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0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实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 糖都能水解 C . 纤维素没有甜味 D .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 3.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在一定温度下A(g)+3B(g)2C(g)达平衡的标志是( )
    A . 物质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B . 单位时间内生成A、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 . 反应速率v(A)=v(B)/3=v(C)/2
  • 4.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W>Y>Z>X B . X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导电 C .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为Y D . W可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
  • 5.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 Cu(OH)2+HCl;Cu(OH)2+CH3COOH B . NaHCO3+H2SO4;Na2CO3+HCl C . NaHSO4+NaOH;H2SO4+NaOH D . BaCl2+H2SO4;Ba(OH)2+H2SO4
  • 6.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 B . 钠是一种灰色的固体 C . 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 . 钠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 7.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 图甲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 图乙表示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Δm随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的变化 C . 图丙表示合成氨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n(NH3)随时间的变化 D . 图丁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其他条件一定,改变起始时O2的物质的量,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随起始时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 8. (2023高一下·吉林期中)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通入 溶液中 B . 通入 溶液中 C . 通入 溶液中 D . 通入已酸化的 溶液中
  • 9.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降低尾气中CO的含量 C . 无论加入正催化剂还是加入负催化剂都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 . 把煤粉碎了再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 10.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某温度下,向10mL的0.100mol·L-1CuCl2溶液中逐渐滴加0.100mol·L-1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lg2=0.3,Ksp(ZnS)=3.00×10-25mol2/L2

    A .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B .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C . 该温度下Ksp(CuS)=4.00×10-36mol2/L2 D . 向100mL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2mol•L-1Na2S溶液,Zn2+先沉淀
  • 11.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通过电解g的水溶液制备b B . c具有漂白性,见光易分解 C . a与d制备22.4L(标况)b时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D . e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 12.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KClO3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B . 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 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 D . 转移5mol电子时,产生3molCl2
  • 13.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1mol/L 100mL的KI淀粉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

    溶液最终未变蓝

    氯气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B

    向浓度均为0.01mol/L的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10mL中加入1mol/L的氨水10mL

    只产生了白色沉淀

    KspCu(OH)2>KspMg(OH)2

    C

    向澄清的B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体积1mol/LNa2SO4溶液

    产生了白色沉淀

    BaCO3溶解度大于BaSO4

    D

    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成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

    KI3溶液存在平衡: I3I2+I-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4高二下·金水期末)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几种:Na+、NH4+、Mg2+、Al3+、Cl-。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 mL该溶液,加入32.5 mL 4.00 mol•L-1 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3 g。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测得滤液中c(OH-)=0.2 mol•L-1;②另取20.0 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 g。关于原溶液组成结论正确的是( )
    A . 一定含有Mg2+、Al3+、Cl- , 不含有Na+、NH4+ B . 一定含有Na+、Mg2+、Cl- , 不含有NH4+、可能含有Al3+ C . c(Mg2+)为1.75 mol•L-1 , c(Na+)为1.50 mol•L-1 D . c(Cl-)为5.00 mol•L-1 , c(Al3+)为1.00 mol•L-1
二、实验题
  • 15.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 MnO+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通过下表实验探究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4

    0.02

    4

    0.1

    0

    t1

    B

    T1

    4

    0.02

    3

    0.1

    V1

    8

    C

    313

    4

    0.02

    V2

    0.1

    1

    t2

    1. (1)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2) 其中T1=;V2=
    3. (3) 若t1 <8,则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的数据计算,0~8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 。
    4. (4) 在实验中,草酸(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时,褪色总是先慢后快。

      ①同学们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假设2: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反应生成的K+或SO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丙同学认为假设3不合理,其理由是

      ②丁同学用如下实验证明假设2:除了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是。(填化学式)

三、有机推断题
  • 16.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化合物G是合成新型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有机物Y为N−氯代丁二酰亚胺

    1. (1) A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 (2) A→B反应的条件X是
    3. (3) D、F相对分子质量接近,F熔点高于D的原因是
    4. (4) M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且含苯环。

      ②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2∶2∶1。

    5. (5) 已知:RCH2BrRCH2CN , 写出以甲苯、苯甲酸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四、工业流程题
  • 17.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过氧化钙常用作杀菌剂及封闭胶泥的快干剂,难溶于水,溶于酸生成过氧化氢。以大理石(含有少量氧化亚铁和氧化铁杂质)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Ⅰ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 , 使铁元素完全沉淀,则试剂A最好选用(填标号)。

      a.盐酸      b.硝酸      c.盐酸和过氧化氢 d.硫酸

    2. (2) 测得滤液M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若加入等体积的溶液时开始沉淀,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已知】。
    3. (3) 反应Ⅰ是放热反应.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反应生成产率的影响如下表:                                                                                                                                        

               的浓度/%

      5

      10

      15

      20

      25

      30

               的产率/%

      62.40

      63.10

      63.20

      64.54

      62.42

      60.40

      分析题给信息,解释的浓度大于20%后产率反而减小的原因:

    4. (4) 制备所得的过氧化钙中常含有杂质,实验室可按以下步骤测定的质量分数:

      步骤1:准确称取过氧化钙样品,置于的锥形瓶中;

      步骤2:加入蒸馏水和磷酸,振荡使样品完全溶解;

      步骤3:用的酸性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步骤4:平行测定3次(数据记录见下表),计算试样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

      1

      2

      3

      V(酸性溶液)/mL

      19.50

      19.48

      19.52

      已知: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关系为

      ①步骤3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若实验时刚洗净的滴定管未用酸性溶液润洗,则测定的的质量分数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五、原理综合题
  • 18.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Ⅰ.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1. (1) 用C表示10s内正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2) 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 (3) 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
    4. (4) Ⅱ.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10 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当t=0时,v(逆)=0 B . 进行到3 min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 . 10 min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D . 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