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 1. (2024九下·来凤模拟)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创立皇帝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实行科举制 D . 废除丞相制
  • 2. (2024九下·海门模拟)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 . 打击了豪强地主 B .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 . 解除了封国威胁 D . 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 3. 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 . 蒙恬 B . 王翦 C . 霍去病 D . 张骞
  • 4.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 . 巩固大一统 B . 繁荣思想文化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发展小农经济
  • 5. (2024七上·剑阁期中) 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 . 北击匈奴 B . 建立刺史制度 C . 建立郡国 D . 实行“推恩令”
  • 6. 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 .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 “推恩令”的推行
  • 7. (2023七上·英德期中) 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 . 分化王国力量 B . 提升儒学地位 C . 监察地方势力 D . 拓展统治范围
  • 8.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

    ①铸造五铢钱

    ②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班固《汉书》记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材料反映了西汉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是(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0. 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B . 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 . 西汉确立了察举制 D . 官吏素质的提高
  • 11. 西汉初年,西汉官吏在皇帝和诸侯王面前都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 )
    A . 破坏封建等级制度 B . 削弱官吏的权力 C . 以刑罚严格君臣之礼 D . 加强君主专制
  • 12. 廉政和反腐败是政权维护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我国封建王朝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监察官职是( )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刺史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3. 董仲舒建立“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体系,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兼容阴阳五行、道、法等社会思潮。他的学说深受汉武帝赞赏并采纳。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 百家争鸣著书立说 B . 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 . 儒家学说遭到打击 D . 儒学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 14.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西汉时期,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的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刺史 C . 御史台 D . 枢密院
  • 15. 汉武帝连王爷们名义上的地盘也看不顺眼,想出法子来把他缩小。他鼓励王爷们预立遗嘱,把地盘均分给若干儿子,使得每一个儿子都邀皇恩,裂土封王。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盐铁专卖 B . 统一铸造五铢钱 C . 实施“推恩令” D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16.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为解决该图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分封制 B . 实施“推恩令” C . 确立科举制 D . 推行行省制
  • 17. 西汉初期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到了中期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举措是( )
    A . 盐铁专卖 B . 实行推恩令 C . 尊崇儒术 D . 北击匈奴
  • 18. 如图汉代瓦当上有“单于天降”字样,与此瓦当内容相关的古代民族是( )

    A . 契丹 B . 鲜卑 C . 匈奴 D . 吐蕃
  • 19.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说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施“推恩令” B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 实行盐铁专卖 D . 派大将北击匈奴
  • 20. 《汉书》中说:“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这一事件( )
    A . 致使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 .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 . 形成了文化专制的局面 D . 促进了社会政治变革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领域

    措施

    他建立了一套军功爵制,按爵位高低授予种种封建特权

    凡是经营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

    秦孝公时虽然有设县的事实,但未成为制度,到了商鞅时才开始普遍推行。

    早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商鞅就已经把不同意见的文献烧掉。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两种治国思想的比较

    秦法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
    汉初尊奉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思想,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减少财政支出,提倡节俭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改编

    材料三:行政区划分界线原则的演变

    汉朝以前,行政区划界多体现“随山川形便”的原则。“随山川形便”就是指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汉文帝以后,多采用“犬牙交错”原则,即强调把山川的险要融入区域之内,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政区之间互相牵制的地理形势,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割据者拥险自守的屏障。汉后,历代统治者注意实施“犬牙交错”的原则。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商鞅变法上述4个措施分别涉及哪些领域?
    2. (2)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体现出哪些学派的主张?在第②则思想的影响下,西汉颁布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汉代以前的划界原则,并分析归纳汉代“犬牙交错”原则受历代重视的原因。
  • 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2) 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 23. 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来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2008年,中国网《孔子的十种形象》

    材料二: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