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一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24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45分)
  • 1.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bǎi/bó),你          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          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瑶)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tiē/tiè)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去用才能明了。

    1.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柏(bǎi)    瑶    帖(tiè) B . 柏(bó)   摇     帖(tiè) C . 柏(bǎi)   摇    帖(tiē) D . 柏(bó)   瑶     帖(tiē)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忧患    清醇    身临其境 B . 忧患     清纯     设身处地 C . 忧郁    清醇    设身处地 D . 忧郁     清纯     身临其境
  • 2.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榴结百子,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   )。不仅黄州烧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其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休戚相关。

    1. (1)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作馅

      ②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

      ③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

      A . ①③② B . ③①② C . ②③① D . ②①③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黄州烧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其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休戚相关。 B . 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其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紧密相关。 C . 不仅黄州烧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其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 D . 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其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休戚相关。
  • 3.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拟人) B .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C .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设问) D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 4.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度阡    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B . 兰泽多芳草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C . 会同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D . 卜儿哭上科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女角色。
  • 5.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美人兮天一方 B . 视为止,行为 C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D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6.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楼下的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B . 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C . 假此科敛丁口——假装向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用。 D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一缕一缕地在空中飘荡。
  • 7.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 . “卷起千堆雪”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 B .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 . “羽扇纶巾”写周瑜的服饰,突出其风度儒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 D . 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 8.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直绳  中:合乎。 B . 虽有槁  暴:晒。 C . 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D . 功在不舍:舍弃。
    2. (2) 下列句于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向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蟹六跪二螯
      A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 . 子路率尔而对曰 C .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 朝济而夕设版焉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比喻来说明道理,形象生动。 B . 作者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C . “积士成山,风雨兴焉”一句,运用比喻论证,旨在说明学习要专一。 D . 文章句式整齐,而且作者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 9.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直接的意涵或许还是“延迟领取养老全”。其实。在养老这个最普遍的社会伦理问题上,就经济谈经济,不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也缺交现代经济学应有的高度和智慧。

    毋庸讳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正一步步走近中国社会,劳动力充裕的“人口红利”越来越远,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步步紧逼。在劳动力供不应求、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老龄化局面到来之前,未雨绸缪确实很有必要。然而,提高退休年龄,把千斤重担“一头沉”地丢给了临近退休的老人们,这种做法,显失社会公平。

    公民在适当的年龄退休,靠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是劳动者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和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伦理责任。打个通俗的比方来说,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养”社会,午老的时候社会应该“养”我们,这是社会延续、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和法则。然而,大幅提高退休年龄的设想,却与这个外素的基本原则冲突。提高退休年龄,于老人们是勉强的“超期服役”,于国家和社会是推卸了一部分反哺和赡养老人的义务。

    即便法种可以规定理论上的延迟退休,但却无法强制要求企业聘用老人上岗。我国一半以上的劳动者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推行延迟退休制度,除去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老人可以自动延续就业。年老体弱的体力劳动者恐怕多数会无班可上,即使是白领专业人士地难幸免。一边是没法工作,一边是还没到退休年龄,这种两头落空的生存危机怎么解決?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实质,是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在人口总体规模已经得到比较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既然可以预期到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利转折,不妨考虑许多专家所呼吁的建议,通过审慎、科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度调整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避免人口年龄结构的“硬着陆”,这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必须考虑的重大国策。

      同时,养老金制度要大力实施“开源节流”的改革。财政在养老投入上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民生责任,企业也应该在养老支出上更多地反哺员工和社会;要通过实行养老制度“一元制”,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让渡”偏高的退休金给企业员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个复杂而艰巨的世界性难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猜不透的“斯芬克斯之谜”,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发达国家顺利走过了这条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超前预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真抓实干,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条百姓养老无忧的阳光大道。

    (选自古广进《延迟退休无力“单挑”老龄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延迟退休”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延迟退休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是“延迟领取养老金”。 B . 延迟退休缺乏人文关怀和现代经济学应有的高度和智慧。 C . 延迟退休是将社会问题的重担压在临近退休的老人们身上,此举有失社会公平。 D . 延迟退休于老人们而言是“超期服役”,于国家而言是推卸了反哺和赡养老人的义务。
    2. (2) 关于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延迟退休与社会延续、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互相冲突。 B . 法律可以规定理论上的延迟退休,但却无法强制要求企业聘用老人上岗。 C . 事业单位的老人和白领专业人士不受延迟退休的影响,可以自动延续就业。 D . 年老体弱的体力劳动者,极有可能会陷入两头落空的生存危机中。
  • 10.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列事例不能体现“熟人社会”的一项是(    )
    A . 生活中接触的总是同一批人,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辦别来者是谁。 B . 即使村子里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也不会因此认错了人。 C . 古玩行业中的人交流时,把判断有误、买了假货称作“打眼”。 D . 邻里间虽然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平时没有交流,有的甚至连对方姓名都不知晓。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1.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 (3)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4. (4) 如其礼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 (5) 千里澄江似练,。(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三、简答题(11分)
  • 12.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请依据《红楼梦》,在下列语句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1. (1) 《红楼梦》中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的悲刷下场。
    2. (2) 大观园中,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
  • 13.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选自《祝福》)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 (1) 甲、乙选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①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2. (2) 这两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甲、乙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4.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仇璋问:“君子有争乎?”

    子曰:“见利争让,用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文中子中说• 魏相篇》

    材料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