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 活第2课 新航路开...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5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人口(百万)
    1615年 42.52
    1753年 183.68
    1812年 333.7
    1822年 372.46
    A . 清朝前期社会的安定 B . 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C . 高产农业作物的引入 D . 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 2.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
    A .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B . 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C . 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D . 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 3.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 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 B . 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 C . 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 D . 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4. 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同时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 . 小麦、水稻、牛、马 B .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 . 玉米、水稻、牛、马 D . 马铃薯、番茄、南瓜、葡萄
  • 5. 中国引进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超过了20种。这些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
    A . 丰富了中国农产品种类 B .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C . 利于充分用地和养地 D . 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
  • 6.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以下关于小麦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

    ②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

    ③小麦的传播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殖民者扩张的手段

    ④小麦在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的第一大农作物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16世纪以来,外来物种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外来作物计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近30种。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结果 C .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果
  • 8. (2023高二下·鞍山月考)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这一状况反映了(   )
    A .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 B . 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 C .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 D . 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 9. 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
    A . 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B . 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物种大交流 C . 导致东方世界从属于西方世界 D . 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
  • 10. 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甘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 .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 .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 .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 11. (2020高二上·天津月考)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 . 小麦、柠檬、牛、马 B .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 . 玉米、水稻、牛、马 D . 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 12. “马尼拉大帆船”(如图),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据此,工人最有可能卸下的物种是 (    )

    A . 玉米 B . 水稻 C . 葡萄 D . 咖啡
  • 13. 明代中叶以后,全国人口分布愈发不平衡:江南、华南数省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总面积更大的北方诸省总人口只有江南、华南各省的三分之一。但山区众多的江南、华南各省,却几乎没有从平原广布的北方调入粮食。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
    A . 元朝调整运河走向,全国物流顺畅 B . 游牧民族频繁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 . 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南方推广较早 D . 国家政治重心南移,人口增长迅速
  • 14. (2023高二下·定远月考) 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 B .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 C . 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 D . 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 15.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清)《沅州府志》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南北方气候差异 B . 人口增长的需求 C . 殖民活动的推动 D . 经济结构的变动
  • 16. 中世纪的西欧人把胡椒等香料视为财富,上流社会的宴会上最先上桌的不是主菜,而是用金银碗碟盛着的香料。16世纪后,胡椒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寻常人家的生活元素。该材料说明物种交流 (    )
    A . 促进了世界文化交融 B .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 . 冲击了原有社会等级 D . 推动了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7.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18. (2022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距今7200年至5400年,印第安人已开始栽培辣椒。1493年,哥伦布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后传入葡萄牙。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后传入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辣椒通过各种路线和渠道传播,到18世纪中叶以后,部分品种的辣椒在培育过程中,辣度不断降低,至此才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明代后期,辣椒传入我国。康熙年间,贵州苗族地区把辣椒当药品,驱寒祛湿开郁。清期末年辣椒进入川菜菜谱,成为川菜中主要调料之一;湘菜因辣椒而兴起。建国后,辣椒与其他品种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快速发展,开发出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等多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现今,我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重辣区、微辣区、淡味区等三大层次的辛辣区,辣椒成为地域文化符号。

    ——摘编自邹学校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种植与传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辣椒的传播和食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