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内忧”,“丁”意为遭逢、遇到,“丁内忧”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 “诏”,指帝王的诏命或帝王下达命令,如《促织》中“诏赐抚臣”即指后者。表达帝王诏命的词语还有敕、谕、诰等。 C . 黔首,指平民,多在战国与秦时使用,当时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古时平民亦可称为“黎民”“布衣”“庶人”等。 D . 五帝,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 2.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 .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 . 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 . 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 3. (2023高二下·龙江期中)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B . 阡陌指田间小路,也可指田野。“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  “陌”是指东西走向 的田间小路。 C . 《汉书》为东汉班固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 . 宗庙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士大夫三庙,庶人一庙。
  • 4. (2023高一下·鹤岗期中) 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 )
    A . 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姐妹为“悌”。 B . 商贾:商人的统称。古人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故有“行商坐贾”之说。 C . 季父,叔父。古代用孟、仲、季表示兄弟排列顺序,“季”表示排在最后的。 D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5. (2023高一下·台州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牧,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同时期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B .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极言细微。 C . 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环绕。 D . 公侯,古代指公爵与侯爵。《礼记》把爵位分为依次递减的公、侯、子、伯、男五等。
  • 6.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史上一向“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 .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C . 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 .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 7. (2023高一下·泰安月考)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芹意:见《列子杨朱》。古时有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蛰于口,惨于腹".意思就是这东西不起眼,我自己尝了感觉不错,就是不知道您感觉什么样。这句话是谦辞,形容自己送给您的东西不好,请对方多包涵。后来就用"献芹"、"芹意"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B . 大比、春闺:"阐"指考场,明清科举制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取的为“生员”,第二级为乡试,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考取的为“贡士”。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也称大比。乡试在春天称为"春闱",会试在秋天称为"秋闱"。 C .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为自上命下之词,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之后则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 . 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三国时孙权所建,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皆建都金陵。
  • 8. (2023高二下·天津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诗歌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C . 词是诗的别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配上音乐可以演唱。始于隋唐,发展于五代,盛于宋代,形成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为代表的的豪放派两大流派。 D .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
  • 9. (2023高二下·天津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表时间,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 B . 鸡鸣,古代记时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夜里1点至3点。 C . 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聚会的日子。 D .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 10.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不仅创立了与儒家并为"显学"的墨家学说,而且创立了以几何学、光学、力学为突出成就的整套科学理论,被后世尊为"科圣"。 B .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李斯等。其中韩非与李斯皆师从儒家学派的荀子,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C .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利等级的象征,如“冠族”指仕宦之家,显贵的豪门世族: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着绯袍,另配佩金鱼袋。 D . 中华史前文明时期五位人文始祖,即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并称"五氏"。其中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 11. (2022高二上·城厢期末)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汉:汉武帝年号。年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每个皇帝都有多个年号。 B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为伶人写的传记。 C . 七庙隳:指毁灭了很多寺庙,就是百姓遭受祸害的意思。 D . “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猪,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12. (2022高一上·勃利期末)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金属制品,《劝学》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B .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 . 我国古代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如“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 13. 下列关于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B . 六军,按照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C .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 14. (2023高二上·永吉期末)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 .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 . 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 .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 15. (2023高二上·潮州期末)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阕”“除服”含义相同。 B . 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 C . 犯跸,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跸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 D . 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
  • 1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 . 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 .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 .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 17. (2023高二上·沈阳期末)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 . 服阕:古代居丧时穿丧服。古代官员如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C . 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 .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 18. (2022高一上·临海期末)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C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 19. (2023高一上·松原期末) 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农历每月十五叫望,   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B . 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 C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D . 在古代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可以记年、月、日、时等,“壬戌之秋”和“元和十年”都属于此纪年法。
  • 20. (2022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 . 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 .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后,根据其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有褒扬之意的称号。 D . “干支”,指十二天干与十地支的合称,古代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六十年作为周期循环往复。
  • 21. (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 搢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同“缙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C . 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D . 农桑,指耕种和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 22. (2022高一上·阳明期中) 下列各项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 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C . 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 23. (2022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内艰”即”丁父忧”。遭逢父亲去世。古时子女遭逢父母去世,为官者要辞去官职。守丧三年。 B .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也称“服除”,褐”是古时贫贱或地位低下的人穿的衣服。 C . 古时常用特定的词语表示日期。如“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是农历每月三十日,“朔"是农历每月初一。 D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即为王公年次纪年法。
  • 24.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解设不变确的一项是(  )
    A .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B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芣苢》重章叠唱,节奏明朗、轻快,流露出劳动的喜悦。 C . 人物通讯注重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精神;而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D .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 25. 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 .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 .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 .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 26. 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 . “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 .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 . 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 27.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B . 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就是“祖道”。 C . 会试,明清两代每两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D . 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亦为官名。
  • 28. (2022高一上·长春期中) 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另有“名贱字贵”之说,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 . 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 . 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D . “元和十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后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 29.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其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反对“霸道”,提倡“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D . 《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与《论语》《孟子》《诗经》合称为“四书”。
  • 30.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句出自《诗经·郑风》,“衿”意为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服装。 B . “周公吐哺”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原句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为洗头和吃饭都要停顿多次,表达周公对贤才的渴慕。 C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句是向六朝大小谢致敬,前句写谢灵运做的登山木屐,后句化用谢眺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D . “空中闻天鸡”句中的“天鸡”源自古代传说,指东南桃都山上有大树“桃都”,树上栖有天鸡,一唱而天下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