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体现了蕃汉分治的特点 ②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
③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④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
①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②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融合
③作品深受“仁政”理念的影响
④阿拉伯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为了获得统治的效益,它一方面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但又拒斥和恐惧这种力量所必然伴生的组织性、自主性或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是官僚组织的代表,必然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材料一
1959年以前各个时代用的比较多的名字有:
1949~1950年:郑解放、秦建国、叶南下、高正明。
1951~1953年: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
1954~1957年:高建设、申互助、童和平、张建强。
1958~1959年: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
——材料来自网络
材料二
表: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1959年及以前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建国 |
秀英 |
军 |
秀英 |
勇 |
丽 |
伟 |
静 |
伟 |
静 |
涛 |
婷 |
浩宇 |
欣怡 |
|
建华 |
桂英 |
勇 |
桂英 |
军 |
艳 |
磊 |
丽 |
超 |
婷 |
浩 |
欣怡 |
浩然 |
梓涵 |
|
国华 |
秀兰 |
伟 |
英 |
伟 |
敏 |
勇 |
娟 |
涛 |
敏 |
杰 |
婷婷 |
宇轩 |
诗涵 |
|
和平 |
玉兰 |
建国 |
玉兰 |
强 |
芳 |
涛 |
艳 |
杰 |
婷婷 |
鑫 |
静 |
子轩 |
梓萱 |
|
明 |
桂兰 |
建华 |
萍 |
刚 |
静 |
超 |
燕 |
鹏 |
丹 |
俊杰 |
悦 |
宇航 |
子涵 |
|
建平 |
秀珍 |
建军 |
秀兰 |
建军 |
霞 |
强 |
敏 |
磊 |
雪 |
磊 |
敏 |
皓轩 |
紫涵 |
|
军 |
凤英 |
平 |
玉梅 |
涛 |
红梅 |
鹏 |
娜 |
强 |
丽 |
帅 |
佳怡 |
子豪 |
佳怡 |
|
平 |
玉珍 |
建平 |
红 |
斌 |
燕 |
军 |
芳 |
浩 |
倩 |
宇 |
雪 |
浩轩 |
雨涵 |
|
志明 |
玉英 |
强 |
丽 |
波 |
红 |
波 |
丹 |
鑫 |
艳 |
浩然 |
颖 |
俊杰 |
雨欣 |
|
德明 |
兰英 |
斌 |
敏 |
辉 |
英 |
杰 |
玲 |
帅 |
娟 |
鹏 |
雨欣 |
子涵 |
一诺 |
——材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移民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下面数据是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如果把世界文化史比作天上的银河,各个民族的文化就如繁星点点,到了中世纪,东西方有些明星消失了,有些仍在闪闪发亮。东方的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化,就似三颗耀眼的明星,它们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东方,甚至也照射到黑暗的西方。长达几百年黑暗的西方,在11世纪后渐渐露出一丝光芒。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由“点”向“线”、“面”发展,相对闭塞的时代结束了。中世纪,东西方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15世纪以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世纪时期历史,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