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0 /10.2 *师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2《师说》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 . 非能水也,而江河         会当凌 C . 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 . 其闻也固先乎吾            师之不复,可知矣
  • 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 或师焉,或不焉 C . 人非生而知之者 D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 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 . “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C .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来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D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chī)        师(xiānɡ)       乎(jiē)       瓮绳枢(yǒu) B . 滑(zhào)       子(tán)         近(yú)         比权力(liànɡ) C . 函(yáo)        老(dān)         误(yí)         亡矢遗(zú) D . 名城(tuī)      弘(chánɡ)       句(dòu)        一夫作(nàn)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之所存,之所存也。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取材于韩愈《师说》)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 之所存也       犹且从而问焉 C . 之所存       师之不传也久矣 D . 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2. (2)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B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怎么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小呢?

      C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来他的明智之处。

      D . 位卑而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3. (3) 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 . 惑而不从师 B . 吾从而师之 C . 择师而教之 D . 则群聚而笑之
    4. (4) 用原文填空。

      韩愈在第二段中运用对比论证,批判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首先,把“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作对比,得出“”的结论;其次,以择师教子与自己“耻师焉”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最后,以“”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

    5. (5)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 ,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

    (节选自清·刘开《问说》)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蚓无爪牙利                    俗同病 B . 风雨兴                        其奚决 C . 冰,水为之,寒于水            好学不勤问 D . 不拘时                        以多问
    2. (2)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问无以广

      A . 学而大遗 B . 中规 C . 道也 D . 故木受绳则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B .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C .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D .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B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 . “六艺”指《诗》《书》《礼》《中庸》《易》《春秋》六种经书。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提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增加知识,不“问”就不能提出疑难。 B . 甲文提倡多问,问的对象可以是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也可以是跟自己相近或不如自己的人。 C . 乙文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这是纵向的对比。 D . 乙文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点明写作缘由。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投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道也固先乎召(懂得,知道) B . 士大夫之(类) C . 师不必于弟子(超过) D . 六艺经传皆习之(通过)
    2. (2)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吾从而 B . 云青青兮欲 C . 以赠之 D . 道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B . 文章第二段借助圣人与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批判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 . “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D . 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5. (5) 韩愈批评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
  • 9.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敬学与尊师也。

    (《吕氏春秋·尊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 B .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 C .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 D .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
    2.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D . 所以敬学与尊师也                    见:显示
    3. (3) 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马说》《爱莲说》等。 B . 《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C . 《短歌行》“呦呦鹿鸣”句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句均用典,语出《诗经》。 D . “七月既望”中“既望”指每月十五日,“戊申晦”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4. (4) 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说》论述了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不蔓不枝,很有说服力。 B . 《师说》语言错综多变,如二、三段连用三个对比,三个对比的结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先感叹,再疑问,后肯定,既富有感情色彩,又增强了论辩的逻辑力量。 C . 《尊师》提出尊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和发扬老师之道,把遵循和发扬老师之道视为求学者最重要的责任,甚至把那种遵循而不尽力弘扬老师之道的行为称为背叛。 D . 《尊师》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成身”,成就自我,养成理想的人格。文章认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自身的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5.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帝使程钜夫及李孟、许师敬议行科举事。钜夫建言:“经学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命钜夫草诏行之。令天下以皇庆三年八月,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贡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试于廷,赐及第、出身有差。自后率三岁一开科。

    帝谓侍臣曰:“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也今天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之上而名之曰师尔,有司弗信之,生徒弗信之,于学校无益也。如此而望师道之立,可乎?下州小邑之士,无所见闻,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初无必为学问之实意,师友之游从,亦莫辨其邪正,然则所谓贤材者,非自天降地出,岂有可望之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者,身自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俟其德化之成,庶几有所观感也;其次则求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议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而非乡愚之徒者,延致之日,诚诵其书,使学者习之,人耳著心以正其本,则他日亦当有所发也;其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乎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六年,虞集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尝对左右叹曰:“儒者皆用矣,惟虞伯生未显擢尔。”会晏驾,不及用。

    (选自《元史·虞集传》)

    文本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B . 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C . 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D . 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中的“当”,与《登泰山记》“当其南北分者”句中的“当”意义不同。 B . “及第”中的“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及第”就是科举考中,而“落第”“下第”则指没能考中。 C . “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句中的“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D . “文艺”,此处指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与《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都属于古今异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庆三年八月,朝廷下令各地郡县推举贤能之人,经过考试选拔,分别赏赐不同的名次等级。 B . 虞集认为,那些凭借资格成为老师的人,得不到官府和学生的信从,对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处。 C . 学生跟从严格选拔出来的老师学习,诵读其著述,就能够端正本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D . 虞集就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仁宗的认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 (5) 韩愈和虞集认为选择合格老师的标准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贱,无长无少,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现在则指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B . “人非生而知之者”与“道之所存”两句中的“之”,意思不一样。 C . “生乎吾前”与“亦先乎吾”两句中的“乎”,都是“在”的意思。 D . “是故无贵无贱”中的两个“无”字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无论”。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学习的是道,哪里要去知道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B . 我的老师是道,哪里要去知道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C . 我学习的是道,也许要去了解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吧? D . 我的老师是道,也许要去了解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吧?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子(tán)    六艺经(zuàn)   (yí) B . (dòu)    弘(cháng)      (rán) C . (yú)     之书(shòu)     (fán) D . 焉(fǒu)  媚(chǎn)       乎(jiē)
    2. (2)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B . 不耻相                   师:老师 C . 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 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 (3)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C . 从而师之 D . 不必贤于弟子
    4. (4)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 . 位卑则足 , 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5. (5) 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圣人无常师 B .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 (6)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 而今安在哉
    7. (7)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三、选择类
  • 13.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 . 或师焉,或不焉 D . 余嘉其能行古道
四、句子默写
五、情景默写
  • 15. 情景默写
    1. (1) 《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2. (2)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 (3) 《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 (4) 《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5. (5) 《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6. (6) 《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7. (7) 《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8. (8) 《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