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1933年苏联自德进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 | 机器和设备 | 黑色金属 | 有色金属 | 化工产品等 | 合计 |
金额 | 41.65 | 14.93 | 2.92 | 6.57 | 66.07 |
1922—1933年苏联对德出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 | 原油和石油产品 | 木材 | 毛皮和毛皮原料 | 小麦、黑麦和大麦 | 食品 | 合计 |
金额 | 4.6 | 3.59 | 9.99 | 5.37 | 10.45 | 34 |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
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时期 | 外交政策及成就 |
建国初期 |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0世纪50年代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积极参与国际会议 |
20世纪70年代 | 积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实现中日中美建交 |
20世纪80年代 |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参与多边外交 |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外交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 |
中共十八大以来 | 奉行宽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多边外交,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
对于上表所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侧重,你有什么认识或见解,提取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主题,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材料一:1865年内战结束以后,美国步入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阶段。美国积极借助其经济权力,开展以互惠贸易协定为主的贸易外交,将美国的影响与声望扩展到加勒比与中美洲地区。1890年,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没有包含任何互惠条款的《麦金利关税法案》,赋予总统以该判、达成互惠性商业协定的权力。此后,美国与巴西,西属古巴等中南美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优惠贸易协议。此后在强大关税与贸易保护的压力下,美国与美洲国家的互惠贸易协定陷入了沉寂状态。193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与拉美各国缔结贸易协定和关税互惠条约,由此确定了贸易政治的基本制度性框架。
——摘编自白云真《美国崛起过程中经济外交及其启示》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鲁门政府制定出了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政策方案,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反对者认为欧洲复兴计划议案不但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会激化国际紧张局势。杜鲁门政府则强调,面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严重“威胁”,美国应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商业利益团体也认识到欧洲是美国商品、文化和民主的广阔市场,支持援助欧洲。《1948年经济合作法》对欧洲复兴计划的援助条件、援助方式以及援助机构的设立等重要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立法形式保证了欧洲复兴计划的启动和执行。该法案不仅加强了美国对外援助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化程度,而且采用专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欧洲复兴计划,为后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摘编自李昀《美国国内围绕欧洲复兴计划议案的辩论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