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下列对于中学生来说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体重约为300N B . 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0.9m/s C . 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60km/h D . 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1000N
  • 2. (2023·桂平模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   )
    A . 千克 B . C . 牛顿 D .
  • 3. “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手影”游戏,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河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了的“影”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①手影——光的直线传播;②倒影——光的折射;③电影—凸透镜成像;④杯弓蛇影——光的折射。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4. (2023八上·江岸期末)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就有光学、力学、声学、磁学、热学方面的内容,其中记载冰透镜“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冰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 “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 D . “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焦点
  • 5.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相对而立,如图所示当甲用 60 N 的力推乙时,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如果最初是乙用 60 N 的力推甲,仍然是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B . 乙受到的支持力与乙对滑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甲受到的推力与甲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 乙对甲的推力小于 60 N
  • 6. 下列图片展示了北京冬奥会比赛中的一些场景,相关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 如图1所示,谷爱凌夺冠决赛中完美旋转,她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 . 如图2所示,苏翊鸣能腾空旋转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C . 如图3所示,武大靖蹬地加速通过弯道,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 如图4所示,徐梦桃从最高点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 7. 如图所示,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锤头能牢牢地套在锤柄上是因为锤头具有惯性 B . 手竖直握住锤柄静止不动时,增大手对锤柄的握力,摩擦力不变 C . 该实验说明锤头没有惯性 D . 当锤柄撞击到物体时,以锤柄为参照物锤头是运动的
  • 8. 疫情期间人们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扫场所码,当使用手机扫场所码时,手机相当于( )
    A . 照相机 B . 投影仪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 9. 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 5N 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 5N 的拉力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

    A . 5N B . 2.5N C . 10N D . 15N
  • 10. 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折纸青蛙”,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此时青蛙相对于桌面静止,松手后,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蛙向前跳动时,青蛙所受合力为零 B . 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桌面对青蛙的力大于青蛙的惯性 C . 用手按住青蛙后部时,青蛙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每空1分,作图每题2分,共计22分)
  • 11.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轻质卡片,是为了忽略卡片的力;为了探究不相等的两个力能否平衡,操作方法是;如果没有摩擦等因素影响,在卡片平衡时,小明用手向上托一下左侧钩码(卡片和钩码始终末接触滑轮),当手离开钩码后,卡片将(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 12. 某中学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温度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 13.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学校正在建教学楼,小敏同学看到砖工师傅拿起半块砖头拴在细绳的一端挂在墙角边,让砖块自然下垂,实际上这是因陋就简制成了一个重锤线,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砌的墙面(选填“水平”或“竖直”);这个重锤线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

  • 14. 如图为小明在课间跑步的场景。小明的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跑步时,使小明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选填“鞋”或“地面”),图中鞋底对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选填“左”或“右”)的。

  • 15. 如图所示,冰壶离手后,此时(填“受到或“不受”)人的推力的作用,冰壶继续向前运动, 说明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 力来维持,冰壶最终变为静止都是因为受到了作用的原因,说明力是(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6. 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上,物体重力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3月23日,宇航员王亚平做太空抛物实验。她把“冰墩墩”向前一扔,“冰墩墩”并没落下去,而是沿原来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依据定律来解释。冰墩墩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以王亚平为参照物,冰墩墩是的。

  • 17.    
    1. (1) 如图是冰壶比赛中正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冰壶,请画出冰壶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O点是冰壶的重心。

    2. (2) 请补充完成有关凸透镜的三条光线

三、探究与实验(本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计22分)
  • 18.    
    1. (1) 如图所示,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或“凹”).

    2. (2) 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只需填写一种).
  • 19.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 (2) 器材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 (3) 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的清晰像是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 (4) 将蜡烛再向左移动10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也可以将蜡烛(选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
  • 20. 如图所示,小丽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质量相等、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个物块A、B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

    1. (1) 用A做实验,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6N,则木板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N,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N。再把B叠放在A上做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 (2) 将B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再与用A做的实验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填“面积大小”或“粗糙程度”)的关系;用A、B分别做实验时,地面对水平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 21. 篮球运动员传球时,篮球撞击地面后能准确反弹到远处队友手中,小明好奇篮球撞击地面后反弹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同学讨论后,他们觉得可以用弹性小球代替篮球,对小球撞击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

    猜想2:与小球撞击地面时的入射方向有关;

    猜想3: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 (1) 对于猜想1,联想到旋转的乒乓球打到台面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判断猜想1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 (2) 为验证猜想2和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每次都让弹性小球从压缩相同长度的弹簧的下端,由静止弹出并撞击地面,分别改变地面的粗糙程度和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 , 测出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记录数据如下表。

      夹角α

      20.0°

      30.0°

      45.0°

      60.0°

      70.0°

      夹角β

      玻璃地面

      25.5°

      34.7°

      49.2°

      63.5°

      72.8°

      木板地面

      28.6°

      37.3°

      51.6°

      65.4°

      74.1°

      水泥地面

      30.9°

      39.2°

      53.9°

      67.5°

      76.6°

      ①对于猜想2,分析数据可得到βα的定性关系:当地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球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越大,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就越,说明猜想2是正确的。

      ②对于猜想3,小明认为表中α一定时,各次测得的β不等,这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所以猜想3是错误的。你(选填“赞成”或“不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是

    3. (3) 用每隔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某次小球从地面O位置反弹至D位置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小球是从图乙中的(选填“A”“B”或“C”)位置开始入射的。
    4. (4) 同学们分析:当α一定时,随着地面粗糙程度变小,βα越接近,由此推理,如果地面没有摩擦,则βα应相等,请写出一个用此思想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实例:。
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 22. 某汽车重力是1.6×104N,在一次测试中,该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取g=10N/kg)。求:
    1. (1) 汽车的质量;
    2. (2) 汽车运动的距离;
    3. (3)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 23. 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弹簧原长为0.060m,探究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表是他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实验时拉力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很轻(即自身质量不计)。

    弹簧受到的拉力F(N)

       

     

     

    弹簧的长度L(m)

    0.060

    0.070

    0.080

    0.090

    0.100

    0.110

    1. (1) 拉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式为。
    2. (2) 当弹簧长度是0.135m时,求此时该弹簧所受的拉力。
    3. (3) 该弹簧在弹性限度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 求该弹簧的最大长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