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黑格尔《美学》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作那样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很一般的东西,诸如谷仓、火灶、猪圈、鸡舍等等,也都如此大量地、严肃认真地塑造刻画,尽管有的是作冥器之用以服务于死者,但也仍然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在后世就难以再看到。正如荷兰小画派对日常世俗生活的回顾玩味意味着对自己征服大海的现实存在的肯定一样,汉代艺术的这种丰富生活场景也同样意味着对自己征服世界的社会生存的歌颂。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要远为宏伟巨大。这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奴隶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它虽从楚辞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却已是脱离原始歌舞的纯文学作品了。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赋体物而浏亮”,从《子虚》《上林》(西汉)到《两都》《两京》(东汉),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尽管有所谓“讽喻劝诫”,其实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仍在极力夸扬、尽量铺陈天上人间的各类事物,其中又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事物和物质对象;山如何,水如何,树木如何,鸟兽如何,城市如何,宫殿如何,美女如何,衣饰如何,百业如何……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烦琐、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扬。这与汉代画像石、壁画等等的艺术精神不正是完全一致的吗?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它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是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而存在于艺术中。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融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汉代文艺尽管粗重拙笨,然而却如此之心胸开阔,气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记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辞赋之所以要文辞绮丽,是出于拟情状物的需要,以情感的状态表现外物,需要巧妙艳丽的文辞;而状物,在模山范水之际形容描写事物复杂的体貌,也要求“言务纤密”。且看汉代赋家的赋文写作,司马相如的诸篇赋文如《上林》《子虚》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充分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繁类以成艳”;王褒的《洞箫赋》对于箫的声音状貌的描绘可谓穷尽变化,词藻丰富;班固的《两都》“极众人之所眩曜”,其《西都赋》汪洋恣肆,《东都赋》语言典丽,是最早描绘大城市艺术形象的名篇;扬雄学习司马相如赋的“弘丽温雅”,其《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大名赋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其用辞构思,亦华丽壮阔;张衡的《二京赋》文笔刚健挺拔而体制宏大富丽。凡此种种,均可以看出汉代辞赋在写作上的共同风格即“丽”。

    很多汉赋家同时亦精通文字学,如司马相如,即作过字书《凡将篇》。袁枚《随园诗话》中评价汉赋说:“古无类书,无志书,无字汇,故《三都》《两京》之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心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书,当类书、郡志读耳。”可见,堆砌词藻,在用字上夸奇炫博,几乎成了当时赋家的习气。为了“体物写志”,汉赋家在写作时“铺采擒文”,极力铺陈词藻,彰显文采,大肆渲染夸张,这种夸饰之风从战国末期的宋玉起就开始盛行。汉赋在形式上还讲求对偶和声韵,“丽”本身即为偶对之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而四、六言的句式和灵活的用韵则使汉赋易于诵读,抑扬谐调。

    (摘编自唐燕飞《汉赋的文体风格》)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是汉代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汉赋与楚辞有着相承相因的关系,却完全摒弃了楚辞宜歌宜舞和讽喻劝诫的特点。 B . “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既表明汉赋对象、领域广度前所未有,也体现出其仰观宇宙、俯察万类的胸怀和崇高宏丽的美学特征。 C . 艺术形象是人生活的对象化,也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对对象化世界进行观照的目的是体现对自身征服世界的颂扬肯定。 D . 汉赋讲究堆砌词藻,虽有烦琐呆板之嫌,却也体现出中国文字的丰富细腻,洛阳民众也因之而争购《三都》《两京》之赋以收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赋注重铺陈现实百事,说明“美”贴近人的生活,具有现实色彩;也意味着国人主体意识觉醒,标志着中国世俗文学的产生。 B . 与汉代画像石、壁画等艺术形式相比,汉赋的题材更加丰富,但它们表现出的对世界图景的关注和爱好的艺术精神却完全一致。 C . 李泽厚将汉代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和追求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大大地提升了认识的高度、深度和论证的可信度。 D . 汉赋文辞绮丽是状物抒情的需要,因为状物要细致缜密地表现物象的体貌特征,抒情也要以巧妙艳丽的语言传递对外物的情感。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汉赋美学特征的一项是(   )
      A . “铺采摘文,尽赋之体;体物写志,尽赋之旨。” B . “取天地百神之奇怪,使其词夸;取风云山川之形态,使其词媚。” C . “其题包涵,至大无外,遂自由铺陈,尽情敷写。” D .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4. (4) 材料一第一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析。
    5. (5) 汉赋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2.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  斗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 . “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 . “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 . “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2. (2) 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 . 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 . 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 . 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3. (3) 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4. (4)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良年少,未宦事韩。秦破韩,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 , 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张良)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惟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会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 .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 .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 .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文中称秦将为“贾竖”,含有贬义。 B . “独韩信可属大事”与“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C . “诸侯期不至”与“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期”字含义不同。 D . 子房,是张良的字。古时称字是出于对人的礼貌,即使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称张良为子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B . 刘邦想攻打峣山下的秦兵时,张良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派人利诱秦军将领,联合他们一起攻占了咸阳。 C . 张良在败峣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方面运筹帷幄,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D . 刘邦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在封赏功臣时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却委婉拒绝,最后被封为留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②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5. (5) 当刘邦给张良三万户封赏时,张良为什么婉言谢绝?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②伶俜:漂泊,流离。③一枝安:典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比喻自己入职严府,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突出诗人“宿府”时的环境气氛和心理状态,其中“蜡炬残”既是写景,也是诗人为公务鞠躬尽瘁的写照。 B . 颔联写“宿府”所闻所见,角声悲语无人听,月色虽好无人看,景中含情,传递出悲伤难抑、孤独寂寞的心情。 C . 颈联中“风尘荏苒”语义双关,既指诗人漂泊之艰辛,又指战乱延续时间之长,二者都是与亲朋音书断绝的原因。 D . 末句用典抒情,委婉表达诗人身暂得安而心实不安;“一枝”又巧妙照应首句之“井梧”,体现出诗歌结构之绵密。
    2. (2) 诗歌第六句中“行路难”三字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 5.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就“”。
    3. (3) 《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从整体上写出阿房宫的外形特点的语句是“”。
    4. (4) 《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恢弘的气象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6.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中国多地都市掀起一股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场景让无数消费者步入诗意时空。

    围炉煮茶讲究氛围,庭院里摆上竹编桌椅,四周悬挂纸灯笼和书法字画,桌子中间摆上炭炉和茶罐,周围铁丝网盘空余处则放上年糕、板栗等秋冬氛围十足的食物。而像柿子、红枣这些颜色鲜艳的水果,放在木制托盘里才会       

    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良辰美景,与亲朋好友一边煮香茶美物,一边        , 好不惬意。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年轻人背负着压力奔赴在路上,而围炉煮茶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与飞盘、攀岩等激烈户外活动       

    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对新中式茶文化的兴趣。以炉煮茶自古有之,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就是指雪天煮茶。如今,文人士大夫的        走入民间,茶点也可海纳百川,万物皆可围炉而。这反映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创新,包含着从世俗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和对传统生活美学的追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得益彰  谈笑风生  大相径庭  闲情雅致 B . 相辅相成  谈笑风生  大同小异  悠然自得 C . 相得益彰  谈笑自若  大相径庭  闲情雅致 D . 相辅相成  谈笑自若  大同小异  悠然自得
    2. (2) 下面各句中两个加点词语的关系,与文中“万物皆可围炉而”一句中两个加点词语的关系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已经整整齐齐地堆好 B . 花草树木正在蓬勃生长 C . 这种感受人民很难捕捉 D . 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 7.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很早就通过选种育种来提高水稻利用价值。

    稻米如花,(甲)好的水稻选出来,也要人夸颜色好,也要清气满乾坤。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古代的穗选技术:“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

    早熟者苗短而息,   ①  。(乙)选种重点就是“好色”:一是要谷粒色泽金黄、青秆黄熟,二是要柱头外露、以诱惑别的花粉。现代的选种,(丙)初选时也要细长粒,要长穗子,要有色彩。(丁)经过一株一株的拨弄和掂量,才能获得好的产量与品质。

    现代的水稻育种,  ②   , 比如杂交育种,诱变技术,基因育种等等。总的来说,育种的第一步是发生变化,第二步是选择希望。比如诱变技术,是以人为的措施诱导植物遗传基因产生变异,然后在产生变异的植株中按照需要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③   , 现在作物的种子也能去外太空走一圈,感受宇宙射线和微重力,也就会产生一些诱发变化。

    1. (1) 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处化用诗句,融前人意境,又契合文意。 B . 乙处“好色”一词,贬词褒用,妙趣横生。 C . 丙处标点误用,应将两个逗号都改为顿号。 D . 丁处“拨弄”和“掂量”的位置不能互换。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