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34年,德国化学家格罗特斯在解释水的电解反应的机理时指出:在电流的作用下,水分子变为带负电荷的氧原子和带正电荷的氢原子。法拉第同意并提出:电离是企电流作用”下产生的。
材料二: 1883 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在研究溶质的实验基础上,猜想盐溶液中存在某种电离。他认为:构成盐的组分——“正电基”及“负电基”是简单地混合在盐溶液中的。
材料三:1884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在前人实验成果及自己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电离理论。他认为:当盐溶解在水中时,会自动地离解而并非只有在电流通过时才发生离解。他认为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物质就是酸,溶于水能电离出OH的物质就是碱。酸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决定了酸的强度:同样,贼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决定了碱的强度。
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加入2亳升1%淀粉溶液,37℃水浴5分钟。
②另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4、5、6.分别加入1亳升胰淀粉酶+1毫升5%的盐酸、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蒸馏水、1亳升胰淀粉酶+1亳升5%的氢氧化钠溶液,37℃水浴5分钟。
③如图甲将试管两两混合后,再将试管1、2、3继续37℃水浴5分钟。
④将三组试管取出,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记录各试管颜色变化情况。
为探究A、B药块的组合方式对氧烛产氧量的影响,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闭合开关,固定A点,移动触点N使AN弧长为L1(0cm<L1<50cm)的位置。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③多次改变L的长度,重复步骤2。
实验后,小科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电流随弧长L变化的曲线如图么:
燃气灶烧水时的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情况分析如下。
如何才能提高燃气灶烧水的效率,小科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一由热水散热损失(Q1)的研究
在一水壶中盛水4.0kg,用燃气灶将水烧开(燃气灶头和水壶吸收的热量忽略不计)后让其自然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相应的温度,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资料一:潮流和风促进了海水涌动,使得底层大量的含N、P元素的物质被带到表层。
资料二:夜光藻,生活习性类似原生动物,也称夜光虫,以硅藻(单细胞植物)为食。其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25℃。
资料三: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夜光藻细胞中的荧光素酶能催化体内的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浅蓝色的冷光。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解释春末夏初在海边形成“蓝眼泪"的原因。
方法一:将生成的碳酸钙固体进行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a克。
方法二:通过生成的氢氧化钠晶体质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得质量为b克。
结果发现a大于b,请说明a大于b的原因。
设计要求:.①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②为保证潜水艇正常工作,应尽可能提高工作舱的体积。
方案 | 工作舱体积/厘米3 | 水舱体积厘米3 |
1 | 450 | 350 |
2 | 480 | 320 |
3 | 500 | 300 |
4 | 520 | 280 |
温度 溶解度(克) 物质 | 0℃ | 10℃ | 20℃ | 30℃ | 40℃ |
NH3 | 89.9 | 68.3 | 52.9 | 40.9 | 31.6 |
CO2 | 0.33 | 0.23 | 0.17 | 0.13 | 0.1 |
[项目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