饮之”中的“而”在这里是连词,表顺承。 C . “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 .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的“所以”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所以动心忍性”用法相同。
    2. (2) 下列关于《小石潭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B . 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欣赏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有喜有忧,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 C . 本文的写景特点之一是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比如描写小石潭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的形状,用“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D . 本文用词简洁生动,语言优美,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3. (3)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4.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拾 涧 实 酌 水 而 饮 之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5. (5) 甲乙两文分别是柳宗元和苏轼被贬后所作,甲文“心乐之”,乙文“有乐于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两文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 3. (2023八下·新会月考) 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一食尽粟一石( )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2.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马”为喻,抒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愤慨之情。 B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C . 文章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来论述中心点,同时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D .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马喻人,委婉地表达出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 4. (2023八下·新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黄州① 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 ,得疾。闻麻桥人 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 辄深了人意。余 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 ”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 有王逸少③ 洗笔泉,水极甘,下 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 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 。 ”是日剧饮而归 。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ɡ)田:察看田地的好坏。 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 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悲伤。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日光下            ②折蛇行,明灭可见

    2.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②下临兰溪  

    4.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安 常 虽 聋 而 颖 悟 绝 人 以 纸 画 字 书 不 数 字

    5. (5) 选文与《小石潭记》均是作者被贬后的出行记游之作,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所 表达情感的不同。
  • 5. (2022八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           ②策之不以其

      豫章太守          ④吾之礼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3. (3) 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 6.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下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杨氏入山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布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引:带领。②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③戒:告诫。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渔人甚   ②阡陌交通③便还家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林尽水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丝纱、麻布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 子来迟/ 王命急宣 C . 不私藏/ 出酒食 D . 可同处/ 渔者歌曰
    4. (4) 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5. (5) 两则文言所写的故事里,村民和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 7. 【例题二】【雅礼洋湖第一次月考】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船 / 屋俨然 B . 与外人间隔 / 迷,不复得路 C . 开朗 / 环堵萧 D . 向所志 / 病终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亲朋好事

      A . 不可知源(《小石潭记》) B .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 余人各复延至家(《桃花源记》) D . 必先苦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 (4) 作者在【甲】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