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3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上·绵阳月考)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 
    A . 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 B .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 D . 制定完备严苛法律
  • 2. 《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 
    A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 . 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 . 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D . 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 3. 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秦始皇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根据图,可推知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 )

     

    A . 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 B . 表彰皇帝功德 C . 配合灭六国的军事行动 D . 维护边疆安全
  • 4. 西汉贾谊认为:“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清代王夫之认为:“夫封建之不可复也,势也。虽然,习久而变者,必以其渐,秦惟暴裂之于一朝而怨满天下。”由此可见,在两人看来( )
    A . 恢复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 B . 制度的更替需要渐进的过程 C . 郡国并行制是最合适的选择 D . 郡县制实施导致了秦的灭亡
  • 5. 秦统一后,将原六国贵族、强宗约20万户迁至咸阳,另有一些迁至南阳、巴蜀等地;迁内地3万户至北河、榆中屯垦戍边,迁50万人至五岭戍守。上述举措 (   )
    A . 取消了贵族特权 B . 维护了政治稳定 C . 激化了民族矛盾 D . 促进了经济发展
  • 6. 古籍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文献资料与解读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古籍文献 

     

     结论 

     

     A 

     

     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荀子》) 

     

     皇权至高无上,理应终身世袭 

     

     B 

     

     (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史记·秦本纪》)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C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令黔首自实田”。(《史记·秦始皇本纪》) 

     

     政府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D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唐太宗终身勤政爱民 

    A . A B . B C . C D . D
  • 7. 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散布“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事后取“张大楚国”之义,定国号为“张楚”。消息传出,附近人民纷纷响应,各地从事秘密反秦活动的六国旧贵族也都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这反映出( ) 
    A . 起义人民都来自楚国旧地 B . 郡县制未能有效统治地方 C . 迷信思想在民间影响巨大 D . 各国贵族仍有一定号召力
  • 8.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 ) 
    A . 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B . 交通便利促进交流 C . 滥用民力负担沉重 D . 初步具备化学知识
  • 9. 里耶秦简日前整理公布了24枚户籍登记档案的简脉,每枚木肤登记一户家庭,木牍分栏、分项登记每户的资料,如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等信息。秦简的记载( ) 
    A .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 . 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 C . 弱化国家对人民的有效统治 D . 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10. 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还直接咒骂条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 违背先王之道 B . 刑法酷虐 C . 阶级矛盾激化 D . 骄奢淫逸
  • 11. 公元前218年,张良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秦始皇下令全国缉拿行刺者:“天下大索十日。”秦始皇还曾经在咸阳附近的兰池遇刺:“夜出逢盗兰池,见窘”,因此秦始皇下令“关中大索二十日”。行刺的张良等人被迫隐姓埋名。这反映出秦朝( )
    A . 社会治安不断恶化 B . 信息传播系统发达 C . 社会控制力的减弱 D . 皇帝权威遭受挑战
  • 12. 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之语,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由此可见,秦朝御史( ) 
    A . 具有独立司法权 B . 担任侍从顾问 C . 直接受命于皇帝 D . 位高而权重
  • 13.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 . 水利灌溉工程遍及南方地区 B . 水利技术领先于世界 C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将建立 D . 对南部边疆管控加强
  • 14. (2022高一上·咸丰月考) 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在四川地区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了关中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为征服岭南地区,秦始皇下令开凿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 
    A . 铁制工具的出现 B . 国家统一局面形成 C . 稳定的社会政局 D . 强有力的国家管理
  • 15. 由于靠战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张严刑峻法,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加强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材料侧面反映了( ) 
    A . 秦朝的暴政统治 B . 秦朝靠战争发迹 C . 秦朝速亡的原因 D . 秦朝的严刑峻法
  • 16. 有学者认为,秦灭六国后,贵族势力不断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影响政局稳定,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该学者意在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 
    A . 以继承秦国地方制度为基础 B . 取代世卿世禄成为选官依据 C . 适应了秦朝国家治理的需要 D . 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 

     材料一 独秦(国)不然,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宋·洪迈)春秋以来尤唯贵戚世臣是赖,虽以罪诛,皆不绝世……列国独秦无世臣,而迭天下。 

     ——(清·钟文桑) 

     材料二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战国·墨子)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战国·韩非子) 

    1. (1) 概括材料一中对秦国用人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 (2) 指出材料二用人观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说明秦国变法相关举措与这一变化的联系。 
  • 18. 【秦朝的道路建设】 

     材料 下表为秦国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道路。

     

     种类 

     

     具体情况 

     

     驰道 

     

     驰道是从都城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史书对于秦驰道的规格和质量是这样描写的:“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直道 

     

     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公元前221年,蒙恬率30万兵马进驻上郡,除北击匈奴、筑长城之外,就是修直道。秦直道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丘陵、沟壑、沙漠,修筑难度很高。蒙恬当时定下的原则是“堑山堙谷,直通之。” 

     

     新道 

     

     新道顾名思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为了征服和经营岭南。因为岭南山川纵横,沟壑交织,再加上开发较晚,没有或少有道路,所以,这条通向岭南的道路称为新道。 

     

     五尺道 

     

     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这类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由于山势陡峭,地质复杂,道路无法取直,也不可能修的太宽,仅能容下一辆车马通过,所以取名为“五尺道”。 

     ——摘编自《支撑大秦帝国的重大工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建设的积极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调准河流域一带贫苦农民900人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陈胜、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在秦尉的监督下,这900名戍卒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寺坡乡刘村集),适值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按秦法,戍卒误期要处斩。在生死存亡关头,陈胜、吴广密谋起义。他们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方法,制造舆论,同时利用秦尉酒后行凶打人的时机,除掉了两个秦尉,发动戍卒起义,号称“大楚”。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秦的“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士人陆贾总结一下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他提供借鉴。陆贾根据儒学和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凋敝的情况,写成论文十二篇。其主要观,点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很赞赏陆贾的意见。后来惠帝、文帝、景帝都遵循了刘邦时初步形成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陈胜吴起义爆发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促进汉初统治思想形成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治思想对汉朝的深远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于春秋战国的强 干弱枝政策到秦朝有了进一步发展。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人提出立诸皇子到燕、齐、荆远地为王的建议;李斯认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主张“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安宁之术也”。秦始皇三十三年,博士齐人淳于越重提分封,再次被秦始皇和李斯打压下去。秦朝重法家思想,认为亲情不可靠,也忽略了当时仍然存在的封建思潮的力量。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秦灭六国,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在当时人视之,实为变局而非常理,故秦一亡而天下复分。”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信任臣下甚至是自家子弟,真正是彻底地实行了“强干弱枝”政策。秦朝强干弱枝的另一项举措是迁豪富。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这部分人主要是原东方六国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这一措施显然是对六国残存势力的进一步打击和控制,是削弱各种地方割据因素,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 (1)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