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

更新时间:2023-07-21 浏览次数:30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共45分。)
  • 1.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青春永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里,学校开展青春诵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小勇试读时,碰到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青年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gù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jí   之忧哉?

    1. (1) 依次给这段文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循(xún) 迢(tiáo) B . 循(xún) 迢(zhāo) C . 循(dùn) 迢(tiáo) D . 循(dùn) 迢(zhāo)
    2. (2) 在这段文字拼音后的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 汲 B . 顾 及 C . 顾 汲 D . 故 及
    3. (3) 请你联系文段语境,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项,帮小勇确定文段画线句中“资”的解释( )
      A . 积蓄 B . 资质 C . 凭借 D . 资历
  • 2.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推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使得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B . 屈原起源说只是端午文化的源头之一,但千年以来,他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他的篇章愈加脍炙人口,他的精神愈显崇高伟大。 C . 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随着我国粮主要作物小麦自南向北渐次成熟,丰收的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D . 据介绍,推行电子居住证是一项进一步便民、利民的举措,能够优化服务流程和申领使用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好事。
  • 3.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 B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拟人) C .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对比) D . 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对偶)
  • 4.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和课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辟”的意思是征召,与《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含义相同。 B . 长短句,是词的很多种称呼中的一种。词产生并盛行于宋代,其中词牌与词的格式、节奏、声律等有关,词名(题目)则与词的内容有关。 C . 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九宾(古代举行大典时所用的极隆重的礼仪,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递上国书等。 D . 持节,节即旄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一般都会执符节以为凭证。
  • 5.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 .   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 .   颜色憔悴
  • 6.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几十个伶人就把他困住,最后命丧国亡,为了天下而被耻笑。 B . 信义安所见乎?译:(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C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因困倦而沉没。 D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译:通晓治理,善于乱政,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 7.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和词牌一样,曲牌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元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的一套曲子。 B . 曲词前四句借美景无人欣赏来暗示主人公青春萌动的心理,也让细腻敏感的林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认定是“戏中的好文章”。 C . “朝飞”之后十六字,赏春美景画面感十足,通过景物实写,细摹出幽禁在深闺的“锦屏”女子终得自由赏玩外部世界的喜悦心情。 D . 本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美好的春色和微妙的情感交织互映,自然写出女主人公面对美景暗自惊诧,转而对景自怜的情绪流转。
  • 8.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 .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卸落、坠下 D . 嘻,善哉!技至此乎?         盖:大概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 . 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C . 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D . 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 . 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 . 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 .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9.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摘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 (1) 第①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简洁、明了、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 B . 本段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 C . “运用脑髓”的意思指思考,需要啥要先拿定主意。 D . “放出眼光”指分辨好坏,认真挑选;“自己来拿”是说有目的地动手。
    2. (2) 第②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昏蛋”的态度是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 B . “孱头”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 C . “废物”的态度是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 D . 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有其正确的地方。
  • 10. (2023·天津市模拟) 下列有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B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的是贾惜春因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而遁入空门。 C .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离别故土、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远嫁的命运。 D .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出自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1.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阕刻画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才能。“ 仅此一句就突出周瑜的气魄和才干,有强烈的气势。
    2. (2) 自省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劝学》中所说“ ”,只有自我反省,方能不断进步。
    3. (3) 孔子在政治上要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课堂上没有尊者、长者的架子。他说“ ”,让学生不要被长幼束缚,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4. (4)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5. (5)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与“”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三、简答题(11分)
  • 12.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根据《乡土中国》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对应概念的序号。

    ①团体格局     ②差序格局    ③礼俗社会    ④面对面的社群

    ①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就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是对乡土社会的描述。

    ②在乡土社会,人们是在熟人里长大,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能天天见面,能以声气辨人,甚至能凭脚步声辨人,社会学上称这种环境为

    ③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这句话描述的是

    ④“没有具体目的,因为在一起生长而生发,无从选择,先我而在的环境”,这种“有机的团结”,是对的定义。

  • 13.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①。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乙】

    林冲夜奔

    (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俺,林冲。一时忿怒,杀死高家奸佞二贼③。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荐往梁山。俺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趱行。

    【新水令】(唱)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白)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作了禁军教头,征那土蕃的时节呵……

    【折桂令】(唱)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黄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烧,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教你海沸山摇。

    【得胜令】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呀,唬得俺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恐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叹英雄气怎消!

    【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老天!)怎能够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俺魂飘胆销,似龙驹奔逃。(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煞尾】一宵儿奔走荒郊,穷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请得兵来,(高俅,贼子!)誓把那奸臣扫!

    1. (1) 甲文划线句①“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将过来靠了门”具有多重作用,请加以分析。
    2. (2) 阅读乙文中唱词,分析:林冲的内心煎熬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 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4.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根据下面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七岁的小刚非常淘气,老是从汽车里向过往的车辆抛掷东西。反复劝说无效后,气急了的父母停下车,把他赶下去反省。过了几分钟,父母开车回来接小刚,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了。父母急坏了,一边拼命地寻找,一边报警。两百多人的搜索队搜寻了6天6夜,终于在附近森林一间废弃的小屋里找到了小刚,所幸他身体并无大碍,只是瘦了些。

    此事引发了很多议论:有人说父母不该这样惩罚孩子,有人说这孩子不管教怎么行,有人说这小家伙的生存能力还真强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